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对比
第90章对比
不过,她们的目光扫到千允脸上蒙着的面纱,就随即释怀。贵为一国的天之骄女,当然也是穿得名贵些,只是有那么一张不得入目的脸,穿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众人各怀心思,一时又沉默起来。
灵安公主苏千韵看了一眼跪倒在地上,神色自若的千允,又看看脸色泛着青灰的母后,觉得这样甚是尴尬。
千允却没有丝毫的不自在,暗暗盯着母后一派端庄的脸,默默欣赏着母后由白变红,又由红变蓝的脸蛋,觉得甚是好玩。
她的目光不闪也不躲,安然自若的迎着母后的审视,神态一片平静。
皇后仍然皱着眉头,坐在一旁的千韵看不下去,微微扯了扯皇后的衣角。
皇后看了眼有些焦急不安的千韵,又看看了神态自若的千允,一时间五味陈杂。
她看到了一个不属于金钗之年的女子的心计,短短几年时间,这静安公主竟然有这般城府,怪不得秀茵私下里提醒了自己好多次,这孩子越来越不在掌控之中了。
她想到了当日秀茵给萃心的药末,眼里也是一笑:就让她再灿烂几天吧。
想到她哑疾已愈,皇后心底暗叹:想不到她有这样好的运气,民间还真有能治好她的大夫……
“静安快起吧,地上凉,来母后这儿坐坐。”皇后一反常态对千允扬起慈祥的微笑。
千允心底微微疑惑,仍是恭敬的点了点头,笑着答了声:“谢母后。”
千允已经起身,萃心却仍然呆愣着,半天没有反应。
千允叹了口气,用手碰了碰萃心,萃心这才茫然的站了起来。
众贵女见她们母慈子孝,皆是醒悟过来还未给静安公主见礼,便齐齐跪倒,喊了一声:“参见静安公主,静安公主万福。”
千允脸色如常,挂着笑脸,声音却是淡淡:“诸位请起。”
“多谢静安公主。”
千允在萃心的搀扶下,迈着优雅的步子朝皇后娘娘的位置缓缓前进,两旁一字排开的官家贵女静静的看着千允朝前走,有的目光带着羡慕与嫉妒,而有的目光则闪过一丝鄙夷与不屑……
千允选择一一无视,端正的坐在皇后旁边。
皇后对她笑了笑,随即轻声道:“诸位皆是此次献艺的官家小姐,日后也会成为身居高位的贤妻,慈母。今日人已经到齐,本宫便把此次参加宫宴的事宜唠叨一遍。”
“谨遵娘娘教导,我等自会恪尽本分。”
皇后满意的一笑,目光在千允脸上略略停顿,又接着道:“几位皇子已经长成,正是到了娶妻婚配的年龄。且各国的番使及世子都会前来瞻仰我们大正王朝的风采,若是到时有哪位贵女被其他藩国的世子相中,本国皆会以十里红妆相娉,希望诸位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不可丢了大正王朝,及诸位家族的脸。”
众位脸上一沉,十分整齐的答道:“谨遵皇后娘娘懿旨,我等定当不辱本国,不负家族。”
皇后微笑着点点头,目光划过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脸庞,有一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只是豆蔻年华虽好,终不敌深宫困锁的寂寞,越是地位超然,越是辜负年华。
她只求一双儿女皆能令自己为荣。
“各位都是倾国倾城的貌,多才多艺的姿,想来,今日的大正王朝必会迎来各国争先的联姻,到时候,你们将是未来的皇妃,或者世子妃,能以自己的力量,振兴家族,光耀门楣,日后兴许会留入史册,成为天下间女子羡慕的对象,望你们能好好努力。”
这番话,说得在座的贵女皆是心旌荡漾,仿佛今日之后,她们就会成为家族的骄傲,有朝一日,成为贵族之上的皇族,享尽无尽的荣耀。
千允对此却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注意听皇后的言论,因为她看见萃心的脸越来越红,身子突然间也是不安的扭动,心下也是一紧。
皇后见千允深思涣散,只注意这一旁也是蒙着面的丫头,便开口道:“静安对献艺一事有何看法否?”
皇后的突然出声,打断了千允的沉思,她黑白分明的眼珠转了转,想了想道:“只求能不出错便好。”
皇后微微一笑,道:“静安果然谦虚的紧,上次的宫宴,静安都没有参加,此番必是做足了准备吧。”
千允倒是认真的思索了一阵,确实是精心准备了一阵,便道:“若是儿臣的献礼能博父皇一笑,这准备也是值得。”
“哦?”皇后眼睛微微一眯,“静安倒是孝顺的紧,难道没想过能在宫宴中拔得头筹,以此更添荣耀么?”
“回母后,儿臣不敢妄想。”千允恭敬的回答,虽然她心里是小小的希望能成为第一的。
“呵呵,太过懂得进退,终究也是懂事过头了些,凡事加上个‘太’字,好也成了不好。”皇后看着千允脸上随风轻轻飘起的面纱,说得颇有些意味深长。
千允点点头,道:“谨遵母后教诲。”
“灵安——”皇后道。
千韵顿了顿,马上答了句:“是,母后。”
“韵儿觉得这次献礼会如何,是否有信心拔得头筹呢?”皇后问。
“回母后,儿臣也是做了准备,不敢妄言,但求全力以赴。”千韵知道母后要她答些什么话,只是她虽然练了近十年的邀月舞,依旧徘徊在心舞想通的境界的边缘,始终不能突破瓶颈,论起舞蹈也只是熟练而已。
皇后慢慢的看了她一刻,又朗声笑道:“如此,甚好。诸位都该是这般全力以赴才对,切莫以不争为要,静安在金钗之年便已赐婚慕容将军的长子慕容青筝,但诸位不同,一定需以此次,力争头筹为好。”
众人心照不宣的看了眼,齐齐回声道:“谨遵皇后娘娘教导,我等自是全力以赴到底。”
“甚好,你们在此等候,以抽到的号为准,依次上场。”
“是。”
皇后说完,众女纷纷解下自己腰上的红色锦囊,独独千允和千韵没有。
“大家打开锦囊便是知道自己入场的顺序了,待会儿会有嬷嬷将你们领着,从北面进场,南面退场。至于静安公主和灵安公主的次序,已被钦定,分别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你们可是听明白了?”
包括千允和千韵在内,众女皆道:“臣女(儿臣)明白,叩谢娘娘(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