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惧内
徐放说的理直气壮,夜倾云却是疑惑了:“桓大人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什么时候那么熟了,我记得你跟桓大人并未有过什么来往吧?”
“你男人登基后几次大燕都是桓大人亲自接待的,怎么会没有来往?”
徐放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夜倾云:“那时候南韩使臣中心怀叵测者众,但在桓郎手下占到便宜的一个也无,这样的人才,我不要他要谁?”
“行,舅舅给你了。”
风临渊爽快的点了头,又说起别的事情来。
夜倾云见他们说的痛快,在一旁直打哈欠,不知道第几次打了哈欠,夜倾云捂嘴道:“你们先聊,我去京兆府看看毒解的怎么样了。”
“我陪你一起去。”
风临渊说着就要站起来,却被夜倾云一把摁住,“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事事陪着,你们聊你们的,这边的事情早早解决了才好回京,我还等着回京过年呢,分工合作,不许反对!”
手指放在唇边做了个禁声的动作,风临渊无语的看着她:“多带些人,自己小心。”
“知道了!”
夜倾云声音拖的长长的,像是在撒娇,人却已经走远了。
风临渊无奈的叹了口气,回头就见徐放意味深长的笑着。
不由皱眉:“你笑什么?”
“我倒是不知,堂堂大燕皇帝竟然是个惧内的。”
徐放忍笑道:“她让你不跟,你还真就不跟,这么懂事的吗?”
风临渊极其傲慢的眼神瞥了他一眼,悠悠然道:“酒酒这是心疼朕四处奔波,想让朕歇息呢,你个孤家寡人懂什么?”
徐放
只觉得自己并不脆弱的小心脏受到了一万多伤害,捂着胸口气的想杀人:“风临渊,你是堂堂大燕的皇帝,很快就是龙耀大陆上唯一的帝王了,敢不敢要点脸?”
“脸和舅舅,朕从来都只选择酒酒的。”
风临渊理直气壮,不等徐放反驳,便道:“好了,知道你孤家寡人的看不得朕与酒酒恩爱,说正事。”
徐放一口老血憋在胸口,上下不顺,差点憋死过去。
好久才缓过来,决定不再去自行找虐,冷静下来,言归正传:“这一路打过来,你们也看到了,最近二十年,南韩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几乎没几个能干实事的人。
百姓积贫积弱,你们打下南韩,虽说开疆扩土,离你一统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但就近期而言,你其实是多了一个巨大的累赘。”
既然将南韩收归囊中,风临渊这个皇帝就要负责南韩的民生大计,南韩当地穷困不堪,非但不能给大燕提供丝毫助益,风临渊恐怕还得从大燕分出部分人力物力来扶持南韩。
风临渊却并不苦恼:“你忘了我们之前从贺兰山得来的那些好物了,有那些东西做后备,还有酒酒经营,朕怎么也穷不下来的。”
风临渊自从娶了夜倾云后就从未因银子而发愁过,对于徐放在财政方面的担忧,他是不存在的。
“我知道你们有钱,但粮食呢,大陆上没有粮食,你们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徐放对风临渊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很是气愤,这让他很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虽然他并不是个太监。
“酒酒之前就在南疆买了万顷良田,试着用新的法子种植,这些年小有成效,岁末的收成若是没问题,自婺城以南大部分地方一年之内,苞米、小麦和稻米可以种植三轮。”
风临渊眯着眼睛道:“只需两年,只南韩境内的粮食便可填补全大陆的粮食空缺,而最近两年,岁末的这一轮收成过后便足以应付了。”
“你是不是傻,银羽卫一路南下,穆勒城以南哪还有粮食让人去收?”
徐放虽然几个月未曾出城,却也知道两军交战,毫无讲究,谁会去顾及田里的粮食?
“你错了,朕行军打仗,从来都不允许将士肆意糟蹋粮食。”
风临渊眯着眼睛颇为惬意道:“除了几次打仗的几个主阵地,其他的粮田,一根秧苗都未毁过。”
徐放无语:“我记得,你之前打仗的时候没有这么委婉吧?”
早年的时候,南韩虽然并未与风临渊进行过大型的战事,但边境上的摩擦总是不少的,之前银羽卫攻击南韩边城的时候可没那么客气的。
“那时候的南韩边城是南韩的,缺吃少穿,为难的是南韩朝廷,可现在,南韩每一座城池都是朕的,朕何必为了一时之便给自己找麻烦?”
无论是哪一方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毁了粮食,都不是故意的,星君途中本就劳累,谁会去做那吃力不太好的事情。
无非是三种可能罢了,其一,急行军时绕路太远,走直线比较划算,大军便从田中走过,粮食自然被踩踏干净;其二,两军交战的阵地就在田间,这就无可避免了;其三便是两军交战的时间长,为了避免将田中粮食留给敌军,便大肆毁灭。
而此番两军交战,龙虎营大军主将频频更换,又被银羽卫追的狼狈逃窜,根本顾不上毁灭粮食这种事情。
银羽卫则得了风临渊的命令,特地护着田中粮食,说起来反倒是为风临渊生了一大笔支出呢!
徐放听完风临渊的话,顿时无言以对,愣了许久,才竖起大拇指道:“你强,虽然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们挣,但就冲你们这份算计的本事,输给你,我也心悦诚服。”
“别说这种话,我让你给我推荐可用之人,你倒是说了一大堆,怎么你徐家的人一个都没有?”
风临渊蹙眉道:“徐国公的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你别告诉我,你徐家到现在为止还没缓过来啊?”
“徐家?”
徐放眨了眨眼,当年徐国公府受徐妃牵连,成年的男丁悉数斩杀,女眷和幼子被押在掖庭宫中为奴为仆。
他在军中躲过一劫,当了摄政王之后便将徐家众人放了出来,却并未恢复徐国公府的爵位,甚至,连个一官半职都未曾给过徐家人。
徐家是南韩颇负盛名的书香之家,即便被贬为奴,也没放松了对幼子的教育,要说徐家男丁因为被贬为奴就没了徐家人的才情风骨,风临渊却是不信的。
突然被提起,徐放一时有点懵,愣了愣,才道:“当年事发时,祖母追随祖父而去前亲口说,祖父不希望徐家子女再卷入朝堂之中,他们只做个清贵的读书人就好了。”
经历过大是大非的人家,往往对荣华富贵不那么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