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不合时宜的日莲宗
在东瀛的宗教信仰中,有一个本土的神道教。它曾和来自中国的佛教有过一番争斗。
但是,由于神道教没有严密的教义和完备的组织体系(神仙太多,几乎万物皆可成神),抵挡不住逻辑严密的佛教攻击,很快落败。
进入唐代中后期,东瀛的佛教随着大唐佛教的兴盛,也空前繁荣起来。
神道教从此衰微不振,以致沦为佛教的附庸。
神道教中的诸神,全都成了佛法的保护神,被人们当作寺院的镇守神来祭祀。
目前,在东瀛,势力最大的佛宗流派,是日莲宗。
此宗是宋国华严宗的一个支流,以《华严经》为教义,将《华严经》视为唯一的行动准则。
《华严经》中的一句经文“欲为诸佛龙象,先做牛马众生”,成为日莲宗入世救民的重要道义。
宗主日莲认为真正的宗教,必须兼具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政治、社会有序运转的功能。
该宗认为要将理想中的国家和社会变为现实,必须有一个公正为民的政府,而非只懂得盘剥百姓的贵族政权。
然而,东瀛贵族把持的政治格局,并不能实现日莲的政治抱负。
十二年前,四十多岁的日莲向幕府执权北条时赖敬献《立正安国论》。
这本策论,从根本上颠覆了贵族的特权,自然被束之高阁。
尽管如此,日莲依然没有气馁,他想方设法向各个藩国的统治阶层输送教义,希望他们能奉行自己的主张。
可是,他的教义,强调对百姓让利,本身也不承认守护和领主的绝对权力,所以,没有哪个藩国愿意接纳他的教义。
从此,日莲宗的主张只得到下层人的拥护,流于民间信仰的层面。
可是,日莲宗的政治主张离不开上层的支持,为了在统治者那里留下影响力,日莲宗考虑到当下守护需要武力加持,在寺庙中培养了一批武士,让他们去辅佐贵族,想借着贵族手中的权力,践行自己的主张。
然而,日莲的这种做法,收效甚微。
绝大多数守护和贵族都驱逐了日莲宗的人,只有一些没有权势,又需要武装力量的贵族,才接纳日莲宗的弟子,如流亡在外的佐佐木泰清。
而一旦佐佐木泰清回到东瀛,开始夺回自己的权力时,就立刻将津田美绪踢出自己的权力圈子。
胡璘闻言,心中恍然。
原来津田美绪并不是佐佐木泰清的人。
一直以来,胡璘还以为津田美绪是佐佐木的眼线,未想到她是佐佐木的弃子。
怪不得津田美绪在自己身边,从来没有提过佐佐木泰清一句。
此时,他才明白自己当初调侃津田美绪去库房给自己拿高丽参时,是不是为了看有没有那五万贯铜钱,对方十分恼火的表情。
不过,对佐佐木泰清将津田美绪弃之如敝履,胡璘并不认同。
当初,佐佐木和石井太郎困居住临安的时候,是津田美绪在外奔波联络。
佐佐木这样做,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嘛。
回想自己谈到给丰前的百姓分地时,津田美绪大礼拜倒的模样。
当时自己还以为她是因感怀自己的身世,而做出的过激举动,现在才知道,却是因为她所奉行的日莲宗的教义。
津田美绪一直守在自己身边。
她有事离开后,还派自己的师妹跟在自己身边,显然是把自己当做可以推行日莲宗教义的人。
佛教,讲究善恶报应,祸福相承,对世人劝人向善,对自身要求放下执著,造福万物而不争名利,的确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帮手。
胡璘端详着于幽然那张精致的脸庞,看的对方白皙的脸庞渐渐升起了红晕,才知道自己有些失态,轻咳一声,扫了一眼对方腰间空荡荡的刀鞘。
“你说你们会护佑我,不知你的本领如何?”
于幽然闻言,知道胡璘要考校自己,身子向前一躬,声音清脆道:“请大人……呃……指派一人与我切磋。”
“好。”胡璘手掌拍打在膝盖上,笑着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几人,抬了抬下颌,指向铁塔儿道。
“此次攻打太宰府,你一直没得到出战的机会,就由你领教一下于姑娘的武艺,记住只是切磋,点到为止,不要伤到对方。”
“好嘞!”铁塔儿闻言大喜,抖擞精神,拎着盘龙棍,大踏步走到竹屋外的空地上。二话不说,抡起盘龙棍,呼呼作响,拉开架势。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于幽然的眼波在铁塔儿身影上流转了数秒,淡淡一笑,起身将腰间的刀鞘拔出,交给了夕雾,然后从怀里抽出两条布带子,把两只袖垂绑在手腕上,从竹屋的一面墙上摘下一柄木刀。
那柄木刀是用硬木制作的,和太刀一样尺寸,仅在平日对练使用。
胡璘没有想到对方会使用木刀,看向于幽然的目光有了一些变化,却也没说什么。
他离席起身,在亲卫的簇拥下,来到屋外。
于幽然和夕雾跟了出去。
屋外场地不算空旷,铁塔儿走了两圈,觉得施展不开,就去了池塘边的草坪上等待。众人又呼啦啦跟随了过去。
走到草坪上,于幽然脱下木屐,双手握住木刀刀柄,刀锋向上斜指,踩在柔软的嫩绿的草坪上,像只野猫一样,躬着腰,蹚着软绵绵的草地,一步一步向铁塔儿移去。
快要接近对方的时候,少女身子微微前倾,眼睛虚眯,双腿微弓,步伐轻柔而扎实,如同见到老鼠了一般,保持着随时可以窜起攻击的姿态。
铁塔儿身高体壮,动作却不笨拙。
他双手握住蟠龙棍的后半截,开始晃动,棍前的那截小扫子,在铁链上哗琅琅响着,挥动着圆圈,风声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