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第242章
一大群女人坐在一起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大家很快就熟络起来,女人们聊天的话题要么就是孩子要么就是婆婆,瞬间茶馆的大包间里变得嘈杂了起来。
“大家安静,咱们先说正事!”一个岁数看着快40的女人站在当中说,她应该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彭姐,这里你最有经验,你给大家说说呗!”其中一个女人应该是认识她所以笑着边嗑瓜子边说。
“哈哈哈,我家老大上小学那会我们还没住这个小区呢,这次为了老二上小学我整个区的小学都考察了一遍,首选的还是二小……”难怪彭姐看着岁数比大家年长,原来已经是为了老二上小学的事。
“诶,我们也是首选的二小……”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赶紧附和着。
“不过有消息说bj今年的房价会跌呢,我们还想再看看海淀和西城的学区房!”另一个孩子妈妈说。
“快算了吧,每年年初都说房价今年会下跌但是还不是涨得我们望尘莫及,什么时候工资能这么涨啊!”又一个孩子妈妈反驳道。
说起这房价的事情大家连连点头赞同,要是能买得起学区房的早就买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房价每天都在涨,面对现实总是还要有美好的希望来安慰自己,生活总是需要些鸡汤。
“其实比起学区房还不如让孩子上国际学校或者出国呢!”另一个孩子妈又说。
“你以为我们没打听国际学校啊,就算是小学一年学费怎么也得10来万,六年上下来吃不消啊!”一个家长满脸惆怅的说。
处在赵小西这个年纪的人,能在bj买上房子的人大多数都是靠两家老人的帮衬,为了能在bj买房子基本都已经掏空了双方老人家里的积蓄,现在还有很多人都是还贷款的阶段。要说每年能拿出10几万作为小孩子的学费太不现实,何况这10几万已经占了大部分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还有就是移民啊!”另一个家长又说。
“现在出国倒是很容易,不过两家的老人岁数大了,再说bj还有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工作,出国这事更不现实!”总之大家生活中都有各自的难处,取舍中都在做着艰难的抉择。
“我之前也看了些学区房,不过用现在的房子换学区房要补几百万,压力太大……”大家聊得话句句都说到赵小西的心坎,她很快也融入进去说出自己的心声。
“你说人这辈子图了点什么啊,辛辛苦苦连孩子上个学都这么难!”有家长叨唠着。
“你们这些有bj户口的还愁什么啊,我们这些没bj户口的才最可怜,孩子即便是上了重点小学和中学最后还是因为没有bj户口要回老家高考,孩子一辈子就这么耽误了!”另一个家长有些激动的说。
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有平等,有些外地人也在为建设背景辛勤劳动,可孩子却不能在bj参加高考,赵小西唯一庆幸的就是那么不上进的丈夫很幸运的早早拿到bj户口,从这几年开始就算是博士毕业也很难在bj落户了,能分到各个单位的户口名额是也少之又少。
可是每个人都应该想到要是没有自己的父母的辛苦付出,怎么会有他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之所以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就是不断的得到和付出。
大家开始三三两两的聊了起来,虽然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却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赵小西倒是也有收获,对于小学的入学流程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具体的她想着上网再查,既然学区房无论如何也买不起了,那只能跟之前的打算一样上离家最近那所小学了。
赵小西回家之后也跟丈夫和婆婆说了今天参加聚会的收获,婆婆对于孙女上学这事基本没什么想法,虽然这个家里的事情她总是抢着决策,但是这事她又不愿意操心,毕竟是关乎孙女未来命运的大事她担不起这责任。
丈夫对这事更是没什么主见,主要失去了财政权就失去了话语权,他就算想做决定也拿不出什么钱,所以也支持妻子的决定。
赵小西想即便是女儿现在上不了重点小学,但还是有机会能上重点中学,也许凭女儿的聪明和努力能考上或是6年之后他们有希望卖得起学区房了,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想到这些眼前也就不必太烦忧了。
赵小西现在除了工作就是备孕还有女儿上小学这三件事,过了而立之年摆在眼前的抉择都是大事,今年要她做抉择的事情太多了,可能以后还会越来越多。
孟梦和于羽在老家玩的不亦乐乎,回到bj之后于羽又开始去上班,不过他跟报社申请了这一年坚决不出差,他不能在妻子最需要人陪的时候还不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