第55章烂心人(3)
调查没什么进展,只带回了姜文菊和他爷爷的几张照片,照片上的姜文菊白白净净,身材很瘦弱,长得算是漂亮,怎么看也不像是杀人犯。
但案件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既然王跑很可能是接了姜文菊的电话离开的,那姜文菊就是唯一突破口。
回到琴岛市后,技术人员报告定位姜文菊手机位置失败,可能这个号码对方已经弃之不用,机卡已经分离,看来姜文菊有作案嫌疑,否则不会短短两天时间无故丢掉手机号码。
通过调查姜文菊的通话记录,发现其最近的通话记录很少,后经系统的深入调查,发现姜文菊就读于本市一家职业学校,调查中发现,她在学校留下的联系地址却是老家韩城的,记录的是籍贯所在地,并没有现住址的登记,学校老师表示姜文菊是赞助生,不是招考,也就是花钱直接进来的,所以没有登记更详细信息。
李爽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派出大量警力,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走访,重点针对人民公园周边进行调查走访。
与此同时,好消息传来,搭载王跑的那辆出租车找到了,因为摄像头拍摄的出租车牌照号码模糊不清,后经调查属于出租车司机人为将牌照进行了喷雾处理,目的是躲避摄像头拍摄,喷雾的效果是使车牌照反光,令摄像头拍不到牌照号。
后来民警们只得根据出租车的外观和出租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年检和保险标的位置形状,并根据出租车经过不同摄像头时留下的影像记录,先确定出租车前门上的出租车公司的名字,然后通过出租车公司了解,经过两天的走访调查,终于找到了那名出租车司机。
李爽:“你还记得那天晚上你拉的那个人去了什么地方么?”
出租车司机:“警察同志,人绝不是我杀的,我发誓,我老老实实开车,我犯不着杀人。”
李爽:“没说你杀人,是跟你了解情况!”
出租车司机:“领导,领导,我的牌照不是我弄的,是我家倒霉孩子给喷的东西,我不是故意的,回头我就给擦了。”
小赵呵斥道:“你再不回答问题,那问题可就真大了!”
出租司机愣了下,擦把汗道:“您问的啥?我没听清。”
据出租车司机描述,王跑那天是从东市区解放路的引河桥的南侧下的车,李爽立刻安排将搜索姜文菊的重点放在解放路引河桥附近。
引河桥附近有几栋老楼,统一命名为解放楼,矗立在解放河的边上,属于六七十年代安置军人家属的几幢楼房,没有物业管理,孤零零的几幢楼沿河而立,砖红色的外墙是那个年代流行的颜色,但是楼房质量不错,那个年代少有豆腐渣工程,楼房虽很老态,但看起来依然很结实。
小赵望着几幢楼房嘴里啧啧道:“我感觉好大的杀气!里面都是老兵,咱进去会不会危险?要不要请求支援?”
李爽笑骂道:“别扯淡,走,咱看看里面还有没有英雄老兵。”
老楼一共6栋,走访到第4栋一楼的时候,让人兴奋的终于发现了姜文菊和他爷爷的线索,据一楼住户齐大妈介绍,住在对门的老冯头收留的一个女娃,正是姜文菊。
老冯头终身未娶,是个老光棍,据传说受道老领导照顾才得以搬进这里,开始在一家拖拉机厂工作,后来拖拉机厂倒闭,他开始重操旧业,去一些饭店给人家做厨师,他手艺好,但做的菜都是大锅菜的样式,所以大饭店不愿意聘他,他只能到小饭馆做厨师。
但他脾气火爆,动不动就跟同事甚至老板吵架,最终被几位老板给炒掉,如此反反复复几次后,他心灰意冷,决定自力更生。他没有本钱盘店面开饭馆,就每天出摊,买了辆二手三轮车,到建材店焊了个棚子,每天中午和晚上在学校门口卖盒饭,他做得盒饭味道很好,生意不错,虽然利润薄,但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后来出现了城管部门,校门口的小商贩们的生意受到重创,老冯头被迫回家,寻找新的摊点也未果,因为那时候城管已经泛滥。
老冯头本想在菜市场租个摊位,但打听来打听去,租金都实在太高,在菜市场里有摊位的基本都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才行,这年头没钱的只能被城管追得到处跑,跑不掉还会被一顿臭揍。
因为以前的单位属于倒闭性质,所以诸如什么养老金、退休金类的补助一概占不着边,只有少的可怜的老兵补贴。他曾多次上访,到这个局那个局的去跟人家讲道理,他脾气耿直不会来事,按经验讲,本来该是求爷爷告奶奶的事情,他就那么理直气壮的进去然后将人家数落一通,人家当然不吹他这一套,让他该去哪说理就去哪说理去。
老冯头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去哪说理去,他很茫然,很多事情跟自己年轻时候为之热血奋斗的目标截然不同。好在局里终究是文明部门,他也毕竟是位老兵,总还算客气的将他请出去,比后来那些城管唾沫星子四溅的咒骂和动不动点到自己脑门上的手指头要好受多了。
齐大妈是个好奇心相当浓烈的人,曾因这一点被吸收进居委会任职,是天生的情报奇才,这六栋解放楼里家家户户的大事小情,她都一清二楚,甚至某些细节比当事人都更清楚,往前履过几十年的事情,她竟然能从细节谈起,将大脑里封存的岁月原封不动的抖落出来,那真是新鲜如初,毫无破损,超凡的记忆力让李爽等人佩服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