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生了 - 妃从天降:战神王爷你别逃 - 暗夜妖妃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34章生了

和静长公主静默不语,听得出来夜凌云这是要饶她一命,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她都心怀感激。

但心里的疑问让她无法坦然接受这善意,是以,她一脸别扭的问道:“陛下隆恩,和静感激涕零,但和静有一疑问,恳请陛下解惑。”

“皇姐是想问先皇的死因吧?”

和静长公主呐呐点头,“先皇自幼习武,这些年来更是有御医常请平安脉,从来不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补药,日常的食补都是精心调配的,本宫不相信他会突然病成那样,还早早就病逝了。”

“先皇的确不是病逝的。”

夜凉皇当着众人的面禅位于夜凌云,还亲自主持了夜凌云的登基大典,一切都是名正言顺,无人再能动摇夜凌云的地位,夜重光也就不隐瞒了。

不顾众大臣惊讶的眼神,他平静的道出隐瞒了一年多的事实,“夜恒硕谋逆失败,给先皇下了慢性剧毒,先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才迅速立了储君,并命本王和陈国公,楚大将军等人教导陛下为君之道。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虽然从未明说,但诸位应该都能想到吧?”

都是别人说一句就能猜出十几句的人精。

当初夜凉皇突然立夜凌云微臣储君,这些人私底下肯定胡乱猜测过各种可能的。

听到夜重光这话,顿时都露出了然之色来。

就连率先问这问题的和静长公主也恍然道:“原来如此,我道先皇怎么那般突兀的立下储君。”

“可是,你和宁都王妃不都是医毒高手吗,还有宫中那么多御医,难道就解不了先皇所中之毒?”

这话说的,即便没什么恶意,却也让人挺的不舒服。

好像夜重光和风临渊故意不救夜凉皇似的。

夜重光自己还没说什么,夜凌云就先不舒服了,“皇姑母要知道,这世上有些毒药是无解的,御王叔和皇嫂也是竭尽全力,才让父皇挺到了现在,将朝中事宜全部安排妥当,才不留遗憾的离开。

没有他们,父皇连现在都挺不到,朝中会乱臣什么样子,还难说呢?”

话说完,不给和静长公主说话的机会,他直接下令,“来人,请送长公主去慈宁宫稍事休息,日后皇姑母就陪着母后诵经吧,青灯古佛,在父皇灵前忏悔。”

就在刚才,他还想着皇姑母是为人所蒙蔽,并非有意为难他这个新皇。

可就在和静长公主质问夜重光和风临渊为何不提先皇解毒时,夜凌云突然明白过来,无论原因是什么,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很难再改变了。

破镜难圆,他可以告诉和静长公主,他和陈国公,乃至陈太后都没有谋害先皇,也可以证明自己是先皇意嘱的新皇,更有千百种方式去证明,在今日这一场闹剧中,和静长公主才是过错方。

但这也得和静长公主自己愿意接受才行,否则,他做再多,于和静长公主而言都是别有用心。

作为夜凉国君,他是决不能放任这样一个心态不稳的长公主自由活动的。

皇家公主受罚,传出去总归是有损皇家声誉,以陪着太后诵经祈福的名义软禁起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和静长公主怔了怔,没有反抗。

侍卫们也很有分寸,只走到她面前,客气的道:“长公主,请!”

却并未上前去捉拿。

武安侯谋反是为了帮虞雪鸢复国,所以他完全不在意朝中的人脉根基,导致牵扯到此次谋逆事件中的人并不多。

和静长公主被软禁慈宁宫,武安侯在外面半死不活,就只剩下静安侯和洛城了。

夜凌云看着二人,漫不经心道:“静安侯利欲熏心,死罪难逃,褫夺静安侯府爵位,收回所有赏赐,收押天牢,秋后出战。

限洛氏族人十天之内迁回平城,三代以内不得入仕。”

只是褫夺爵位,收回宫中赐予的赏赐,竟然没有没收家产,这惩罚,简直太温和了。

静安侯不敢置信,回过神来泣声道:“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像他犯下这种大罪,满门抄斩都是轻的,夜凌云居然如此宽厚,静安侯感激涕零,其他大臣却直犯嘀咕。

先皇不是个心慈手软的,这新皇帝难道是个不知轻重的软柿子?

就在他们嘀咕不已时,却听夜凌云道:“武安侯言邵伙同西凤余孽虞雪鸢谋逆造反,危及长公主,祸乱朝纲,混淆皇室血脉,罪不容诛,着褫夺爵位,与长公主和离,言氏一门株三族,无一例外,即刻执行!”

诛三族,无一例外,这便是言家三族以内上到八十岁老妪,下到襁褓中的婴儿,一个都不放过。

大臣们更茫然了,耿直的老臣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小心道:“陛下,虽说武安侯才是主谋,按理说诛三族不为过,但静安侯也犯下谋逆大罪,两个人的惩罚如此天差地别,会不会引人非议?”

不患寡而患不均,武安侯府和静安侯府如果全都诛三族或者满门抄斩,无人会说什么。

毕竟,谋逆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但两个都是犯下谋逆大罪的人,惩罚却如此迥异,难免有人会有想法,尤其是静安侯府的人若是不知悔改,再闹出什么事来,那夜凌云这个下旨放过他们一家的皇帝科就成了笑话了。

其他大臣碍于今日情形混乱,没敢开口,但不用问,意思跟那位老臣差不多。

夜凌云勾了勾唇角,问道:“摄政王以为如何?”

对自己的新头衔还不是很习惯,夜重光愣了一下,才道:“杀鸡儆猴,有一个武安侯就够了,最近几年从赵良臣开始,到后来的文昌侯、夜恒硕、再到今日的武安侯,朝中谋逆之事生的太多了。

与朝廷不利,再则,陛下初登大宝,不宜犯下太多杀孽,否则,于民心也有影响。”

大臣谋逆固然可恶,发生一次,百姓会责怪那个大臣利欲熏心,可是次数多了,百姓就难免觉得为君者治国不力。

所以,夜凌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将此次的事情大肆宣扬,夜重光清楚他的心思,才会说出这样的言论。

话说完,甚至还补充了几句:“今日武安侯逼宫所带之人不多,暗卫营和禁军出手都未着甲,依臣看,这件事对外就宣称是西凤余孽要趁乱生事吧,武安侯的侧妃卷入其中,连累武安侯府,也说的过去。

其他大臣,就不要卷入其中呢,各位以为呢?”

这回大臣们倒是响应的很快,以陈国公为首的一群老臣连连附和道:“摄政王所言极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