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这一年,熊市多年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上证指数在春节之后,逐日节节攀升。指数的上涨,资产账户的财富增长,媒体的逐渐聚焦,人们的视线开始逐渐聚焦曾经遗弃多年的市场。财富效益开始出现明显的端倪。大中小各类公司纷纷申报上市。似乎人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把公司上市,就会立即变成亿万富翁。董事会无疑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董事会决定,启动公司上市。
但是,上市是有条件的。公司在资产和股份制上还不够条件。于是,董事会决定先要改组成股份制公司。董事会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内部募集资金,员工持股。很快,董事会制定出员工持股的方案。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可以自筹资金购买限定的股份,工作在一定年限的普通职员可以购买限定份额的股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购买这些原始股份。显然,那些在公司工作时间不够长的人员是不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管理职位越高的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就越多,职位越低的人员持有的股份就越少。原始股份售价为一股一元,股份锁定时间为三年。三年之后,所有持股人员可以出售自己的股份,但是风险自担。因为资本市场的财富效益,特别是春节前到次年的三四月股指已经连续上涨了30%的财富效益,于是,公司上下人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寻找资金购买公司的原始股份。桓风也不例外。
按照这个标准,桓风最多可以购买公司原始股的份额是五十万股。这无疑让桓风觉得自己走运的时候到了。走运主要在于第一,他被提升,尽管他明白自己为公司做了成绩,但是也不至于升到那么高的职位,心里反倒并不踏实。特别是父亲的去世让他看透了活着的本质,他对这些名利突然之间失去了原有的那种强烈的欲望。反倒,他只想平静的过上一种普通的生活。但是,生活往往就是相反。这出乎他的意外。虚荣心起了作用,他觉得自己一下高大了很多,似乎有了新的生活和工作。第二,他刚刚被提升,资本市场就火了起来。公司正试图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缓解公司财务压力的现状。另一方面,大股东意识到借助资本市场,上市后将产生巨大的财富效益,无疑是坐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火箭。而自己,正好赶上了这一波行情。这真的是幸运。如果说未来一年之后,公司不仅上市,而且公司业务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投资这样的原始股无疑是会赚钱的。这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无需多想,桓风就开始筹钱。自己省下的小部分积蓄,从荆凤的父母那边借钱,从朋友那里借钱,从竺凯和雍坤那里借钱(他前两年已经还清了父亲住院时从竺凯和雍坤那里的借款),凑足俩五十万,购买了五十万股原始股份。当他签好公司内部募资筹备上市的合同之后,他心里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平静,激动起来。他清楚的觉得三年之后将有数倍的收益。
八月的中旬,这天晚上,点燃一支烟,坐在家里客厅沙发上吃烟看电视的桓风,回想起几个月前购买原始股的事情的时候,心里仍然泛起一种激动。他怎么也不明白这些好运怎么会在一夜之间都落在他的头上。而这两种好运无疑是一般人一辈子都难以遇到的,而自己恰恰遇到了。他不去深想着背后的缘由,只是觉得生活似乎一切都如此的顺畅起来,失去父亲的悲伤也被岁月冲走。他觉得自己又燃气了曾经有过的那种激情。他需要权威,需要金钱。现在,这两者中的一件已经到手,而另一件似乎也已经握在手中。
稍作休整,桓风的心里又唤醒了原有的那种不甘服输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看法,认为这一切都是他努力的结果,包括他被升职为总经理助理这一件事情。
整个业界都在议论纷纷。从各种大小论坛到各种研讨会,从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总经理或者总裁,从巨型企业到公司成立刚满三年的千千万万种科技公司,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上市,都在谈论财富。卖菜的大妈,出租车司机,行走在路上的每一个人,公司的职员等等,都在谈论股票,好像他们个个都是股神,好像他们每个人都自己的秘密,好像他们第二天也会成为千万富翁。于是,在这片聚集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地方,因为上市而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不计其数。这些因为资本市场宏大的力量让他们拥有的财富占据了这五分之一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的财富。巨大的几代人都消耗不完的财富无疑让那些正在为财富拼命以及那些还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人充满羡慕、嫉妒、仇恨。于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开始疯狂的涌入资本市场。于是,所有的人都想在一夜之间有很多钱。桓风,正在这浪逐渐抬升的海潮之中,有了自己的股票。而实际上,他对股票知道的知识不会比买菜的大妈知道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