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六理想国(3)
“等等,你先说一下税务制度。我总觉得你们有点不靠谱。”姜韦突然打断了他的话,问到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来交啊,统计起来,在名单上面的人法官才能接受上诉啊,这样总会挺热心地来交税吧?”欧阳旭稍微有点犹豫,因为这种制度设计问题他有的时候也拿不准,所以才需要找两个人来开个会。
“如果有人少交了税呢?然后到你那里登记名字,你怎么办?再者,你所说的法官能够一下子看完上10万个人的名字吗?你怎么会确定他确不确定自己会有遗漏呢?”
欧阳旭哑口无言了,确实刚才自己还是想当然了一点,现在自己这个国家的体量,加上下面这帮俘虏至少有10万人,一个10万人的国度不可能仅仅通过这些简单的,小规模化的税务制度来调节。
更何况,税务制度还包含着政府对于商人和农民的褒贬,在这种艰难环境下重商抑农是不可能的,但是重农抑商是直接拉低了自己这个国家的上限。
“还有税务标准,有没有什么免税制度呢?哪一类的税要收重一点,哪一类要轻一点呢?往上的税要不要收高一点呢?”姜文一连几个问题,真的是拳拳到肉,直逼死穴。
“先来说是税务标准吧,一切都别走极端。当国库里储存的农产品小于或等于人均百斤的时候,农业方面的税务下调到1%,至于商业方面的税……”欧阳旭眼睛里露出凶光,那帮发展中国家或者未发展国家很多都是因为只重视商业而轻视农业死掉的。
“八成!”
说真的,这个数字一从他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他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但是他知道,只有每个人每年都能吃饱的时候,才有能力去发展商业,才有能力去考虑别的事情。
如果真的跌到了人均百斤的粮食储量,那么就证明,这个风险已经非常大了。如果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转去商业,9成9的人需要被淘汰掉,回到田园。
那么,整个国家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甚至那小小的十分之一成成功的商人也买不到什么粮食了,而这个粮食产量为0的时间点,需要靠储粮度过。
唯一的选择就是开仓放粮,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人均到不了100斤的话,其实是扛不过那个安全边界——一年的。
人均一年100斤意味着什么?每餐饭只能吃一两米,一天三两米,而小于这个数,就非常危险了。
用80%这个税率门槛来挡住很多人回归农田,也算是他的一片良苦用心吧。
“为什么不能让市场来自行调节呢?长期来看,还是会回归正常的呀。”
“我们要保证风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嗯,那么这一条我同意了,你呢?”姜韦耸了耸旁边的齐文。
“我就是个过来打酱油的吧?你们慢聊啊,我先走了吧。”齐文感觉自己在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那么回到主题,我们如果人均储备量大于500斤的时候的税收制度的话,则是农业税半成,商业税一成,就不分那么多免税扣税了,反正按照咱们这个税收低廉的程度,总不会真有人跳出来想要要求我们免税和扣税吧?”
欧阳旭倒是觉得如果这样一刀切的话真的挺便捷的,而且反正大家都是凭本事赚的钱,凭啥你交一成他交八成?都是大家的劳动成果,这个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不能说为了大家同时到终点线,就把跑得快的起跑线画后一点,这可不是什么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干,而只有少数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选择了去干这件事,因此才获得了几辈子都享用不完的财富。
这些人你去征他的重税,那么,你到底是在为了平衡社会贫富分化的趋势,还是说在贬低智慧和勇气,褒扬愚笨和懦弱?
“噢,对了,之前你说的那个需要从文化层面去植入平等,我觉得这个措施是有问题的。想要平等,就拿实力来换!当所有名人堂里面的鬼魂与人类一样多,或者你什么时候坐到我这个位子上的时候,你们就有了真正的平等。文化灌输是没有用的,化解刻板印象是一个艰巨的过程。”
欧阳旭表示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人类心底的善恶只能用外界的实力去撼动。
“行,这个栽咱们认了。以后还请您多多赐教,下一任精神领袖,舍我其谁!”
姜韦眼里透露出刺破一切的光芒,这是一个成熟的统治者所必备的品性之一——自信。
“那么回归正题,关于怎么收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思考,还希望您能够提点建议。”欧阳旭想是想到了一种体制,不过回过神来之后,他才发现这正是华夏古代所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让人去巡查人。
统治者的消息渠道在华夏的历史中,先是从亲戚,到太监,到御史大臣,到军机大臣,锦衣卫反正都是一个死循环。权力中心的人谁也不相信,设立一个权力机构可能刚开始有那么一点用,但是混脸熟了就容易腐败了。
更何况这是去统计10万居民的税收,你让人来统计,正经统计也总要个三五个月。
而且这里一破,那边选举的漏洞也显现出来了。
既然你正经统计需要个三五个月,那么如果让一个人去统计选举的话……
那么,世界上最重要的权力中心就不再是那一帮议员了,而是这个统计的人。
他是一个人啊!
人心,既是这个世界上最可以相信信任的东西,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阴险诡谲的东西。
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是非常大的,欧阳旭不能不去想。
不过制度这种东西真的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遥想当年明朝的时候立了西厂锦衣卫,又设东厂,到了后面清朝的皇帝锦衣卫和东厂都不相信了,直接设立了一个军机大臣,又是无限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