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军队 - 贾如的自我救赎 - 李天庸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军队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数量和经济的关系。军队的数量需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如果经济并不发达、百姓们生活艰难,那么,当地的军队数量不会太多,连盘踞一方的军阀们都没有办法。毕竟,军阀们也没有太多的钱供养部队,俗话说“养兵十万,日尽斗金。”清朝的军队原本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但是在清朝统治的后期,由于清朝遭遇了一1、“爸,我恋爱了,对象是同班同学。”

“嗯,是个怎么样的人?”

“可爱,会脸红的优等生。”

“可以啊,好好待人家。”

“嘿,爸,您挺开明的呀,我待会还有约会,出门了。”

“早恋而已,我没那么古板。”爸爸收起手中的报纸喃喃自语道:“学校里的恋爱……真是怀念啊……。”

过了一会,爸爸猛地回过神来大喊“儿子你读的不是男校吗?”

2、请给“鼠标”起一个新中文名(不能包含“鼠标”二字)答:甴。。。

3、一个猎人开枪打了一只狐狸然后猎人死了…狐狸说:哈哈哈,我是反射狐(弧)

4、有一天和家人逛街,先买了一个小仙人球用黑色袋子装起,然后去水果店买水果,老板以为我偷他的水果,就悄悄的捏了一把我提的黑色袋子,只听见一声惨叫……嗷……好惨……

5、昨晚跟一个朋友吃饭,那二货问了一句,为什么有东京,南京,北京却没有西京……当我还在思索时候,隔壁桌的一个小男孩问他麻麻:西经不是被唐僧取走了么?

6、在某厂内,厂长在和外商洽谈一笔生意,旁边坐着翻译。突然,外商打了一个喷嚏,巧的是,正好翻译鼻子痒痒,也打了一个喷嚏。这时,厂长大骂:“这不用翻译,我听得懂!”

7、刘备带着刘禅去孔明家一进门刘备就笑着说:“在下携幼子前来拜访。”孔明一听连忙摆手“太客气啦,来就来带什么水果嘛。

8、我觉得孙悟空最喜欢吃榴莲,因为……有石猴,有石猴,宁愿选择榴莲不放手………不信你听,,,,,,,,有时猴,有时猴,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9、一次数学晨练,全班都没做完。数学老师面露疑惑的说:我昨天晚上用广告时间就做完了,你们的速度也太慢了。有一同学当场不服,大叫道:老师看的是湖南台的广告吧!全班笑倒。

10、蚯蚓数年辛劳,终于攒钱开了一家面馆,经营挂面阿方便面阿龙须面阿机切面等等,生意还算红火。这天,小店又坐得满满当当,可蚯蚓在面板前发愁。别人问:“你咋不给顾客煮面啊?”蚯蚓哭:“呜呜,他们都要吃手擀面。”

11、一主持人在一个老大爷家里喝很贵的茶,女问:这茶有什么好处?老大爷:对男女都有好处。又问:神马好处?老大爷淡定道:解渴。

昨天晚上应酬完,叫的滴滴,路上跟司机聊天,司机是东北人,四十出头,和老婆两个人在南京已经五年,小孩上小学,本来在企业做招投标,但房贷压力大,小孩开销高,去年开始全职跑滴滴。

他说自己来南方之前,也是有梦想的,想要有一份有面子、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想要享受大城市的生活,想要给小孩更好的教育,但是没办法,现实摆在这。

这个有梦想的滴滴司机输在哪儿了呢?他还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吗?不由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刚看完的一本经济学的书——《稀缺》,不过书的作者对于穷人变富这件事的态度比较消极,他认为,

富人会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还是穷人,甚至更穷;

对于那些长期处于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们一笔钱,最后往往也会破产,长期陷入贫困。

是怎么得出这两个结论的呢?举两个例子基本就能懂了。

美国的穷人普遍更胖,也不怎么让孩子接受教育,不会买保险,也不会打疫苗,不会定期储蓄,更不会投资,你要是问他们,他们会认为,这些事情很重要,但是不紧急呀。

是啊,穷人每天遇到的琐事耗费了他们过多的精力,每天都会为了生计焦头烂额,这里要怎么省钱,这个东西是不是特价,房租快到期了,没有钱怎么办,自然也就没有精力去关注,长期看对他们会很重要的事情。

他们的心被占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余闲去想一想,怎么才能去摆脱这种困境。

穷人真正缺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而是正确分配注意力的能力,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去关注真正的长期规划,去学习新的技能,这样才能最终跳出稀缺的怪圈。

再比如,

忙碌了一年,年底你想要去旅行,手里有一个行李箱,于是把你需要带的都装进去,洗漱用品,几件衣服,数码设备啊等等,装完后,你发现,不错,还有一些空间,这样你就可以塞一些不是那么需要的东西了,杂志、零食,整个过程很愉快。

但是如果你的箱子特别小呢,往往就不再舒服了,因为你要开始权衡,边装边想,我是带这个呢还是不带呢,反复试验,直到把箱子塞得满满的,虽然空间节约了,但是耗费了太多时间。

而穷人为什么觉得累,就是这种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了。

花一块钱,考虑一下,花一段时间也要考虑一下,这个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会不会更有效呢,这种思维看似高效,实际会让人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消耗注意力,非常低效。

而如果是富人,日常生活中占用带宽的琐事很少,空余时间相对更多,不需要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浪费时间,精力也更加集中,可以投入在真正对他有意义的事情上,自然事半功倍。

看到这,再想想昨晚的那个滴滴司机,他可能确实很难摆脱现在的生活状态了。

但是就没有什么办法逆袭吗?

也有,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白手起家做到了现在的成绩,只是过程非常坎坷,需要比富人多付出5倍甚至10倍的努力去学习、去经营。

我的经历

2007年大四毕业,在2010年赚到第一个100万,今年马上33岁了,公司员工100多人,做电商培训,咨询,软件,设计,也是微博官方2016-2017年10大电商自媒体人。

我大学学的审计,2006年大三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才能进入富人圈?只有创业了。

在校门口摆摊卖耳机,生意还不错,天天忙得热火朝天,一个月时间赚到1000多块钱,兴奋坏了。

但是当我跟其他系的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找到工作了,现在已经赚了10000多了。我彻底晕倒。这么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我的目标?

看来得做大生意!

于是我开始研究网络营销,那也是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很快,我赚到第一桶金,创业故事被央视报道,不少朋友认识我就是那个时候。

我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心中想的就是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被央视报道后,总觉得应该大干一场,就拿着之前的赚的钱,找了几个合伙人,又一股脑扎到当时很火的广告业,鼓弄视频传媒。

结果到了09年,惨败,两手空空,手足无措,对自己也逐渐失去信心。

创业前期虽然还是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也没有赚到钱,但是因为有希望,所以不觉得什么……而当2年的努力化为灰烬,希望更是破灭。这是让人最恐惧的。

我开始分析:为什么我这3年都比任何人努力,开局也比别人要好,但是最终却失败了?我希望从我的这些教训中分析出来未来我应该怎么走。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应该是“我太想做一个大生意,很快进入富人圈!”

因为我们常常听到的宣传的成功故事,都是某某某上市了,融资了……

所以说,总觉得这样才是牛逼的生意模式。现在才知道,几乎100%的创业者,都是从小生意开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