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你好,李元昊—16 - N道贩子康采恩 - 金戈铁牛6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N道贩子康采恩 >

第492章你好,李元昊—16

此时的康采恩已经登上坐船,前往此行的下一站西京洛阳。

他不准备在洛阳停留太久。或许也只是短暂的休整,以及简单的采购,就会继续向黄河的上游前进。

之所以不在汴京城采购,是因为这里的物价相对较高,对于简单的补给品来说,在价格方面实在是不够划算。

当然吸睛的物价也不算便宜,不过再往西去就没有比这里更好,更全面的及时了,所以这里是他们的重要补给点。

然后他们会由西向北,顺着黄河的河道,挨着西夏的边境,一路到达河东路最北端的几座州城——那里是契丹、大宋与西夏的三国交汇之处,形势错综复杂,而康采恩与西夏人的初次接触将会在那里开始。

为什么是那里?

因为那里有座正在修建的城寨,宁远寨。

自从去年毁于一场激烈的战役过后,修复那里就成为了朝臣们争论的焦点。

而最终皇帝拍板,认为历史上曾经能够守住的地方必然有其独到之处,所以不能轻易放弃,因此决定还是要修复那里。

可是要幸福那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西夏人随时有可能向这座就在边境附近的城寨发起进攻。

所以说此行应当是极其凶险的,因此康采恩也格外强调纪律,并为整个行程制定了严密的计划。

按照这份该死的计划,他们应该在15天之后,他们在平安之中到达了此行的水路终点,保德军。接下来他们将改走陆路,前往他们的目的地丰州宁远寨。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他们还没出河南地界,便遇到了一件让他们不得不停下来的事情。

一位官员模样的人正准备登船离开,却被另一条船上的人紧急叫住。

原本,康采恩并没有把这不相关的事放在心上,但很快,骈四俪六,抑扬顿挫的宣纸声便打破了他原本安分守己的想法。

或许是反映了晚安,康采恩竖起耳朵之后只听到了这道圣旨的后半部分,不过那也应该是甚至最为关键的部分了。

原来这位官人原本是要从陕州前往江南地区担任要职的。康采恩听到的官职名称是这样的,江淮制置发运使。

北宋的发运机构就是根据朝廷政令,将所需要的物资运输到目的地的官府衙门。

这一功能和后世的漕运衙门很相似,只不过漕运几乎都局限在运河之上,但宋朝的发运司一开始还是分水路和陆路的。

根据康采恩不太准确的记忆,北宋应该有三个相当著名的发运司。

只不过,来到北宋一年多之后的康采恩,已经对这个错综复杂的官僚政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北宋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具有改革精神的朝代,其政策调整的频率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那些朝代。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酝酿出两大重要革新,庆历新政和新宁变法的原因之一。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北宋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恒定且长期有效的政策措施,因此说它有什么三大发运司,实际上是肯定不准确的。

因为这些官僚机构的设置和废除,肯定都是根据朝廷当中那些人所认为的实际需求来改变的。

而北宋朝廷缺乏严密的统计方式,缺少科学的认知手段,因此也就造成了他们动不动就推行改革的文明假象。

不需要简单的了解,康采恩就知道北宋的发运司绝对不止三个,而且他们撤了又建,建了又撤,折腾了绝对不止3的平方次。

至于面前的这位仁兄,他和康采恩等人乘坐的官船,其实也就属于所谓的三大发运司之一的三门白波发运司,负责黄河中游的漕粮运输任务。

就从西站开战以来,这个发工资就没有消停过,他们几乎是把中原粮食运到陕西前线最直接部门。

当然江淮的物产要更加丰富一些,因此江淮制置发运司也将会是极为繁忙的一个衙门。

像那样一个衙门肯定派去的都是理政高手,因此这位官人的名字极有可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不过刚才听了半天之后,却只得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这个陌生的名字由一个陌生的姓氏开头——这位官人居然姓明。

明姓,和中国的绝大部分姓氏一样,都拥有那么三四五六种来源。

其中比较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是出自燧人氏的“四佐”之一,明由。

当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拥有这个姓氏的人后来散落在全国各地。封建时代以山东平原和江南吴兴地区的名是最是为人熟知。

而这位官人则正好是山东密州人——在全国地图上看,这两个地方不算远。

康采恩之所以知道他的籍贯在哪,是因为她很快听清了这位官人姓氏后面的那个名。

然后他根据山猫为他搜集来的情报,很快就把这个人和已知的某个历史人物挂上了号。

这位官人的名是镐。

镐,古代重型冷兵器之一,与斧钺相当,但使用技法上应该更接近于锤镋。因为后来基本上就没人会用这玩意儿了。

据说这东西挥舞起来的时候,招式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每一次更换招式对对手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改变,因此经常出其不意,但因为它实在太过沉重,形状又过于诡异,所以不是一般的猛将,断然不可能熟悉掌握它的用法。

而这位姓氏稀有,名字怪异的历史人物,当然最终也做到了名留青史,只不过他的名声,没有其他人那么大了。

明镐,字化基,京东路密州人也。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登进士第。平素为人正直寡言,处事沉稳得体,遇事从不苟且,因此而为世人所推崇。

不过这个家伙并不仅仅是个正人君子,山东人所奉行的往往只是道义而已。看上去与几礼相合的,那大概也就是礼了,但那可不代表他们会把繁文缛节这种事情放在心上,他们有自己的操守,就算是地痞流氓也经常会把道理挂在嘴上,当然实际上他们是屁用不中的,只是山东地区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他们人际交往当中的这些细节。

当然如果不是地痞流氓的话,他们在这种文化当中所孕育出来的就是坚守道义气节了。

比如说面前的这位仁兄以训练清边军而出名,喜欢到处修建城堡,对于军事方面的事情,有着属于山东人的追求。

康熙康麻子那个地域黑,曾经讽刺福建人凶狠,但山东人的凶狠少了福建人的几分狡猾,但多了几分山东特色的霸道。

而眼前的明镐,也正是这一氛围的绝佳体现。

朝廷显然知道他的这个特点,既然为人正直,那就让你负责发运司的事务,反正正直的人一般是不会贪污的,就算有些财会上的问题处理不好,那也没什么打紧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