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你们跟不跟?
“官人,把我们也收了吧,只要有口吃的,做牛做马都行啊,官人啊……”突然,有人噗通跪在杜岳身前,伏地磕头。
那是个衣服破烂的汉子,身体瘦弱如竹竿。
和其他人不一样,此人尽管衣衫破烂,头上却扎着一块黑乎乎的文士方巾。
这汉子磕头的同时,还慌张地将身后一个惊叫跟来的小男孩拽过来,按跪在地,口中喊道。
“儿子,快,快磕头,求大官人,收下咱们,收下咱们……”
这汉子的一席话,惊醒了周围的人。
那些人呼啦啦跪下了一大片,乞求声越来越大。
跪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一股股声浪,甚至都惊动了城头上的士卒。
看着身前、身后悲声乞活的流民,来到这个时代的历史责任感,如同出槽的枪弩,狠狠地射中了杜岳的心脏。
昨夜静卧在船中时,他在脑中梳理了这个时代的历史,清楚知道接下来南宋的走向。
此刻,看着黑压压不断向自己跪下磕头的流民。
一个念头跃进他的脑海:修正修正,修为先,正在后。
作为历史修正的匹配者,自己所要做的恐怕更多的是变革,而不是延续!
事实上,从第一眼看到那个骨瘦如柴的婴儿开始,他的内心深处就有这个念头。
但是,他不愿直面这个宏大的问题。
这个题目太大,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这个责任太重,他担心自己无法扛起。
他原本打算以较小的代价,做一些事情,以达到修正历史的目的,比如杀了吕文德,杀了贾似道,或者通过自己姐姐给那个皇帝枕边风,近过对南宋进行适度变革,来改变历史。
但是,当他看到那个汉子摁住自己四五岁的儿子给自己磕头时,当他看到方圆一里的百姓跪在自己脚下,乞求自己救命时,他的心揪了起来,他的眼泪湿润了。
他的懒惰,他的迟疑,他的顾虑,全部消失了。
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没有先兆的。
它们常常会突然出现,打乱所有安排。
它们携带着难以想象的力量,将你引向、连你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道路上去,而且你还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被深受苦难中的人们,声泪俱下地乞求杜岳。
看着那些身体发育有些畸形的孩子,看着近在咫尺却严防死守的城门,杜岳不再彷徨,不再迟疑、不再退缩。
从这一刻起,他决定把自己的命运,和眼前的这些人捆绑在一起!
他翻身上马,脚踩马鞍,稳稳地站立在马背上,冲着跪倒一片、苦苦哀求的流民高声说道。
“我叫胡璘。如果你们愿意,我就收留你们!”
杜岳的声音极大,大到喉咙有些发痛。
跪在地上的流民闻言一愣,胡忠瑞和宇文战等人也惊呆了。
这可是一千多人呐,小官人(胡指挥)这是要疯了不成?
“我给你田种!”
“我给你们衣穿!”
“我让你们孩子上学堂!”
“你们跟不跟?”杜岳怒吼道。
他的嗓子眼火烧一般的疼,但他引发的回应比火更加热烈。
“你们跟不跟?”这一声吼,如同炸雷,引发了冲天热浪。
“跟——!”极短暂的安静之后,有人大喊起来。
“跟——!”
“跟——!”
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从流民中掀起,山呼海啸一般。
很多人激动地冲到了杜岳的马下。
胡中瑞和宇文战等人见状,急忙策马上前,将杜岳围在当中。
杜岳并没有制止胡中瑞他们。
看到流民如海浪般向自己涌来,他也被吓到了。
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决定。
“我家有良田,可供你们耕种。我家有商船,可供你们做工。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在此等候,我去郢州办事,然后出城,我在江边码头有船,会带领你们离开这里。”
人声嘈杂,杜岳重复数次,围住他的流民才安静下来。
不过,他们似乎唯恐杜岳跑了似的,将其围在当中,不愿散去。
杜岳无法,只好让陈来生带着人进城。自己则带着这些流民去江边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