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0古帝王都 - 三尺剑舞 - 沉于月光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三尺剑舞 >

第9章0古帝王都

若是时间充沛,红裳愿意带着子依在这民风淳朴的杏花村多待上几日,奈何那日让白袍算计后并脱身,使得红裳二人在明,白袍在暗,得时刻提防白袍出暗箭,没回到华山以前,危险始终存在,这就迫使二人加快日程,离开这让人流连忘返的杏花村。

其实在杏花村这几日,红裳也有打探过相关的消息,在消息最为灵通的茶楼酒肆都问过,近来有没有听闻过什么命案。或许是杏花村消息有些闭塞亦或是白袍还未放出消息。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之使红裳能够暂放重担,但推论和直觉告诉红裳,这样的安逸只可能是短暂的,始终有个阴影站在黑暗里倒数着时间。

告别杏花村,继续南下来到了北国的京城--寒州城,寒州城其实并不冷,比热河畔的杏花镇还要暖上几分,为何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北国国土半数都被冰雪覆盖,除开北域妖族的领地外,雪域近乎全在北国,例如华山山脉,天山山脉,还有北国塞北与北域妖族接壤的燕山山脉。

此次入京是要送子依入学,找一个好的私塾,寻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给他一个前途似锦的未来。另外还需找个药铺抓几味药材,辅助自己疏通右臂堵塞的经脉,其实这番事到了杏花镇便应该做了,只是那里的药铺太小,药类过于匮乏,没有所需的几样,便只能拖着伤忍耐右臂的伤痛。

沿着官道走到了寒州城,高大的城墙由厚重的玄武岩砌成,城门檐角如龙头般高高翘起,城门上还横着一块石质横匾,使人一眼便看到城门上石头雕成的七个苍劲大字—独冠天下寒州城。这倒也贴切,北国人除了热河一带大都豪放、不拘小节,不吝啬夸耀。

烈日当空,此时已是正午时分,两人还未进城,因为进城的人甚多,进城又需守关的官兵逐个检查,所以速度很是缓慢。

前方的人都进了城,终于到了红裳子依二人,一个身披坚执锐的官兵拦住了二人,道:“请出示行文。”

行文是进京的必要的许可,盖有出发地的官印,稍大些的城镇官部都能发放。红裳自然是没有官部发放的行文,不过她早有准备。

红裳从怀里摸出两张薄纸,“官爷,我二人行文在这里。”

这两张行文早在华山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行文上的小楷是六师弟姜其生写的,官印是九师弟喻和东连夜雕刻了章子盖上去的。

守关的官兵一直盯着花容月貌的红裳看,只是扫了眼行文,就说道:“在前面缴了税就可以进去了。”

红裳拉着子依的手,颔首道:“谢官爷。”

就在红裳缴了税要离开城门时,检查行文的那个官兵喊道:“等一下,你二人站住。”

红裳心里一阵拔凉,方才她就有所感应,那个官兵一直盯着她的脸看,也不知是不是怀疑二人的身份,关键的是红裳也不知道白袍有没有将消息带到京城来,所以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无事发生。

那官兵头子喊话,城门内侧守关的兵一下就将兵戈横下,拦住了二人的去路,子依有些被吓到,而这时最切忌的就是表现得慌乱,红裳捏了捏他的手示意不要紧张。

红裳深吸一口气,心平气和问道:“怎么了,官爷。”

披坚执锐的官兵头子走了过来,问道:“你们是从热河畔水仙村来的?”

“回官爷,正是。”红裳低着头不去看官兵头子的眼睛。

官兵头子看了看红裳行囊中露出一角的皮裘,锁着眉,“可我怎么觉得不对啊。”

红裳连忙答:“小女子哪敢骗官爷呢。”

官兵头子摇摇头没有回话,指了指戴着虎头帽的子依,说道:“小孩儿,我问你,你和你娘是从哪来的。”红裳准备抢话回答,官兵头子制止:“你先别说话,让你儿来答我。”

子依有些慌张,但还是勉强装作镇定的模样,准备回答官兵头子,就在刚开口时,他听到了城门内围着凑热闹人群的一些声音,声音很嘈杂,但他从中听到了一个人说的话“这水仙村不是去年才闹了饥荒,人都走空了吗?怎么还会有人从水仙村来。”

子依灵机一动,尚未发出第一个音节时就改口道:“叔叔,我娘说的是真的,我们是从水仙村来的,不过早在前年就动身离开了水仙村,我和我娘游遍了北国名山大川,才赶到京城来的。”

官兵头子舒缓了紧缩的浓眉,拍了拍子依的肩,说道:“看遍名山大川!不愧是我北国好男儿!”

又对红裳道:“原来是这样,是我误会夫人了,我见夫人从热河一带来,又看到了行囊中有皮裘便怀疑了夫人的身份,失礼了。”

红裳也是默默长叹口气,不曾想到是包中的皮裘险些暴露了身份,道:“无碍,官爷也是尽职尽责。”

入了城门便算是进了京,真正的踏入了北国帝都,走得离城门稍远了些,红裳就笑颜说道:“小子依真是棒呢,帮姐姐...不,是帮娘亲解了围,小脑瓜转得真快。”

子依被夸得有些害羞,解释道:“娘亲,也不是啦,我也不知道我们的皮衣露了出来,只是刚刚听看热闹的人说水仙村去年就闹了饥荒,人都走空了。才改口那样说。”

红裳很是满意,“真是小机灵鬼。”

不过这水仙村究竟是闹了怎样饥荒,会迁走整个村子呢,红裳有些想不明白。

随着红裳与子依离开城门一段距离,此时京城城门关口的官兵头子喊来了几个守门的兵,说道:“你们两个,跟在那个披着红披风的美妇人身后,不要让她发现了,她右手掌心上有茧,应该是拿剑的人,有可能就是那个人。”

“景少,当真是那个杀了妖域大使的人吗?”被叫来的官兵其中一人问道。

被尊为景少的官兵头子拍着二人的肩,说道:“你俩听命就是了,此事莫要声张,至于职位的调动我会为你们二人解决。”

“是。”

......

红裳与子依二人刚穿过西边的闹市,来到夫子庙附近,为子依找一家合适的私塾,追查红裳行踪的人与红裳保持这很好的距离,既不会跟丢,也不会被发现。以致于红裳丝毫未察觉到背后有人尾随。

夫子庙四周皆是学堂与私塾,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夫子庙深处的街道上,找起私塾来倒也是方便。

不过寻名师又谈何是易事,毕竟不能贸然叩门入府挨个询问,这事还须打听打听,问个清楚。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红裳与子依见到一些孩子从私塾里飞奔出来,还有些孩子被大人从私塾领出来,带回家或是附近酒楼吃饭。

红裳一直在仔细观察着,观察着这些从私塾中出来的人的衣着,和言语举止,从而对这些私塾有了初步的判断。

夫子庙这条街上,格式各样的私塾与学堂都有,红裳一时也难以分辨。

有的私塾出来的都是身着华裳,外表光鲜亮丽的大户人家,这样的应该就是专收贵胄或是富贾子弟的私塾。有的私塾走出来的大人唯唯诺诺,身穿粗布衣,脚捆稻草鞋。小孩却乖张,而且穿得好。这样的私塾多半徒有教育虚名,办学只是收纳钱财。

最引红裳注意的是一个叫书山房的私塾。 这间私塾出来的孩子少,但个个气宇轩昂或是气定神闲,个个饱读诗书的样子。

红裳觉得这间私塾不错,便拉了拉子依的手,问道:“小子依,你看这家私塾怎么样?想去看看吗?去看看里面的教书先生。”

子依没有回答,虽然目光与红裳一样都停留在周围的人身上,但心中所想的却不是同一件事。

红裳看了看子依,温柔说道:“应该是下了学堂,到时候你也会和这些孩子们一样。”

“到时候娘亲也会来接子依吗?”子依问道。

红裳略加思索,答道:“娘亲也想与子依待在一起,可是......”

子依罕见地打断红裳,说道:“我会自己一个人好好读书的,定不会辜负娘亲对子依的厚望,娘亲不用为此犯难。”

其实子依一直都清楚,娘亲是来送自己入学堂的,从华山来到了京城,翻越了华山与天山山脉、跨过了热河,吃了驴打滚、糖葫芦、吹糖人,看了皮影戏,听了萧瑟曲。想到很快就要分别,心中很是不舍,才明知故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