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牛车里的母女
蒙古人一直说善待工匠,其实,只是不杀工匠而已。对待他们的态度,依旧当做奴隶使用。
船场里的工匠,毫无人身自由。他们都是被当做无偿劳动的奴隶驱使,除了一日两餐外,没有一文钱铜板的报酬,居住环境也极差。很多人吃住都在自己建造的船体里。
胡璘当场宣布工匠们新的劳作待遇,一日三餐并五十铜板的工钱,同时责令朴永武给所有的工匠修建房屋,要求是不得透风漏雨,并提供一切生活所需物件。
另外,胡璘提拔两名汉人工匠为都监副使,全权负责监理造船事务。
两名汉人工匠中,有一个相貌憨直的汉子,名叫平简。
目前他带领着一个造船组,手下有几十个船匠,这些人在他的指挥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能够造出长达三十米的大船。
他监制海船时,不需要图纸和船模,一切数据都心中有数。
一艘大海船,准备多少木料,基本上就耗费多少。船只造好之后,船坞内干干净净,没有材料短缺,也没有材料剩余。
听得此人这种技能,胡璘咂舌不已。
在之前的视察时,他了解到造船是一门技艺要求极高的活。
比如说,看似简单的锯木头,由于海船要求超强的抗风性和抗海水腐蚀性,龙骨和船体必须用黄花梨木。
这种木头十分坚硬,锯起来吃力不说,还要求木头锯下来要一茬齐,容不得一个手掌宽的误差,否则一根长料就作废了,所以看似简单的锯木头,并不是用一把子力气就能做好的。
而平简能在建造中,不用费一根木料,委实难得。
另一人名叫晁跃之。此人身材魁梧,目光有神,对船舶动力和隔水装置建造有着极高的造诣。
此时海船的动力,是来自船帆。
此时的海船的风帆已经有了功能性细分,主要分为主帆和小帆两类。
小帆设在主帆之上,以迎接正面风,提高航速。
材料上,船帆又分为布帆和硬帆(竹篾制作)。
顺风时,全帆升起,逆风时,落下布帆,调节硬帆,走“之”字型,仍然能依靠风力航行。
所以,如何制作和搭配软硬帆和大小帆,决定着船舶的航速。
隔水系统则分为船壳隔水、水密舱隔水和水柜隔水。
船壳隔水无需赘言。水密舱的作用,则是船舶在一舱或多舱破损进水后,不漫溢到其他舱室,并保证持续的浮态和稳定性,使船舶具有抗沉性。
中国的水密舱技术比西方早出现800年。在宋朝广泛使用。一艘海船通常设置8到13个水密隔舱,确保船只的安全。
水柜是储存淡水的装置,保证全船的饮水,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水柜的制作,既要保证水柜木材不会对水质产生污染,还要保证储水长期不会出现变质。
这些在当时,都属于技术含量极高的工艺。
平简和晁跃之对于胡璘的拔擢使用,十分感激。
由这两个懂技术的汉人负责工程监理,胡璘也放心,也很期待,直言二人若有需要,可以直接找他或给他上书。
如此一来,就将朴永武架空了。
朴永武对此非但不生气,反倒是很高兴。
他名字虽带有武字,却向往汉人文士的风雅生活,喜欢吟诗作赋,一直对监管匠作之事十分苦恼,也不喜欢和那些下等的工匠相处。
今日,胡璘此举遂了他的心愿,造船上的琐碎之事,他完全可以甩袖子了。
在船厂上下一致的感激和笑脸中,胡璘结束礼成港的巡视,骑马赶回开京。
一个时辰的骑马,对于他这个马倌出身的家伙而言不算什么,可是九月骄阳的暴晒,却是十分不爽的体验,他带着护卫一路挥鞭打马疾驰,赶回开京。
骑马进入开京,城墙挡住了海面上刮来的热风,终于有些清凉。
中午的开京城,路面滚烫,行人稀落,大街两旁的商铺,虽然都敞开着门,但是没有顾客出入。
胡璘放缓马速,马队踢踏着光洁的青石板,声音清脆悦耳,经过商铺探出来的重重叠叠的旗幌,和不时拂过面颊的树叶,胡璘忽然生出一股回到临安的错觉。
胡璘眯起眼睛看着头顶的树叶,心中微感疲惫寂寥。
今天一早,他从两个美人的身上离开,内心空落落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虽然身体得到满足,可是他的心灵却无处安放。此时若是胡宪和临安的三个儿女在身边,那场面是何等温馨。
看来得找个时机,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至于檀儿帮着母亲打理家族的生意,胡璘觉现在可以无需理会了。家族的生意再大,还会比自己现在做的更大吗?
胡璘想到此,忽然记起母亲让自己把胡珏带走之事,但是自己成了“走马承受”。家庭反倒不能出现令人起疑的变化。
马蹄滴答的在大街上回响,津田美绪等人见胡璘仰头看天,一会沉思,一会苦笑,不敢去打扰,安静地驱马跟在他的身后,直到前方传来了车轮碾压石板的咯吱声。
……
林恩雅坐在牛车里,掀开车帘,好奇地看着街边的店铺。
她是元宗王禃的外甥女。以前每年春节她都会跟着母亲来到开京王宫住一段时间。去年因元宗舅舅在中原中都,所以她有一年多没有来了。
这一次,不知为何,元宗舅舅让人传信让她和母亲从江华岛来开京,说是长久未见,舅母和表姊妹们都很想念,她便和母亲前来,打算待上一段时间。
入城后,林恩雅感觉牛车脱离了颠簸的土路后,速度轻快了很多,可是不知怎么的忽然又慢下来,而且向前方斜着走了几步,慢慢停在路边。似乎是避让什么大人物。
林恩雅回头向车后看去,恰看见从街心骑马经过的胡璘,换做其他女孩子,或许会惊慌地放下车帘子,林恩雅却是微微一愣,目光好奇地看着胡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