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筑前,美丽而安详
看到李先生流泪,跪地的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察觉到大家眼中的惶惑不安,李先生拭去脸上的泪水,向众人深深一躬,没有说话,也不收拾条凳上的笔墨,甩袖转身,黯然离去。
苏三娘和连五郎见状,知道李夫子又要去酒馆借酒浇愁,无奈地叹了口气,让跪地的众人赶紧起来。
连五郎坐到李先生的位子上,拿起毛笔。
苏三娘张罗着大家,让在场的,有手艺的,有求学孩子的,不论男女,登记报名。
登记的时候,苏三娘想起一事,告诉大家,现在岛上有很多出力气的活计,缺人手,大家若有空暇,也可以在这里报名,一天包吃两顿,还有50文工钱可拿。
从莒州和日照劫掠来的百姓,做了一段时间的杂工后,等到分地的消息。
劝农司主管许儒亲自主持土地分配。历时十来天,终于完成。
此次劫来的人口有三千两百多人居民,共计六百二十余户。
每户人口不一,土地按照每户男丁的数量进行土地分配。
获得土地并非人人都是欢喜的,被劫持到九州的还有一些富户和官绅的家庭,也有一些没有父母的孤儿。
对于这些人,胡璘让许儒区别对待。官员和富户多是读书识字家庭,可以安排进入太宰府衙门中做事。
至于孤儿,则由段文臣在公学中辟出一块地方,修建校舍,让他们住校学习生活,一应生活都安排专人照应。
田地分配后,被登记在册的六百五十人工匠,在各个居住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军器厂坊区。
齐晨和许三跟着大家,来到一个靠近湍急河流宽阔的山谷,看到了令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山谷中,第一眼看到的是两个巨大的烟囱,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烟囱周围是数十间跨度极大的的房子。
那些房子极高,有寻常的三层木楼高,鳞次栉比,很有气势。
每间屋子都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
那些声音,听在齐晨耳中,犹如仙乐,让他浑身毛孔都透着畅快。
六百多人被领到那些建筑旁的一个高台下。
一个中年汉子走上高台。
那汉子长得甚是结实,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短衣,身上的肌肉一股一股的,隔着衣服都看得见。
汉子站在高台,开始喊话,一开始大家交头接耳听不清楚。
直到那个汉子拿出一面铜锣,哐哐哐,敲了三响,场面才安静下来。
“我是火药坊制硝所的崔猛。今天给你们安排上工的活计。”
“在你们两侧有两排旗子,每面旗子颜色不一样,下面都站着一个人,待会我每喊到一次,应答的人就到举起的旗子下的跟着他,去各自的作坊。现在,大家听好了!”
“你们当中,谁烧过砖?”崔猛铛铛两声敲了铜锣后,扯着嗓子吼道。
“会烧砖的,去到那赤色旗子下去!”说着他用棒槌一指右侧的一面赤红大旗。
人群中骚动了起来,随后有五十多人,磨磨蹭蹭去了那面红旗下。
“动作快点!白吃了这么多天的馒头,腿脚还不麻利些!”
崔猛不满地骂道,然后继续高喊:“有谁打过铁?去那个黄旗子下面站着。”
人群中走出四十个人,这次他们不敢再磨蹭,立刻快步走到左侧的黄旗子下面。
“会做木工活的,去那面蓝旗子。”
人群中快步走出二十个人。
“造过火药的,去白色旗子。”
“造过铁火炮的,去绿色旗子。”
“造过突火枪的,去紫色旗子。”
“造过脚踏弩和箭矢的……”
“造过盔甲和盾牌的……”
很快,六百四十七人只剩下二十多人,寂寥地站在高台下,眼巴巴地看着崔猛。
“你们在广备攻城作是做什么的?”崔猛瞪着一双牛眼,盯着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那人有些紧张,指着身边几人,说道:“小的几个都是……制作猛火油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火油?我们作坊可没有猛火油作坊。”崔猛表情狐疑地看着对方,皱了皱眉嘀咕了一句,后看向台下其他人:“你们也是制作火油的?”
众人中有一人走出,说他和身边的几人是路营坊的人,负责制作鹿角铁蒺,搭桥铺路,筑营建房诸多杂事。
张文星接到崔猛的汇报,听说有“猛火油”和“路营坊”两组人无法安置,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居然忘了宋军守城战中最常用的“猛火油”,而那个“路营坊”通常是后勤军的差事,不过守护大人说过,凡事要专业的人去做,才能做得更好。
于是,张文星和王振宝商量了一下,决定为那两组人设立了“火油坊”和“路营坊”。
齐晨和许三分开了,他和四十多人,跟着紫色旗子,经过那个高耸的烟囱,来到一间横向跨度约有二十多米的屋子。
似是欢迎齐晨等人的到来,屋内叮叮当当的敲击铁砧的声音,越发激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