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取代蒙古在高丽的位置
往日间,门可罗雀的茶馆,这段时间倒是喧闹热闹,坐了不少人。大多数人都是掩饰不住脸上的振奋,谈论着这几天所见所闻。
“听说了没有,元宗大王,攻下城的头一天,就着人拿下了达鲁花赤。将其和那些蒙古爪牙和狗腿子三百多人,全部砍了。”
“岂止是听说,我上午还听到双方打斗的声音,中间还有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是放炮仗,下午,出城去打柴,我就看到一车车的死人被拉出城去了。”
“可是元宗大王从哪里得来的那么多兵将?之前不是听说他去中都朝见蒙古大汗了吗?”
“可能是谈不拢吧。蒙古人生性野蛮,我们高丽怎么说也世代相传天朝汉家的衣钵。元宗大王一定是得到天朝汉家的襄助,不然怎么会‘告城民书’中所说的‘蒙古之罪,江海之水,不能洗其污。凡安州百姓,举告一名蒙古和色目人者,赏钱百文。斩杀一蒙古人,赏钱一贯!’。”
“还是归顺天朝上国的好,元宗大王圣明啊!”
“就是,就是。”
……
王禃站在安州城府衙的小楼上,手扶栏杆,看着窗外远山。
山腰下的冰雪在融化,露出了黑色的岩石和泥土。山腰上的冰雪依然灼灼刺目。那些的冰雪,给他的感觉很不好,就如同那个青年元帅麾下士兵火枪上的刺刀。
当王禃被其他俘虏揪出,献到那个青年面前时,他已心灰意冷。
自己当大王以来,和蒙古人打了数十年,国力枯竭,不得已附身为臣。
蒙古势大,灭了契丹,又灭了女真,能够接纳高丽而不灭,实在算是他王氏一脉的运道。
只是这个运道不是他王氏凭实力获得的,而是卑躬屈膝求来的。
高丽国小地贫,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蒙古人看不上,才允许它的继续存在,却不可能让其舒服的存在,而将沉重的赋税压在它的身上。
对于赋税,王禃倒不是很在乎,多往中都跑几次,在忽必烈面前哭天抹泪几回,一切都好说了。
此时,蒙宋正在开战。忽必烈的一切工作重心全在南方战事,也不想在高丽这边出现不稳定因素,对于王禃的一应要求,基本上都能应允。
此次林衍谋反,忽必烈也是站在他这一边,不为别的,就是要后方稳定。为此,他派遣了包括两万蒙汉精锐骑兵在内的三万大军随他返回高丽。
可是,头辇哥居然败了!
就快要看到婆娑府的时候,被人打败了!
若不是自己亲历此事,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即便当他被带到那个被称为“元帅”的青年面前,他还如在梦中,神情恍惚,难以相信。
那名长相英俊的黑衣男子自称是南方宋廷的皇亲。
看着被文武官员众星捧月一般拱卫在那青年周围,他相信了。独属于天朝皇家的雍容华贵的气度,是做不了假的。
可是,他怎么也想不通宋廷不是被蒙古人打的节节败退么,而且海面还没有解冻,对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王禃心里有很多疑问,却不敢问,上位者对于别人的生命从不珍惜,自己对于自己的臣民也是如此,一个毫不起眼的话题就会招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以,在那位天朝皇亲面前,他拿出了在蒙古人面前惯有的俯首帖耳的姿态。
他认为能打败木华黎之孙头辇哥的人,当得自己如此对待。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高丽王的位子。
在和胡璘的交谈中,王禃发现对方和忽必烈一样,居然不反对自己继续当高丽的王,还表示将带着自己去王京开州,铲除叛逆。
这一点令王禃大喜过望。但是,对方的条件,他心中还是惴惴不安。
对方要取代蒙古在高丽的位置。
取代蒙古的位置,其实就要获得蒙古在高丽的宗主权,除了“纳质”外,高丽对宋国要履行“助军、输粮、设驿、供户数籍”等义务。
此时宋国的代言人就是眼前的青年,宋的权力,无非就是对方的权力。
对于对方的要求,王禃并不意外。
但是,他担心对方和忽必烈一样,初时好说话。几年之后,要求就越来越高。
王禃父亲高宗王皞病逝那年,忽必烈为获得全力应对和弟弟阿里不哥的争位之战,放弃征讨高丽,允许高丽内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为了抽调屯驻高丽的蒙古军,去对付阿里不哥,忽必烈以国王之礼款待当时还是作为人质的太子王禃,赐以虎符、封册和高丽国王印,认同他的君王地位,然后,下诏赦免高丽之“罪”,派军队护送王禃回国上任。
蒙古虽然一手扶持王禃上位,却也将他当做可以肆意盘剥的下人奴仆,不停地要求高丽履行助兵资粮的义务。弄得全国民怨四起。
前年夏天,摆脱了内部困局的忽必烈突然责令王禃“当造舟一千艘,能涉大海可载四千石者三百艘”,用于攻打南宋和日本之用。
如此浩大的工程,高丽如何能负担的起?
然而,听了王禃诉苦哀求后,忽必烈居然说“死者有之,生者亦有之”,即是说,不要强调什么“物贫民少”之类的借口,就是死人也得给我造!
以权臣林衍为首的利益集团,早就因王禃身后有蒙古力挺,收回林衍把持的权力,而感到不满。
当看到王禃迫于蒙古的压力,开始压迫国民时,趁机谋划,于去年八月发动政变,废黜前往中都进行工作述职的王禃,立其弟王淐为王。
忽必烈闻言大怒,派兵跟随王禃返回高丽。
接到忽必烈的旨意,王禃感激涕零。可是当得知蒙古将率三万大军随自己回国,当即就懵了。
王禃虽然生性懦弱,却不是南宋那个傻子皇帝,即便三万人有一部分留守婆娑府屯田,可是其他部队呢。
高丽原本就有说要撤出、却还没有撤出的蒙古军,好今重新又来了一批开进高丽。
他们来显然不是驻防地方的,而是长期驻守,监督自己造船,监管钱粮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