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立太子
闲聊半晌,风临渊忽然道:“酒酒,我想封清儿为太子,等他过了三岁生辰,就带到上书房学习帝王之术,你觉得怎么样?”
“这种事,你决定就好了啊!”
夜倾云不解的看着他:“早先我们不是说过了吗,皇位迟早要传给他的,立储早晚,也没什么关系吧?”
顿了顿,又道:“不过眼下还有许多人对大燕虎视眈眈,清儿还小,这么早立了储君,会不会让那些人把注意打到他身上?”
“早先我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清儿一出生就封太子,但现在你也看到了,清儿是皇室唯一的男丁,就算没有立太子,对方依然不会放过他。”
“昨日之事,分明是冲着我来的,虽有一石二鸟的打算,但对害死清儿估计是没抱什么希望的,否则,今天的谣言还怎么传的起来?”
风临渊神色微僵,夜倾云失笑:“怎么,你不会以为我到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吧?”
风临渊懊恼的垂了眼睑,也是,早朝的时候也就罢了,今日开了一天的朝会,玄清那几个怎么可能不告诉她?
想着想着,就有些生气了,这几个大嘴巴,什么事情都跟酒酒说,万一要是哪天出了什么对酒酒不好的事情,岂不是想瞒都瞒不住?
“别生气,那流言伤不到我。”
夜倾云见他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伸手去戳他的脸颊。
自然,风临渊一个而立之年的大男人是不会像小孩子一样鼓着脸的,但手下滑嫩的触感还是让夜倾云爱不释手。
风临渊见她戳了半天竟然还不松手,忍不住一脸黑线,抓了在自己脸上作乱的手,无奈道:“我知你不在乎流言,但你要知道,流言伤人,胜于刀剑,一朝一夕,你不受干扰,长年累月,也能无动于衷吗?”
世人皆爱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故事可不是说说而已,真要这般放任下去,迟早有一天,夜倾云这个巾帼皇后会变成百姓心里恶毒不堪的妖后。
“那就册立了清儿为太子吧。”
夜倾云笑着说道。
她岂能不知风临渊此时提出册立太子是为了保护自己,无论如何,他们成婚多年无所出是事实,只要他们一日没有儿子,风宴清便一日会是别人攻击她的筏子。
既然如此,她便将风宴清拽到自己的船上,与自己利益一体,看他们还说些什么。
两人一拍即合,但风宴清毕竟是宋西洲和南知意的孩子,册立太子在别人眼中许是好事,可宋西洲和南知意还真不是那种为权势是所惑之人,得好好商量一番才是。
果然,宋西洲一听到风临渊的话便炸了:“不行,绝对不行。”
南知意被他的大嗓门儿吓了一跳,扯着他的袖子道:“行不行的你好好说,吼什么呢,当着皇兄和皇嫂的面还有没有点规矩了?”
成婚几年,宋西洲成功把自己进化成了不输于风临渊的妻奴。
闻言,忙坐了回去,态度却是坚定不移:“皇兄,这事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答应,这大燕的江山是怎么来的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你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我的儿子白坐了,这算怎么一回事,说出去别人怎么看我风家人,还以为我宁都王府挟恩图报呢,这不行,绝对不行。”
“挟恩图报?”
风临渊挑着唇角冷笑:“我自认为作为风家人,做的都是分内之事,你倒是分的清楚,嗯?”
最后一个字,尾音上扬,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宋西洲神色顿时僵住,欲哭无泪道:“不是,皇兄,你不能这样啊,你自己不愿意当皇帝,清儿说不准也不愿意呢!”
“再说了,清儿一旦成了太子,你要是撒手不干,这朝堂上成堆的活儿不都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任务了,我不干!”
噗嗤夜倾云喷笑,合着是算计这个呢!
还以为宋西洲真因为风临渊的身世而身份了。
风临渊冷笑:“干不干由不得你说了算,弟妹你说,你是要清儿做一个开创太平盛世,名流千古的明君,还是跟着那些大臣家的王孙贵胄做个锦衣玉食一事无成的纨绔?”
南知意愣住:“只有这两个选择吗?”
他儿子难道就不能既不做皇帝,也不做纨绔,当个正常的人不好吗?
“你觉得可能吗?”
风临渊高傲的扭头,递给宋西洲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宋西洲顿时萎了。
南知意可怜巴巴的看夜倾云:“皇嫂,皇兄这是什么意思啊?”
“阿渊称帝之前,宋西洲是有着从龙之功的重臣,也是阿渊生死相交的兄弟,我和阿渊,宋西洲都彼此信任,可以交付性命,
但是往后,我们都不在了,谁能保证新帝也像阿渊一般信任清儿,届时,清儿还能像宋西洲一样当个无忧无虑的权臣吗?”
南知意呆住,扭头看宋西洲神色黯然,便知夜倾云说的不是假话。
“可如果是这样,清儿当了皇帝,那你们的孩子岂不也只能做个纨绔?”
南知意不解道:“你们难道忍心让他甘于平凡?”
风临渊和夜倾云对视一眼,齐齐摇头,夜倾云道:“先不说我们以后会不会有孩子,就是有,我们也不想让他囿于朝堂。”
“天下人趋之若鹜的皇位,却被你们这般弃如敝履,若让天下人知晓,只怕要吐血三升了。”
宋西洲连连摇头,道:“既然你们决定了,那臣弟听你们的。”
他没有听风临渊和夜倾云多言,南知意方才的话不过随口一提,他们却答的那般笃定,宋西洲便知道,关于皇位的问题,他们夫妻二人恐是早就商量好了。
而且,如今皇嫂谋害清儿的谣言飞于尘嚣之上,清儿册封,就能解皇嫂一时之危,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得了宋西洲和南知意的首肯,风临渊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早朝上将宁都王世子册立以为大燕太子。
“……鉴于太子年幼,先暂居安华殿,由宁都王夫妇照料,十四岁后,入主东宫,再行册封大典,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