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衙门里,餐桌上
胡璘和母亲又说了一会闲话,便转身去自己书房,换上官袍,去太仆寺点卯。宋朝当公务员,和后世被企业化改造的政府机关完全不同。
衙门里没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只要不和领导玩失踪,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当今皇帝五六天上一次朝,都算是勤勉。
宰相还在躺在自己湖景别墅里玩蟋蟀、歌姬和尼姑呢。
不过,胡璘从未见过宋朝公务员是如何上班的,上班环境又如何。他有些好奇,决定去看看。
让胡诚给他牵一匹马过来,看到交到自己手上的那匹毛色斑杂的老马,胡璘也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就明白了。
太仆寺的官员,当然不能开着单位的法拉利上下班。
出了家门,胡璘纵身上马,沿着被阳光晒的发烫的御街石板路,晃晃悠悠地赶去太仆寺。
相比其他衙门,太仆寺门脸不大,也就是一个店铺的大小。
说是衙门,其实这里更像是文书传送和存档的办事窗口。
太仆寺的马匹都是南端凤凰山下的御马院。调拨提取车马的,都在这里开具和签押条子。
胡璘骑马来到太仆寺,将马拴在门外马桩上,越过门口的守门兵卒,胡璘兴致勃勃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地,发现外面相貌普通,内里却是另有乾坤。
除了没有迎门的照壁外,太仆寺的格局和官员的府邸没有区别,也是几进几出的院落。
经过一进院的房间,胡璘来到二进院,看到几个喝茶闲聊的同僚,众人各自道了句辛苦,闲聊了一会。
二进院是中层官员的办事场所,和胡璘一样,他们都是有家世背景的子弟。典型的钱多、事少、离家近。没有后台的武官都被扫到前线去和蒙军死磕去了。
胡璘的这些同僚别的本事没有,斗鸡走犬,打听朝野趣闻都是好手,见胡璘回来,都很热情,话题也没有说完了的时候。
胡璘和他们攀谈几句,对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毫无兴趣,便寻了个借口,起身告辞,骑着那匹老马,赶去护武营。
胡璘和护武营的营副指挥使司马卫是发小,关系不错。
护武营是拱卫大内的军营之一,有三个正副指挥使,下辖五个都,分别是三个马步都,两个火器都。司马卫是掌管火器都的副指挥使。
经过守门士卒通报,司马卫急匆匆赶到营口门辕来见胡璘。
胡家和司马家都是明州一个街面上的邻居,胡香儿在未入皇宫时,三人也经常一起玩耍,
进入皇宫后,胡香儿受宠幸的那段时间内,不仅给自己父亲和弟弟求得了官身,也帮助司马卫谋得了一个差事。
为此,司马家对胡家一直十分感激。
虽然关系够铁,但是没有令牌,胡璘也不得擅入军营。二人便隔着栅栏聊了几句,然后,约好找个时间,喊上其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去西湖边丰裕门的聚香阁吃酒。
离开护武营,天色已晚,胡璘便径直回家。
回家本想去找母亲,却被告知夫人还没回来。
胡璘想起她中午说去宫里之事,恐怕在宫中落锁前才会回来。
于是,他去了二楼东厢房,见谢灵薇在看书,没进去打扰。
拐进檀儿的屋子,和檀儿搂搂抱抱一会,又逗弄了女儿玩了会,便到了吃晚饭时间。
由于父母都不在,曾氏便在自己屋内吃饭,胡璘成了饭桌上地位最高的人。
饭桌上,他询问弟弟妹妹的学业,聊聊生活琐事。
对于胡璘的热情,弟弟妹妹们显然有些不知所措,倒也认真回答。
昨天,胡璘一番蒙军杀伐屠戮的血腥话语,令他们感到害怕,看向胡璘的目光都有些躲闪。
看着他们拘束的样子,胡璘倒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昨日的言论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反倒认为这个商贾发家的胡家,刻意让自己在朝向书香门第的道路上狂奔。
这种狂奔,表现在家中的规矩上。就是一切行为举止,都按照礼教行事。
以前,胡璘即是如此,在对待弟妹的态度,完全是在“长幼有序”的霸道条款下进行,不苟言笑。
见众乐乐的效果虽然不大,胡璘也没放弃。
他不喜欢家人在一起吃饭还正襟危坐,刻板严肃,没有家庭的温馨,便谈起外面的趣闻轶事。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区域。
所以,胡璘一开口就吸引了满桌的注意。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我这些年南北奔波,倒是听到不少奇闻,颇有趣味。”
胡璘指着桌上的一道菜,说道:“单说这道以猪肉烹制的菜,就有一些趣闻。”
胡珏和胡璘同是嫡子,在桌上除了胡璘,就算他地位最尊贵,当即接话问道:“怎么个趣闻?”
“对猪施行大赦!”胡璘表情严肃。
满桌愕然,随后,不知谁先突然喷笑。满桌都乐了起来。
胡璘不紧不慢地说起这个故事来。
“有一个番邦。年底开朝会。有大臣质疑市面上为何没有猪肉,要求户部给出解释。”
“户部侍郎回答,马上要到年关了。为了过年,市面上杀了很多头猪,有些地方把猪崽都杀掉了,这就造成了市面上猪肉供应紧张。”
“皇帝闻言下令,大赦天下之猪。因这一大赦令,番邦的二十万头猪得以快快乐乐地安度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