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四理想国(1)
“现在先分点食物给他们吧,5万人,把那几千个装食物的麻袋抛下去吧,这就算是今天一天的伙食了,别让他们吃得太饱,不饿死就行了。顺便明天早上咱们再搞点思想教育,现在到了晚上的话……我觉得我们要探讨一下制度的建设了。现在基本原则当然已经确定了,还有一些细枝末节,还是要商议一下的。明天晚上就请那个鬼魂中智商最高的人过来吧。今天就咱们商量一下。” 欧阳旭艰难地推动着几千麻袋的粮食,丢到坑下面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会搭把手的,毕竟吃饭这事儿如果还不积极的话,他们也不会来抢劫了。
差不多忙到了10:00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于古代来说已经算是半夜了,城中又没有灯光,欧阳旭点起一根火把插在沙子上,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你们觉得我们提出一个什么制度好呢?”欧阳旭是第1个发出灵魂拷问的,不过这一次的灵魂拷问直接就让这一次商议冷场了。
所有人都是第1次干这件事儿,只有他有经验,有那么一丝丝的经验。
“我觉得我们应该想象一下,以后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些想象需要符合人性。就能够创造出比较好的体制了。”齐文在这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他是大灾难爆发以前的齐国人,看到了很多人情冷暖,还有制度的缺陷,自然就有一定的经验。
所有人都陷入了头脑风暴当中,欧阳旭一开始想象的是现代的场景,但是又觉得有一丝丝美中不足,道德和效率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一堆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观点在他脑子里面打转,一会儿又想到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一会儿又想到在政治上破窗谬论是不成立的。
制度建设,这是一个包含着政治学、心理学、哲学、神经科学、经济学以及伦理学的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难题。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
一方面是人性,一方面是冰冷的现实。
而在这之间,你敢说人性不现实吗?团结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杀器啊!
但是正是过分依赖于人性,过分相信于人的团结性可以战胜现实,才有了计划经济体,才有了公有制的悲剧,因而导致世界产生了一段时间的后退,才回到了市场经济的轨道里。
而在现实这一方面,你敢说完全社会达尔文主义就真的可行吗?人心总是不能接受的,民众总是想不明白市场经济的好处的,所有人都是觉得自己不一样,不能接受完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因而才有了阶级矛盾。
人性毕竟还是要有一点感性的,人不能全靠着理性而活。
但是……自由还是平等?个人英雄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等等,这些都是很难抉择的问题,甚至都不是给你选项来选择,因为每一个极端的方向都是会通向毁灭的。这中间,那边要占几成?为什么?
欧阳旭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真的感觉头痛欲裂。
传统经济学家告诉他,一切交给市场就好了;马克思告诉他,市场是富人对于穷人的剥削;凯恩斯告诉他,长久来看我们都死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市场经济;某位革命领袖告诉他,摸着石头过河。
最终,还是最后一个答案最可靠,但是自己去哪里找石头呢?前方已经无路可走,自己创造的这个文明便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光芒,自己本身就是那一块最坚强的屹立在湍急河流中的花岗岩,妄图重建秩序的痴人。
至于秦牧和晋商隐,两个人本来就没有经历过多少人情世故,出来逃难的时候虽然是相依为命,一路上去也说说笑笑就这么过去了,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还因为出身豪门带的粮食比所有人都要足。
因此,他们基本上就是天马行空了,对于人性的基础认识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他们俩的意见欧阳旭是谨慎参考。
而齐文想的王国的复杂程度仅次于欧阳旭,不过他也仅仅是想到法家的思想,用制度和条例去约束人性中的恶,就像荀子说的礼就是伪装,伪装就是需要靠人去为的东西。统治者需要像百姓的父母一样去教百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严刑峻法。
四个人各怀各的心思,看着中间的灯火,欧阳旭突然泛起一阵头痛。
这一次对于理想国的思考对他的大脑来说算是一次比较重的负荷,更何况最近几天制度设计真的烦都烦得死,但是建立一个国家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理念和创建,更多的还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幸好自己还是有一点碎石可以摸的,一个是已经瓦解掉了的《乌托邦》,一个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是他们想象中的国度确实都有缺陷,《理想国》需要一个英明的哲人来当国王,或者是国王喜好哲学,这就对于人有了非常大的依赖,人治还算比较不靠谱的治理模式。
《乌托邦》的话……本质上犯的问题其实跟《理想国》是一样的,就是把人性想得太伟光正了,这一类的著作几乎都有这种通病。
至于那个以人性恶为最高基准,提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与人人为敌的霍布斯写的《利维坦》却又有一点悲观主义,并不认为能够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治理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自然的代理人,可以是君主,可以是立法者的意志来把所有民众的枪交过来。
最后还有一本欧阳旭认为是最接近终极答案的克鲁泡特金写的《互助论》。不过互助论当然也有缺陷,就是完全忽略了人性恶,完全忽略了公地悲剧,而无政府主义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