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汉水血未休(五)
此时杨伊也渡河了一半,既然此战已然不可避免,那么全军也不用歇息了,此时迎头和魏人撞上就可以了!
一身戎装的杨伊踏上河岸,就传令后军各部,此时朝着魏军侧翼准备进攻!
又命哨骑绞杀魏人骑探,当然了,这种命令聊胜于无,因为等哨骑追上去以后,此时大军动作之下,哪怕是黑夜,魏人必然也已经察觉到了异动,然后必然全军来攻,至于放弃出击,更是不可能!
这是夜战,若是一方敢退,那么蔓延之下,立刻就是溃退之势。
此战,汉军虽然兵力上稍微有些劣势,却也不多,而汉军更重要的是文道之力的运用,这其实也是魏人屡次败北的最重要缘由!
这一次,杨伊从凉州奔波千里而来,可不是独身一人,携带的文道之士,计博士一人,学士三人,茂才七人,孝廉九十一人。
路上因为赶路,因伤不得不撇下的还有数人,不过多是孝廉,茂才也就只有一人。
这些人先是随杨伊从天水赶往沔阳县汉江码头,从此顺流而下,从天水之沔阳这一路,基本上不眠不休三日时间。
虽然杨伊随行都是挑出来的人,但是这些人本来天水一战,就耗费了莫大心力,又是身体上一番消耗,若不是接下来走了水路,歇息了两天,这些人都撑不住了!
不过这几天时间,文道之力基本也都恢复,虽然身体没能达到最巅峰的状态,不过这些人联动之下,杨伊已经可以为全军加持状态了!
两日时间的准备,事物上给全军补充到了最好,最起码夜盲的不会太厉害,受关彝指令,到达了指定位置,杨伊起了高台,看着茫茫夜色,此时牵动周围的文道之力,吟出: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写的时一名将军在夜间打猎的时候林暗起风,似有虎豹来,此时将军全力张弓射击,后来却发现箭深入石头的尖锐处,比射到石头表面更神奇。
极为形象描述了将军射石的过程,用最精炼的文字表现出将军的箭法之强。
一般来说,这个将军的名头是按在了武帝时的李广将军身上,称赞他的神射,只是杨伊想了一下,把这名头安在了黄忠身上,相比当年的飞将军,还是季汉五虎将之一的黄汉升,和季汉的羁绊更深,呼唤而出,耗费的文道之力和杨伊的龙气少一些。
此时,汉军的所有射手已经张弓搭箭做准备了,他们只有两轮的时间,本来杀伤力不会太大的,但是此时不同,几乎所有的弓箭手都感觉多了一分力,手中的弓箭也像是锋利了少许!
此时,罗宪督率的数千骑军,也已经朝着这个战场扑来,只留下了一小股汉军步军做掩饰,当然,此时深夜,魏军也难以发现,等着天亮,魏军想要再做多余的准备,时间上就彻底来不及了。
司马机带走的魏军偏师,虽然也多战马,也是骑军,但是晚了半日,那也就真的晚了!
此时罗宪是赶得上这一次战役的,而司马机却赶不上。
毕竟,为了维持战斗力而进行的长距离持续跋涉行军,与扔下一切的猛扑行军根本不是一回事。
常规远距离行军,一切都是要以军队中的辎重大车为准的,所以一直到冷兵器时代结束,骑兵部队都还以一天四五十里的行进速度为准,所以曾经曹魏悍将夏侯渊的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才让人啧啧称奇,所以当年司马懿急袭孟达,每天六七十里的速度才被成为军事神话。
但是,当抛开辎重,进入纯粹的战斗模式,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种情况下,骑兵可以一个时辰跑出七八十里,步兵可以在一日夜内折返两次渡过长江,跨地百里(曹魏悍将臧霸做过类似的事情)。
而回到眼前,按照距离计算,罗宪忽然折返时距离战场也就最多三十里,那么对于扔下一切汉军而言,也不过是半个时辰到一个多时辰的样子,便可以接战了。
当然这么一段时间,司马机得到消息,还要再去掉哨骑奔跑回来的花费,去掉再请示司马炎派去找人的时间,那也得天亮了!
而汉军此时已然和魏军接战了,甚至天亮前战斗可能就会出现结果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
就在司马炎获知汉军主力疑似全军渡过汉水后,关彝便已经引军行至距离郧县城大约十里左右的地区,距离魏军前线干脆只有大约五六里的距离了,然后他却不慌不忙,下令让部队做最后休整,又等了一刻钟,又让其中部分最精锐部队开始穿戴杨伊下令集中起来的札甲,下令做最后的进军。
而又过了两刻钟,也就是四分之一个时辰之后,关彝部便正式与魏军开始接战!
魏军核心阵地都在汉水在此和支流冲击形成的一处大洲位置,也就是在郧县城和汉水之间,而此时,因为司马机带走了部分兵将,再加上司马炎临时决断,主力放弃了撤退的计划。
改之和汉军决战的计划,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和汉军依靠着营地作战了,这处营地匆忙所建,也不足以为屏障。
魏军已然出营,和汉军接战,所以魏军阵地此时已然空虚,基本上只有一些零散降服的乡民,和一个营卫的魏军而已,所以,这片阵地在那个营卫也主动撤离后,几乎是瞬间落入绞杀魏军骑探而来的汉军哨骑手中。
这件事本在意料之中,当然无关紧要,但此时,又一个必然的选择摆在了司马炎面前。
“拆了东面汉水和堵水上的浮桥?”难得披甲的司马炎,此时也站在郧县的城楼上,望着深夜间,月光下可能存在的密密麻麻的汉军,对身侧文士的建议一时犹疑。
“不错。”司马炎身边,此时一名年轻的文士正小心建议着:“主公,此战关键在于拖延时间,汉军就是主力来攻又如何?等七公子解决了北边的麻烦回援,自然堵了汉军;而咱们为了粮草输送和骑兵往来,这近处的河上几乎到处都是浮桥,现在拆了浮桥,不就能尽量迟滞汉军了吗?”
“有道理!但不好!”司马炎想了一下,稍微摇了下头。“若拆了浮桥,便不利于吾弟折返后两面夹攻汉军了,届时一旦不能击溃汉军主力,陷入混战,不是说咱们打不过汉军,但汉军将帅,看情况不好趁机跑了怎么办?”
司马炎这话似乎也有道理,但是身边文士却知他心思,他这番话倒也无话可说,实际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仓促应战,什么都是对的,什么也都是错的,不到战后,没人知道哪个决断是对是错。
但是拆了浮桥,己方的退路也就少了,这是真的!
那些浮桥,一半都是为了撤退方便架设的,汉水上的那些浮桥,则是准备若是紧急时,渡河遁入山林,然后就可以辗转至襄城。
“就这样,不用管那些浮桥了,就用这些浮桥来引诱汉军过来,待汉军半渡,你就领着城中的营卫迎头痛击,传令陈、文等将帅,此战务必抢在汉军后续大军抵达前,击溃汉军的这两万兵。”
司马炎终于给出了一个决定版的方略:“吾自引剩余的营卫守住郧县,为大军压阵!”
白龙鱼服也算不上什么好事,此时司马炎身边的文士闻得此言,非但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觉得吃了一颗定心丸,便不再言语,立即打马而去,奉命督促前军迎战。
而司马炎望了望头顶黯淡的月光,也重新恢复了往日镇定,此时此刻,在这位伐汉大都督的心里,有这么一个等式:万人以上会战之中,两个魏军营卫足以击败汉军一个营卫!
所以,四万的魏军足以击败汉军两万人,所以,己方再添上几千人合在一起,再加上司马机领着的两万人,足以击败战场上的所有汉军;所以,此战唯一要避免的就是让自己这些人陷入到被七八万汉军围攻的状态。
和汉军人数相等,那么就难以战胜了,甚至有被歼灭的风险!
当然,汉只有两州之地,俱都是残破之地,己方雄踞九州,汉军是拼不过的,此战胜率很大!
就在很久没有披甲上阵的司马炎为自己加油鼓劲的同时,杨伊本人已经行至距离魏军出战的前军文鸯所部不足三里了。
在此地,杨伊按照原定计划,让全军稍作休整,而为防突袭,部分精锐军士也开始在再度启程前穿上了皮甲和稍薄的板甲,当然了,最优秀的札甲却是一件都无了。
板甲工艺,如今还没有完善,现在还不如扎甲好用和好修,主要也是家底不丰,若是能让杨伊攒上三年,全军换装之后,兵甲定然会再强一分。
而魏人,上下盘剥,这十年来,汉军和吴军进攻的压力对魏军来说也不大了,魏国虽然国力强盛,但是兵甲上,甚至还不如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