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考中
如今这店内起码有三成的客人,是被这样的招牌吸引来的。
客栈的老掌柜,这几日脸上就跟开了花似的,据他说,今年是住店考生,考中最多的一年,两个呢!
很值得炫耀的!
这两人中,其中一个,就是与古萧等人同一学院而来的徐岐,徐秀才,呃,现在得叫徐举人了。
这一科,一共录取了三百八十名,徐岐考中了第六十七名,这样的成绩,明年春闱也是可以搏一搏的了。
但,敬此伤彼,对于落榜的人来说,门口的大红牌子就是最刺目的。
几人目不斜视的进了客栈后院,上楼进屋,其中一个的孟秀才,手一下就捶在了桌子上,“太可恶了,简直欺人太甚!”
孟秀才,名叫孟文哲,家中颇有田产,在几人中,是条件最好的了,当然,古萧除外。
清俊温雅但绝不瘦弱的郭一鸣,上前拍拍他的肩膀,柔声劝道:“算了,文哲,不要置气,人家说的也对,谁让我们没考中呢!”
郭一鸣家里几代单传还都是秀才,最早的家产早就被赶考耗完了,到了他爷爷那一辈儿,不得不开了间私塾,维持生计,到了郭一鸣的爹,哎呀,那就不得不炫耀一声了,他爹是早早的就考中了秀才,四邻八乡的可是没有谁不知道郭家出了一个神童的,十几岁就进京考秋闱,因为年龄太小吧,水土不服,拉的脱了虚,别说考中了,命都差点儿没了。
回去后,郭一鸣的爷爷那是四处打听,土方偏方的就光方子就准备了一藤箱,三年后,郭一鸣的爹,带着满满的两箱‘专治水土不服’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药,出发了。
信心满满的郭爷爷,那是天天等着儿子考中的喜报啊,教书都不用心了,没想到,还没到开考,儿子就回来了。
满身狼藉!
原来,路上遇上了打劫的土匪,舍了全部身家,要着饭才逃了回来。
郭爷爷当场就晕过去了,还好,老人家身子骨硬实,醒了过来。
醒过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祠堂对着祖宗牌位,大哭了一场,从那以后,郭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是郭一鸣的了。
虽然那时候,郭一鸣的娘还不知道在哪呢,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上京城参考来了,虽然说没考中,但他是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的啊!
孟文哲愤愤的收回疼痛的手,坐到了桌子旁,暗里嘶嘶几口气,真是的,用劲儿过猛,砸的太疼了!
古大提了热水来了,段秀才赶紧上前帮忙,给大伙儿沏茶。
孟文哲一把拦住他,“你别动!”说着转头冲自己的小厮发火道:“你们两个瞎了?真是不知道养你们两个是干什么的,每次都得爷我发了火才会动!”
两个小厮赶紧的上去帮忙,郭家的书童见了,也出出的上前,拿杯子给自己主子倒了杯茶。
段秀才名叫段鸿,是四人中唯一一个没带小厮随从的,他爹早年不知去了哪里,留下了他母亲和他还有妹妹,好在,同时留下的还有一间早茶铺子,如今,段母和段小妹靠着早茶铺子,供他读书并维持生计。
他很是勤奋,之前,学院读书时,就是他和古萧,时常一起做工,挣取一日三餐,他如今进京的盘缠,可以说,大部分是他这些年做工和抄书挣来的,他比古萧还要年长一岁,但,尚未娶妻。
他们四人,都跟文弱书生搭不上边,古萧自是不必说,他是半路出家的,本就没那文弱的底子。
孟文哲那五大三粗的体型,照他的话说,那完全是被他爹给磋磨的,你想想,天天有人提着棍子在后边追你,你不得跑,门都堵上了,你不得翻墙,所以,读书至今,他就成这样了。
郭一鸣是四人里最文弱的了,但也被郭爷爷养的平白的比别的书生壮了一圈。
段鸿与古萧不相上下,一样是干体力活儿干出来的,天天拎水挑水的,胳膊上没点儿劲儿行吗?
鉴于四人是如此另类,还都是属于大龄秀才的行列,所以,在学院时,他们就常在一起,这次一同进京的除了他们四个外,还有就是樊秀才和徐岐。
古萧的落榜在自己的意料之中,虽说没什么可遗憾惋惜的,但,毕竟是落榜了,心中难免会失落。
古萧况且如此,其他落榜的同窗,十年寒窗,一朝落榜,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了。
樊秀才的再次落榜,让他几乎崩溃!
樊秀才也不是没自尊的,虽说,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的荣光梦想,多少蒙蔽了他的自尊。
但,众人对他的不屑,他不是感觉不到的。
再加上,一路走来,他盘缠有限,每次孟文哲提议吃点儿好的犒赏自己时,他总是凑不起份子的那一个,别人虽然谁也没说什么,但,这种事儿,反而是最伤自以为是的人的。
古萧因与之有着启蒙的师徒情分,每每都是替他出。
即使是这样,考试结束的时候,樊秀才的盘缠也花没了,结果没出,不知道谁会中,谁不中,客栈掌柜沉着气,直到放了榜,才让小二上门催要房钱。
直到这时,众人也才知道,原来他盘缠早就没了,古萧再次替他交了房租。
樊秀才抱着一坛黄酒,喝得是叮咛大醉。
一晚上的胡言乱语,古大也照顾了他一晚上。
第二天醒来,再面对古萧,羞愧的直叹息自己‘愧为人师’!
古萧劝解他一番,询问他的打算,好在,这一场醉,终是让他清醒了过来。
樊秀才决定回家,带着妻女回老家去,以后不再考了。
秀才这个功名,别看在京城提不上台面,回到乡间,那也是份荣耀呢。
只是,回去的盘缠……
“既是樊兄打算回东井,萧有一事想请樊兄相帮!”
“什么事,你说!”
“萧离家时,家内外出探亲,不曾回来。今萧有书信一封,希望樊兄带回,交给家中仆从,待家内返家,可知萧近况。”
“好!”捎封信的事儿嘛。
既然是让樊秀才稍信儿了,古萧再次大方的借给了樊秀才五两银子盘缠。
帮到此,也算是尽了学生的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