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红颜总薄命
且说张均枼读毕容谢的信,便急着去往兔儿山赴约,南絮领旨已将马车雇来,回头复命时,张均枼正巧已出了坤宁宫。
张均枼正想与南絮登上马车,不想却见眉黛匆匆忙忙的跑出来,唤道一声:“娘娘。”
听唤张均枼回首,略显不悦,微微皱眉,颇是愠怒的斥道:“何时如此慌张!”
眉黛道:“清宁宫的乜姑姑来了,说太皇太后请娘娘过去一趟。”
“太皇太后?”张均枼蹙眉,侧首看了一眼南絮,而后转过身,这便回了坤宁宫,南絮见张均枼回去,便回头与车夫道:“把马车驱到景运门外头侯着。”
车夫当即问道:“欸,殷掌事,咱们这是要从午门走?”
南絮未答,单只是冷眼瞧着他,车夫讪笑,吞吞吐吐道:“这午门……怕是不放行啊。”
“娘娘要出宫,哪个不怕死的敢拦着!”
南絮说罢便随张均枼一同去了清宁宫。
清宁宫内檀香四溢,一只暗褐色的孤影,单手扶额,侧卧于软榻上,那沧桑面容又显雍容,她双目微合,唇角轻扬,神色端祥,暖阁内却是寂静无声,叫人深觉压抑。
“臣妾给皇祖母请安,”张均枼入内见周太皇太后合目似是在小憩,便放低了声,生怕惊扰了她。
周太皇太后既是吩咐了乜湄去传唤张均枼,她又岂会趁着这之间的空子歇息,话音方落,她便悠悠然坐起身,抬眸望着张均枼。眼角略微垂下,露出和蔼的笑,招手唤道:“过来坐,陪哀家谈谈心。”
“是,”张均枼微微福身作揖,随后莲步移至软榻上坐下。
“哀家前些日子听皇帝说,皇后喜爱大红袍?”周太皇太后依旧笑得慈祥。言语间似乎带了几分调侃。
张均枼自是微微一怔。随即亦是与她回以一笑,接话道:“是。”
周太皇太后抬手提起执壶,往两只茶盅里注了些许茶水。垂眼温言道:“听皇帝说,皇后你自跟了他,便愈发精通茶艺之道了。哀家今日召你过来,便是邀你同哀家一起品茶。顺带咱们祖孙两个再切磋切磋。”
张均枼讪讪一笑,道:“陛下那是变着法儿的自夸。皇祖母怎的也信了,如此一言,可是抬举臣妾了。臣妾不过是对茶艺饶有兴致罢了,怎说得上是精通。更是及不上皇祖母半分。”
周太皇太后听罢笑得阚然,只将茶盅推至张均枼身前,道:“这是今年崇安进贡来的大红袍。采自武夷山天心岩九龙集壁上的第四棵树,你先来尝尝。”
张均枼听唤垂眸望着杯中茶水。禁不住凝眉,杯中茶水尚不过三分浅,如何能品出味道来,可周太皇太后亦是精于茶道之人,她既是这般言语,恐怕是话里有话,也难保她不是想试探张均枼。
周太皇太后见张均枼皱眉,自然要发问,只如同戏弄一般,问道:“怎么,你莫不是觉得,哀家煮的这茶,嗅着不够香醇?”
“皇祖母又取笑臣妾了,”张均枼抬眸,笑道:“皇祖母泡的茶,嗅着自是香醇,只是,想来臣妾这品茶的功夫尚有不足,今日怕是品不出这茶中玄妙之处了。”
“茗茶在于心,你可是心中有杂念?”周太皇太后倒没有因此作罢,反倒是穷追不舍。
张均枼自然免不了有些许怔然,老太太今日这般古怪,也不知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依皇祖母所言,恐怕确是臣妾心思还不够沉静,是以这茶,臣妾也断断品不出个所以然,倒是辜负了皇祖母一番心意,臣妾该罚。”
周太皇太后闻言扬唇侃笑,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哪,别整日里把该死该罚什么的都挂在嘴边,要知道,你们若是到了哀家这个年纪,想好好儿活着还是件难事儿,所以啊,趁着这会儿还年轻,得多说些好听的,别总说些什么该死该罚的。”
“是,”张均枼自也是附和着讪笑,道:“臣妾谨记皇祖母教诲。”
张均枼原以为打个岔,周太皇太后便能忘记方才品茶一事,谁想她仍是笑得憨憨,言道:“不过这茶,你今日可定要品出个道理来。”
这周太皇太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发问,张均枼几番执拗不过,便只好坦然面对,亦笑道:“那,不知皇祖母,要臣妾如何品?”
“你既是喜爱大红袍,想必也是有些才识,你可知,这茶的来历?”周太皇太后笑意不减。
“臣妾孤陋寡闻,对于这茶的来历,只是略知一二,实在羞于班门弄斧。”
周太皇太后却道:“既有才识,便不能埋没,你且说来听听。”
张均枼垂首,言道:“太祖洪武十八年,丁显尚是举人,他进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突发痢疾,原本以为无药可医,恐怕要抛尸于荒郊野岭,不巧遇上天心永乐禅寺的方丈出手相救,方丈只取了茶叶煮与他饮用,至此,他的痢疾便是不药而愈。”
“后来,丁显高中进士,回程途中前去永乐寺拜谢方丈,得知茶叶出处时,便将蟒袍绕茶树三圈,故而此茶,得以‘大红袍’之名,”张均枼眉目含笑,对上太皇太后略带污浊的眸子,继而又道:“皇祖母,不知臣妾说的,可对否!”
周太皇太后亦拂手而笑,道:“皇后果真是聪慧,比起当年的哀家,可是略胜一筹。”
张均枼自需谦恭,答道:“不敢当,在皇祖母跟前,臣妾这般不过是耍些小聪明罢了,叫皇祖母见笑了。”
“那时适逢孝慈皇后久病不愈,百医无效,丁显听闻此事,便献此茶,孝慈皇后因而得以痢疾渐愈。太祖大喜,赐红袍一件,命丁显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圣恩。自此以后,武夷岩茶大红袍便成了咱们皇家御用贡茶,盛名亦是远播。永乐禅寺修正果,洪武赐予大红裳。半壁江山无人送,九龙窠岩君来尝。”周太皇太后接着讲道。
张均枼待周太皇太后说罢。便接话道:“皇祖母,臣妾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太皇太后微微一愣。道:“你说。”
“皇祖母方才所言,早在古籍上确是有些许记载。不过,依臣妾愚见,古籍所载。恐怕尚有纰漏之处。据古籍记载,丁显是在洪武十八年献茶。为孝慈皇后治病,可孝慈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已仙逝,如此想来。这个传说,想来还是不可信的。”
周太皇太后听言不住的颔首,作满意之状。“皇后的心思果真是细腻,不过。处事可就有些马虎了。这些都是题外话,今日哀家召你来,并非只为品茶,想来你也料出了些许。”
“皇祖母教训的是,臣妾日后处事,定会注意着些,”张均枼方才明白,原来今日周太皇太后召她前来,是为责备她。
昨儿晚上瑾瑜的身份方才被南絮发现,今日太皇太后便召她过来这般训责,若不是为了瑾瑜之事,张均枼还真想不出旁的缘由。
周太皇太后一番慈笑,将自己身前四分满的茶水倒入张均枼杯中,似有深意的言道:“方才要你品茶,而杯中的茶水,却是只有三分满,你可知,哀家的用意?”
“臣妾愚昧,不明所以。”
“三分满的茶水自是品不出个所以然,哀家这四分满的,亦是品不出其甘醇,可若是哀家将这两杯茶水注入一只杯中,那结果,可是截然不同。你身为六宫之首,理应处理好宫中大小事务,而今宫中人心涣散,争斗不休,好不景气,你该做的,就是叫她们如这茶水一般,靠拢团结。这样说,你能明白哀家的意思?”周太皇太后冷下脸,严肃不再如初般和善。
凭张均枼这便聪慧,自然已明了,周太皇太后所指,无非就是王太后一事。
看来瑾瑜的动作倒是迅速。
“哀家今日点到为止,望你好自为之,莫要走上万氏的路。”
“是,”张均枼倒不曾惊惧,仍旧从容淡定,周太皇太后道:“你退下吧。”
张均枼站起身,垂首允道:“臣妾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