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镰仓,清静别院
“你若遵守协议。你可以完成你父亲的未尽之事。你若不遵守协议,我依然可以控制这里,让它按照我的计划发展。”胡璘蹲下身子,看着李浅云那双呆滞的双眼。
对视片刻,李浅云低下头,仿佛浑身力气被抽空一般,声如蚊呐:“浅云愿遵守之前的协议。只求大人高抬贵手,不要伤及岛上百姓。”
李浅云态度,在胡璘的意料之中,再看着厅内自己属下面容冷肃的面容,他心中感叹。
方才那些关于自己占据崇明岛用途的话,他心里是用定数的,却从来没有公开说出来。
今日可能是被李浅云凌云一通诘问谴责,自己不知不觉把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内心忽然泛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触。
他觉得自己似乎不是在说给李浅云听,而是在说给自己听。
但是,这些话,却不方便在眼下传播出去。
“划分了地盘后。你管你的。我管我的。”他挥手让压制着李浅云的士兵松手,声音透着阴狠。
“如果我发现这些岛上,有人想对我麾下士兵不利,或者有人想把平洋军驻防于此的消息泄露出去。我会找你……你听明白了吗?”
李浅云点了点头,“我会吩咐下去。”
“我说了,你是好人。但是好人也会做错事。所以,记住我刚才说的话。如果好人犯错,我也会杀犯错的好人。”
李浅云眼眸一颤。胡璘话中的威胁之意,毫不掩饰,让她明白崇明岛上客强主弱的事实。
次日,胡璘留下两百匹马给彭天旭,在方金鹤船队的护送下,离开北四滧岛。
方金鹤将胡璘等人护送到明州时,掉船返回九州。
分手时,他带去胡璘签发的命令。
胡璘命令钱超和许儒安排人员来崇明岛招募北地流民,开垦农田和打理马场事宜。
五月下旬,胡璘带着石井太郎和浅井有助等一行人,回到临安。
……
东瀛本州,镰仓。
天空阴暗,整个镰仓城都被笼罩在这种阴沉肃杀的气氛中。
春季的温暖已经不见。昭示又一个夏季即将到来的连绵雨水,冲洗街面上的青石板里干燥的灰尘,也涤荡着镰仓贵族们平日里的优雅的闲暇时光。
胡璘将东瀛诸国视为敌对方,采用暴力手段,掐断了大陆、高丽和他们的商道。
胡璘不但扣押他们已经付钱购买的货物,而且还拘捕了他们派往松山、关下和博多等港口接货的商贾。
此外,平洋军还有一支水师游弋于九州和本土的海域,缉拿前往九州北部诸国的船只。
胡璘的贸易封锁,严重打击了东瀛诸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
在东瀛对外贸易中,对宋国的贸易,占着绝对的比重。
贸易顺差在宋国,但价值链顺差却在东瀛。
宋从出口贸易中只赚取大量产品的加工费,而东瀛在商业经济建设、劳动力解决和社会稳定方面获益巨大。
在与宋贸易的推动下,东瀛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诸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原本有限的土地,被地头和守护的侵吞后,失地农民大量增加。
这些农民不得不进入其他领域求活,比如说冶铁业(刀具制造),采矿业(金银)、折扇和漆器等手工制造业。
这些行业,随着对宋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丰厚的利润,大大高于低产农作物的收益。
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被分流到这些贸易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地矛盾激化的风险。
而巨大的商业利润也吸引了很多地头和守护。他们的参与,助推了手工业的发展。
结果胡璘按下了个贸易暂停键。对各国产业和商品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
原本依靠金银、硫磺、刀剑、漆器和折扇,交换宋国的铜钱、书籍、丝绸、陶瓷和茶叶,形成了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今,却陷入困境。
各国从事采矿、冶铁和手工制作的农民,没有了商品订单,也就没有生活来源。
失地农民,将再次失业,他们无法生活,必将会引发不可预知的社会动荡。
此外,没有宋国铜钱的流入。东瀛的商品经济将遭受致命打击。
东瀛国土的资源缺乏,市场上需要大量的货币来维持正常的商品流通,
但是,东瀛自身的货币质量低劣,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宋钱支撑着东瀛的货币信用系统。
一旦市场上缺乏宋钱,不光各国内部出现价值流通和交换障碍,而且各藩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也将陷入停滞。
为争取资源和利益,各国必然会大打出手,也会回到之前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样的话,镰仓(中央)的统辖威信将大幅度降低。
由于胡璘通过关税和会票手段,全盘接受了宋商运往东瀛诸国的货物。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所以,他并非但没有损害宋商的利益,反而让宋商获利更多。
但是,得不到宋国商品,包括铜钱,的东灜诸藩国,却是苦不堪言。
如果说土地被侵占,让镰仓感到肉疼的话,那么掐断贸易,则让幕府上下感到恐慌。
那将会导致整个东瀛社会秩序的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