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人 - 江南世家 - 姽婳莲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江南世家 >

五六。人

他们在清宵观里逗留了很久,主要是婉贤迟迟不肯离开,非要去将每个房间都看一遍才罢休,这些年久无人的房屋窗纸大多都泛黄破损,灰尘长年累月地吹进去,在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

婉贤将手伸进去,在一个窗台里面一笔一划地写了点什么,婉澜问她,她也不肯说,只在婉恬反复催促下依依不舍的离开,反倒是徐适年好奇的很,故意落在后面,想去瞄上一眼。

婉贤看到他的小动作,在前头嘻嘻而笑:“徐先生在看什么?”

徐适年猝不及防,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赧然道:“没什么。”

婉贤也不拆穿他,只转过头去,笑眯眯地对谢道中开口请求:“父亲就不要再为此观上锁了吧。”

谢道中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婉澜便又打趣了妹妹两句,她这次掌握了分寸,婉贤也没有刻意顶嘴。一行人沿着来时路返回别苑,还特意去婉澜提到的梅林看了一眼,但令人失望的是,那梅林竟然只有寥寥几棵树开了些零星的花朵。

徐适年怕婉澜失望,率先开口,以玩笑的口吻道:“看来梅仙也去寻婴宁姑娘了。”

婉澜向他微笑:“也或许是被凡世的日月新天吓跑了呢?”

徐适年眉眼间神情不变,只慢慢地笑了一下:“这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梅仙大人在天庭旁观千年人世,这个道理,应当是早就悟透了的。”

婉澜点了点头:“先生说的极是。”

他们并没有在梅林勾留多久,但即便如此,回到别苑时仍然误了用午膳的时辰,厨子回锅热菜的空当里,谢道中与徐适年在前厅闲聊,她们姐妹三人变去内苑补妆休息。立夏轻手轻脚地过来,说老宅里派了个人,说是大少爷让他送封信过来。

婉澜有些莫名,他们明明是当天去当天回,怎么还专门派人送信。

那人很快被带上来,原来是谢家门房孔成富,婉澜认得谢家上下每一个人,自然也记得他:“让你平白跑了这些路,倘若怀安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定要替你饶不得他。”

她孔成富成呈上一份报纸和一封信,笑道:“的确是顶天的大事,一分都耽搁不得,大小姐,这是陈家姑爷寄来的,刚收到,大少爷立刻就让小的送来了。”

婉澜怔了怔,一时间竟没能反应过来“陈家姑爷”指的是谁,她回府这一个月来,陈暨音讯全无,就连扬州也没什么消息,让她几次忘记自己已经订婚,而且还在公爹孝期。

她伸手接过那封信,拿在手上,却先去看了眼报纸,似乎对信里面的内容毫不关心:“这信是从哪里寄来的?”

“京城,”孔成富道:“报纸……是大少爷托小姐找个恰当的机会,呈给老爷看的。”

婉澜立刻就明白了,送信是假,只怕送报纸才是真,她又往报纸上瞄了一眼,立时就明白了原因——那报纸上白字黑字大剌剌印着:张之洞捕拿张难先、刘静庵、梁钟汉等九人,日知会案轰动全国。

她将报纸折起来,神色如常:“我知道了,立夏,叫厨房去给孔大叔煎壶热热的姜茶来。”

孔成富跟着立夏走出去,婉恬便凑过来问:“什么报纸,这么小心翼翼的?”

婉澜将报纸交给她,自己去撕开那封信,陈暨习隶书,如今换用钢笔写信,字里行间依然带有隶书古拙雄强的意味,他的字形貌质朴,意态简远雄浑,颇具美感,竟使得婉澜在读信之前,专门欣赏了一会。

她曾经在陈暨的办公桌上见过他的字,却并没有今日的惊艳之感,看来这封信的确是用了心思。

将那报道浏览完毕的婉恬抬头,看到长姐脸上若有若无的娇羞笑意,不由“咦”了一声:“瞧你这表情,莫非是封情信?”

婉澜咳了一声,将脸上的笑意收起来:“不是。

婉恬却不肯放过她,又道:“是又如何了?你们是未过门的夫妻,又两地分居,讲些情话最正常不过。妹妹只不过是好奇罢了,阿姐,这情书是凤求凰,还是新添声杨柳枝?”

婉澜白了她一眼,将信纸折起来塞进信封里,站起来便往出走:“待你许了人订了亲,也让那人写封信给你,届时你想要凤求凰或是杨柳枝,直说便是。”

她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将立夏唤来,把信交给她,淡淡提了一句让她好生收着,然后便取了报纸往前院去。

婉恬跟在后头,看到姐姐装模作样的表情,忍不住抿着嘴偷笑,经过立夏身边的时候,还故意板起脸来叮嘱她:“这是姑爷寄来的,你收好了,回去再还给大小姐,可不许偷看,更不许伤着这信一分半毫,你弄破一个角,小心大小姐砍你一只胳膊。”

立夏笑着应下来,还装模作样地立了个军令状,婉澜在前头听见她们调侃自己的话,只觉得脸上发烧,连回头都不敢,她步子越来越快,一头扎进谢道中与徐适年谈天的前厅,才险险停了下来。

厅内两人都被她的动作吓了一跳,婉澜在门槛边顿了一下,慢慢微笑起来,镇定自若地走过去:“方读了徐先生麾下刀笔大将的名作,果真是不同凡响。”

徐适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莫名其妙地看着她,婉澜便走过去,将手里的报纸在他面前一晃,顺手递给谢道中:“听说是利用了美国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所设的日知会阅报室做商议之所,所以才得了个‘日知会案’的名字。”

“哦,是这件事,”徐适年笑了一下,似乎一点都不惊讶:“原来是这件事。”

婉澜耳朵一动:“徐先生似乎对这件事早有预料。

“古往今来,起义这件事,不就这两种结果吗?”徐适年淡淡地微笑一下:“要么改朝换代黄袍加身,要么一朝失足千古遗恨。”

“您误会了,”婉澜道:“我是说……您似乎早就知道湖北的这件事。”

徐适年没有答话。

倘若早就知道,那就是知情不报,纵容谋反,倘若不知道,那他方才的反应又着实有异。

他轻咳一声:“我身在镇江,又没有顺风通天之能,怎么会提早预知湖北的事情,这报道还是大小姐方才给我晃的那一眼,我才知道的。”

他们说话的功夫,谢道中已经将整篇文章浏览完毕,婉澜和徐适年都把目光投过去,暗中猜测他会说些什么,然而谢道中却将报纸折了折,顺手放在一边的案几上,站起身来:“走了一上午,还真有些饥肠辘辘,咱们这就移步花厅吧,阿澜,把你的妹妹们都叫过来,用膳了。”

婉澜应了一声,与徐适年对视一眼,快步走去门边,婉恬正巧带着婉贤进来,看见谢道中,便含笑换了声“父亲”:“午膳应当好了吧,咱们早早用了,早早回府里去,只怕阿姐这时间已经归心似箭了。”

谢道中又转过头来看着婉澜,婉澜的目光向下挪了挪,短促地笑一下:“玉集自京城寄了封信过来,怀安方才遣人送来的,被阿恬看着,就来打趣我。”

谢道中却意外对此很感兴趣,他一边走一边侧着头问婉澜:“玉集没有为他父亲守孝吗?那他在京城做什么?”

婉澜犹豫了一下,低声答道:“他受聘于一家洋行,做经理。”

谢道中脚步一顿:“他不是在日本读了军校吗?怎么会去洋行做事?”

婉澜道:“人各有志,那家洋行的东主是日本著名实业家正田先生,他们在日本时便多有交流。”

谢道中重重哼了一声:“公卿之后,诗书之家,竟然会自降身份地去从商,而且还受雇于日本人,他没有为复平守孝,难道是急着去京城做买卖吗?”

“不是的,父亲,”婉澜急忙道:“您知道陈伯父的死因,玉集是担心京城再生变故,况且……”

她站在谢道中身侧微微向后一点,背对着徐适年,对谢道中使了个眼色:“况且玉集也不是没有分寸的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