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被俘的两个女子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8章被俘的两个女子

所谓的内城,其实就是太宰府、附属官署,以及藤原家眷居住地。内城大门正对着一条朱雀街,街道宽敞。

两侧栽满了石楠花和枫叶。

有房屋掩映在花木之间,甚是宁静美丽。

街道的尽头就是天满宫。

那里是少弐(藤原)家族执掌九州的中枢。

一路都有士卒到打扫战场,城门口的断砖和尸体已经被搬走。

尸体不是很多,它们被拖到内城城门外,摆成两排。

拖运时,为了收拾那些已经破碎的肢体,很是费了一些手脚。

地上的鲜血和灰尘糊弄在一起,湿漉漉、粘呼呼的。

其中,还有有一些黑绿的内脏来不及清理,看上去依旧触目惊心。

内城除了有几处建筑遭到了铁球的攻击,屋顶和墙体出现损毁外,基本上看不出遭受战火的痕迹。

入耳的不再是喊杀声,取代之而起的是,此起彼伏的低声啜泣和小孩子害怕的啼哭。

战斗虽说已经结束,可小仓军的兵卒们依旧在四处忙碌着。

“以赛奥具(跪下)!”

一个士卒在不远处,用枪杆将一个被捆住双臂的俘虏打倒。

不知是因为那俘虏有异动,还是那士卒想恐吓周围其他的人。

或远或近的战俘被分成了几群,都是被捆牢双臂跪在地上,多者百余人,少者数十人。

胡璘扫过那些俘虏和被赶出来的官员及其家眷,他们都低着头,偶然有一两张面孔抬起来,看向这边也只是认命似的惨白、木然。

相比残破的肢体和模糊的血肉,这些人已经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这就是战争的后果。

胡璘心里唏嘘,可他的情绪却很平静,令他自己都害怕的平静!

众人簇拥着策马而行的胡璘穿过朱雀街,来到天满宫,

天满宫是为了纪念9世纪东瀛学者菅原道真(被东瀛尊为学术之神的天神)而修建。

建筑完全按照大唐的风格,飞檐斗拱,翘指天际,灵活无比,异常张扬。

胡璘观之,心中不自觉地生出一种热血沸腾的豪迈。

胡璘离鞍下马,默默凝视着眼前粉墙黛瓦的建筑。心中想着那些遣唐使回到东瀛后,如何规划模仿盛唐建筑的场景,建成之后,东瀛的贵族们又是如何在里面豪饮美酒、吟诗百篇的场景,一时倒是忘了此时的兵事。

远近的哭泣和喝骂声不时传来,胡璘静静看着眼前的建筑,像是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也像是不知道在发生什么事情,推门迈步进入。

铁塔儿和十余名亲卫连忙跟上,其他卫戍营士兵则迅速围住天满宫。

天满宫,楼有三层,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叠瓦,和外观恢弘大气的唐风不同,内部设计走着宋国纤雅和柔美的风格。

一楼是议事厅,空间宽敞。

中间是一张宽大的矮脚长条木桌,两侧是两溜蒲团,桌头的主位则是红色藻井纹样的坐垫。

东西两侧有一些小屋和耳房,应是茶水间、盥洗室和下人休息之所。

二楼有六间屋子,充作书房和寝室之用。

胡璘走进书房。书房很大,却很狼藉。

从地上到处都散落文房纸笔、倒塌的花架和破碎的瓷瓶等物件,可以看出原主人逃命时的慌张。

三楼是供奉一些神像的地方,类似于佛堂或静室。

胡璘对神像不感兴趣,扫了一眼就离开了。

回到二楼,他走进寝室。

看着寝室屋顶色彩淡雅的藻井,和红彤彤的漆柱,嗅着没有扑灭、袅绕如线的檀香,胡璘忽然有种把谢灵薇和檀儿都搬来住的冲动。

这栋楼比自己在临安的小楼大多了,也奢华多了。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即逝。

若是自己现在就贪图享乐,怎么可能有斗志,去直面穷凶极恶的蒙古人?

走出天满宫,胡璘发现前后大门外站满了卫戍营的士卒,知道他们要随时护卫自己,便挥了挥手,让种喜儿带着他们散开。

种喜儿明白胡璘的心思,带着众人转身消失,如一滩水安静地渗入沙土中。

沿着青砖铺就的小路,胡璘带着铁塔儿几人向东而行。

绕过一丛细竹,看到一道游廊,游廊尽处,是一个精致的芦苇亭。

芦苇亭不大,却与四周环境浑然相融。

亭上有两个字“庭水”。

“庭水”后有青石铺就的小径,曲折婉转,行了数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一面蓝色的池塘出现在眼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