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衍变》:衍生巨变 - 天之下 - 三弦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天之下 >

第13章《衍变》:衍生巨变

昆仑八十五年秋八月。

“真王铁骑入丹墀,御甲连关万里辞。大道军容承诰命,云龙一驾应天时。这首诗啊,讲的就是怒王进京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模样。”

坐在板凳上听故事的少年兴致勃勃,这故事他虽已听了多次,但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永远向往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讲故事的老人家一脸慈祥,微笑着娓娓道来:“可怒王虽然入了京,天下还不太平,你知道为啥吗?有两件事让怒王不安心,怒王不安心,天下也不安心。你知道是哪两件事?”

少年回答:“我知道!边关外面还有萨教的十万蛮兵,边关上还有大将军尤长帛率领的七万长城铁骑!”

“是啊……”老人长长地抽了一口烟,烟嘴上火光分外明亮,“怒王入了京,就派人把龙椅给拆了,抄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家,把财宝分了。怒王的军队都是武林中招募来的绿林豪杰,讲究盗亦有道,大家都守规矩,不扰民。”

“爷爷骗人!要是不扰民,怒王干嘛七天都待不住,没登基就去边关打仗了?”厢房里传来少女的声音,房门虽关着,但屋子小,声音仍听得清楚,“骗小孩的鬼话,还不是给九大家擦脂抹粉的!”

“谁要你多嘴!”少年气得涨红了脸,“爷爷说故事呢!”

“都听几遍了,你都十五了!爷爷你别尽跟他说鬼话,教他点手艺,别光吃米饭不干活!”

“你才光吃米饭不干活!”

“好啦,你是要听故事还是要跟姐姐吵架?”爷爷拿烟斗在凳脚上敲两下,发出“叩”、“叩”的声音,示意少年不要分心。少年虽然气不过,仍是隐忍下来:“爷爷你继续说。”

“虽然灭了那个丧尽天良的前朝,眼下还有两个心头大患。为了黎民百姓,入京不到七天,怒王就让马文涛马将军镇守京城,自己率领武林群侠浩浩荡荡往长城而去。那时候啊,蛮王跟尤长帛都怀着心思,蛮王想让怒王跟长城铁骑两败俱伤,尤长帛想利用怒王打蛮兵,再捡现成便宜。可怒王是这样想的……”

“怒王是堂堂正正的英雄,不屑这种小手段!”少年接着说,“群侠到了长城,就先打尤长帛了。”

“是啊,怒王可不是娘们,当然要堂堂正正一战。群侠与长城铁骑激战,杀得尸横遍野,蛮王觉得机会到了,率领蛮兵突破长城,杀入战场。那时群侠跟铁骑战了一日一夜,又疲又累,蛮王还以为他能捡个大便宜。没想到,尤长帛大喊一句:‘宁为臣死,不为奴生,宁送一朝,不送一国!’率领长城铁骑与怒王联手打起蛮王来。但是啊,蛮兵势大,尤长帛冲锋三次,身中五箭,还是被击退。蛮兵包围了群侠,眼看这大好江山就要落入蛮族手中了……”

说到这,爷爷吸了一口烟,不往下说了。少年知道,每说到紧要处爷爷就会吸一口烟,这是故意卖关子,要的就是他多问一句:“后来呢,后来呢?”

爷爷呵呵一笑,接着道:“怒王麾下的大将马文涛率领华山、丐帮、衡山派的豪杰冲杀进来。这些人本在南方对抗前朝败军,怒王入京,皇帝死了的消息一传开,败军没了效忠对象,纷纷投降,解决了南方隐患,他们就入京协助怒王。马将军得了这批生力军,把京城委托给当时的衡山掌门定闻师太代管,率领众人前往驰援怒王。”

“援军来到,又是一场好杀,直杀足三日三夜。怒王一骑当先,杀入中军,虽然击毙了蛮王,却也被蛮军包围。当时箭如雨下,飞石若蝗,华山掌门李疏凉不惧艰险,入阵救援,最后只带回了怒王的尸体。唉……”

每说到这,老人家照例要叹口长气,以表示对逝去英雄的感慨。

“此后蛮族退出长城,尤长帛伤重身死,再来便是三十年混战。直到九十年前,九大家昆仑共议,这才有了现在这般世道。现在啊,侠客都是有规矩的。”

杨衍接着道:“我知道,要拜师学艺,要投入门派,领侠名状。领了侠名状,就能快意恩仇,行侠仗义。”

爷爷道:“呔,不过就是可以到处撒尿而已。”

杨衍“嘻”的一声笑了出来。

爷爷接着道:“总之,昆仑共议定下了江湖规矩,九大家都要照这个规矩走,九大家底下上百个帮会派门也要照规矩走。”

说罢,老人家发现烟草没了,敲了敲烟斗,又从怀中取出烟草。“故事说完了,该练功了。”老人塞着烟草说道。

“我去看娘今晚煮什么好菜!”少年忙起身跑向厨房。

厨房不大,除却一口灶,一张长桌,便只剩下一人可以回身的空间。杨氏站在灶台前,额间沁着层薄汗。灶台上的锅子冒着浓浓的白烟,她掀开锅盖,顿时一阵醇厚香气扑鼻而来。她舀了一小勺汤,放入嘴里小心抿了一点,嘴角掩不住微扬,不知是满意自己的厨艺还是期待家人尝到这碗汤的美味。

“娘~”少年闯进了厨房。

杨氏蹙起蛾眉,神情无奈,但仍看得出她眼中的溺爱。“衍儿,娘说过多少次了,别来厨房,你没听孟夫子说……”杨氏一手插着腰,一手拿着勺子,杏眼圆睁,瞪着刚要跨进厨房的杨衍。

“我知道,君子远庖厨嘛!”杨衍一头黑发垂在身后,只简单用带子束起一半。他继承了母亲的容貌,长得甚是俊秀,却无阴柔之感,一双慧黠的眸子闪着精光,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的双眸像是星子,格外好看。

杨氏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抓起一把葱放在砧板上,道:“既然知道就快些离开,让爷爷教你两招,或是去翻几页书都好。”她利落地切着葱,每段都切得整整齐齐。

杨衍倚着墙,嘟嘴道:“爷爷哪有两招,他教来教去都是那招‘枯木横枝’。”

“爷爷的故事不也就那几套,你怎就听不腻?”

“爷爷爱讲,总要有人听,不然他多寂寞。”杨衍嘻嘻笑道,“过几年就换小弟帮我听了。”

杨氏将切好的葱段放入碗中,道:“那你也把那招‘枯木横枝’多练几回,哄你爷爷开心。总之,别靠近厨房。”

“娘~活人的规矩我都懒得守了,还守死人的规矩?”杨衍忽然挺直身子,往厨房里走去,“你不让我进来,我偏要进来,还要帮你切菜煮饭。”他走到杨氏身边,伸手就要抢她手里的菜刀。

杨氏手腕巧妙一转,眨眼间转出杨衍的攻势范围,好气又好笑地道:“我认输,不劝你走了。你且往后站,别妨碍我做菜。”

杨衍扬起得逞的笑容,退回门口。杨氏拿起桌上的芹菜切末。杨衍看着母亲料理,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娘~我见别人家小孩满月和周岁时都会请街坊邻居来热闹,为什么小弟前几天周岁,咱们家却一个人也没请?”

杨氏一愣,芹菜从碗里洒了些出来:“爷爷不爱热闹。”她道:“你方才说你不喜欢守规矩,现在却计较起礼俗来了,这不是自打嘴巴?”

杨衍本想再问什么,却被杨氏给堵了回来,他埋怨道:“我就是觉得奇怪。”

杨氏再次掀开锅盖,尝了一口,道:“这萝卜炖排骨是你最爱的,快去请你爹回来吃饭,凉了就不好吃了。”

光闻这味道,杨衍的口水就要滴下来了,忙喊道:“好,我这就去!”

“换件衣服再去!闷了一身汗,当心吹了风着凉!”杨氏冲着杨衍的背影喊着。

是该跟孩子的爹好好商量那些事的时候了,杨氏看着汤锅上不停冒出的白雾想。

杨衍回到房里,打开衣柜“一、二、三……”他伸出手指点数着自己的袍子。他的袍子不多,总共只有五件,但他却只数到三件。

一件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件去哪了?

消失的恰好是他最喜欢的那件,是娘在他十五岁生日时请裁缝量身定做的。那是一袭青色缎面长袍,摸起来滑溜顺手,上面绣着淡雅的竹枝,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他都舍不得穿。他记得前些天小弟周岁他穿了一回,前天看还在的。

忽然,杨衍想到了什么,气急败坏地走出房间。“那贼娘皮!”他心想,“一定是她偷的!”

杨衍快步来到姐姐屋外,耳边飘来一阵婉转的歌声:“为冤家造一本相思帐。旧相思,新相思,早晚登记得忙。一行行,一字字,都是明白帐。旧相思销未了,新相思又上了一大桩。”

歌声并不难听,只是并无任何哀伤幽怨之感,甚至还带着几分欢喜,令人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杨衍停在门口,暗骂道:“鸡叫似的,伤耳朵!”他伸手敲了敲门,敲门声急促且满是愠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