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新月食品有限公司
杨立新酒过三巡,渐渐有了点醉意。端着酒杯哀叹从此以后没有了生活的乐趣。
杨界想了一下,对父亲说道:
“爸,股市和期货不碰,要不你试一试搞实业?”
“拉倒吧,你爸哪有本事搞什么实业!”赵月娥见不得杨立新现在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
杨界提这样的建议倒不是说想让自己的父母再赚多少钱。
父母都才五十出头,就这么闲在家里守着十几亿现金,早晚得憋出毛病来,还不如让他们找点事做。
有招财古钱加持,杨界还真不怕父亲亏钱。
就怕到时候越亏越多!
搞实业虽然没股市期货来钱快,但是胜在有据可查,工厂、产品、利润,那都是一步一步干出来实实在在的成果,不用担心赚的钱不敢像现在这样拿出来见人。
杨界望着窗外不远处的糖果厂,有了灵感:
“爸,你们那糖果厂不是效益不好嘛,干脆拿钱出来把它收购了,咱们家自己搞。
我记得你跟我说过,现在厂里的领导都是酒囊饭袋,只要给你机会,你一定比他们干得好。
现在这不就是机会嘛!
咱们把糖果厂买下来自己干,干出番成绩让那些人看看。”
杨界的提议不但让杨立新放下了手里的筷子,抓着脑袋认真思考,就连赵月娥也两眼放光,认为没准还真是个办法。
糖果厂以前是国有企业。
改制以后变成了由个人和员工共同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当年也风光了几年,不过现在还是衰落了。
已经几个月没有开工,处在破产清算的边缘。
把糖果厂盘下来,不但能一展杨立新的抱负,也能够给厂里的老职工一口饭吃,糖果厂倒闭,像杨家这种在厂子里干了大半辈子的双职工日子最难过。
赵月娥的几个姐妹,家里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的。
想想真不是滋味。
赵月娥见丈夫还有些犹豫,也跟着杨界一起劝说,道:
“那个厂子顶破天也就值几千万,咱们拿点钱出来,顶厂子一下,没准就活了,大家伙的日子也好过。
老杨,你说是不?
眼看着这要过年了,咱们不能自己日子好过了,看着老伙计们过不了年吧!”
啪!
红光满面的杨立新啪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我们就把糖果厂盘下来,我还就不信了,这么好一个厂子,就能垮了!”
“干杯!”
杨界端起汤碗,和父母的酒碗碰在一起。
看着五十多岁再次焕发出斗志的父母,杨界似乎看到自己“糖果小王子”的光明未来。
看来“富二代”这个标签自己只能笑纳了。
想想还有点小兴奋。
盘下糖果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说没人出卖股份,现在糖果厂早就不盈利了,还每个月得花钱养着百八十号工人,那几个大股东巴不得有人接手,好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
麻烦的是股权转让的手续,办理起来非常繁琐。
既要请律师,又要到公证处公证。
杨界的父母对糖果厂的管理熟悉,但是对资本的运作一窍不通,为了避免留下后患,杨界只得在家多待一段时间,亲自参与股权转让的谈判和合同的签订。
十几天后,杨家花三千八百五十万收购了糖果厂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成为糖果厂的第一大股东,获得了糖果厂的绝对控制权。
其余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分散在糖果厂员工的手里。
杨界原本是想全部收购。
并且溢价百分之三百从这些看着自己长大的叔叔阿姨手里收购股权,不过这些糖果厂的老员工听说杨立新当了老板,说什么也不愿意买自己的股份。
看来杨立新在家窝窝囊囊的,在糖果厂的员工中间还是挺有威望的。
大家都盼着杨立新能把厂子带起来。
今天,所有的手续全部办理完成。
糖果厂也在这一刻,真正成为杨家的产业。
杨界往富二代的光明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月食品有限公司。
这是杨立新给糖果厂新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