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高炽之难
朱允熥见众人皆愿前往欧洲,微微颔首,继而道:“既如此,你们且去告知其余藩王,朕给予他们半月时间考虑。半月之后,若有愿同往者,可一同筹备出征事宜。”
朱高煦与湘王朱柏闻令,行礼告退。待二人离去后,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却留于原地,面上显露出犹豫之色。
秦王朱樉率先开口,其声音中略带几分感激与恳请之意:“陛下,臣与二哥对陛下昔日之恩情感激不尽。陛下不辞辛劳,为臣等清理体内毒素,又悉心调理身体,此等大恩,臣等定当铭记于心。然而,臣与二哥如今年岁渐长,虽赴欧洲乃天赐良机,可心中难免忧虑身后之事。臣等恳请陛下垂怜,若有朝一日臣等离世,望能许臣等归葬故里,使魂魄得以安宁。”言罢,与晋王一同拜倒在地。
朱允熥微微动容,他深知这二人虽曾有诸多不法之举,但如今这般诚恳言辞,亦显其心中尚有故土眷恋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敬畏之心。他起身离座,亲手扶起秦王与晋王,目光诚挚地说道:“二叔、三叔,朕亦念及往昔亲情。朕既将欧洲封地赐予你们,自不会薄待。待你们百年之后,朕许你们归葬大明故土,以全你们思乡之情。”
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闻言,面露感激之色,齐声说道:“陛下圣恩,臣等定当肝脑涂地,为大明在欧洲开疆拓土,以报陛下隆恩。”
朱允熥轻轻拍了拍二人肩膀,说道:“朕信你们之决心。欧洲之地,虽远在海外,然其潜力巨大。朕望你们此去,能将大明之威德远播,使当地之人皆仰慕大明风范。不仅要拓展疆土,亦要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晋王朱棡抱拳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遵循陛下教诲,以仁政治理封地,与当地之人和谐共处,吸纳其长处,补我大明之短,为大明之兴盛添砖加瓦。”
秦王朱樉亦道:“陛下,臣等亦会注重军事防御,修筑坚固城池,训练精锐之师,以防外敌侵扰,保我大明海外疆土之安宁。”
朱允熥满意地点头:“如此甚好。朕会在后方全力支持你们,所需物资、兵员,朕皆会妥善安排。你们在海外若遇任何困难,可速遣信使回报,朕定当为你们排忧解难。”
随后,朱允熥又与秦王、晋王详细商讨了出征前的诸多准备事宜,包括军队的调配、物资的筹备、船只的安排等。直至夜幕降临,二人才告辞离去。
朱高煦回到府中,只见兄长朱高炽正坐在庭院中沉思,三弟朱高燧则在一旁来回踱步。朱高煦走上前去,神色凝重地说道:“大哥,三弟,陛下今日召见我等,说明了他的用意。陛下欲派我等前往欧洲开疆拓土,打下的地盘将作为我们的封地。然而,陛下明知大哥身体不佳,不能上马杀敌,却只召见了我。大哥,你说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高炽面露难色,微微叹了口气道:“二弟,你也知道兄长我不能上马杀敌。陛下说打下多大地盘全看自己的本事,虽有武器和粮草的协助,但大哥我这个身体实在受不了军旅生活。”
朱高燧一听,直接说道:“大哥,不是我说你,你这个贪吃的毛病为啥不能改改?前几年看你生病,太医说你的情况十分糟糕,就连那位成立的科研院医部都说目前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母亲去亲自求了咱们那位堂兄,如今的陛下,你的身体才慢慢好点。那位说了叫你控糖和减肥,结果你糖分摄入只减少了一点,减肥每天也不锻炼,还说啥体重保持不变就好了,结果这几年体重一直没减轻,反而涨了一些。”
朱高炽打了个哈哈,道:“老三,你也知道大哥我啊,就好这口。这体重已经没有之前每一年增加的多了。现在商量我该怎么办。你也知道,陛下召集老二去,而没有叫我这个燕王,是陛下知道我这是身体差,所以叫老二去。但到时老二打下的地盘,当然归老二,不然咱们三个挤到一起,咱们兄弟齐心没问题,但百年之后,咱们的儿子和孙子会不会斗起来?”
听到此话,三人都陷入了沉思。朱高煦皱着眉头,来回踱步,说道:“大哥所言极是。若我打下的地盘,但又没有燕王身份,而大哥你这个如今的燕王又该何处?到时就可能闹出矛盾。但如果把打下的地盘全归于我,大哥你怎么办?留在大明?就连陛下的亲兄长,在陛下的谋划下,到时可能都不能留在大明。那皇次子朱文战,都让陛下教育的每天练耐热,说让其以后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虽然不清楚那样有何意义,但根据猜测,可能是让其之后单独掌握一个洲。”
朱高燧也点了点头,说道:“二哥说得对。此事确实棘手。我们若不能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日后必生祸端。”
朱高炽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去求见母亲,看她有何良策。”
兄弟三人商议已定,次日便一同前往皇宫求见徐妙云。
来到皇宫,徐妙云正在宫中与徐妙锦商议事务。听闻儿子们求见,她连忙让人将他们带到自己的寝宫。
兄弟三人见到母亲,连忙行礼。徐妙云看着他们,问道:“你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朱高炽率先开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诉了母亲。徐妙云听后,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徐妙云说道:“此事确实难办。陛下的心思难以捉摸,但他既然做出这样的安排,必有他的道理。你们兄弟三人需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朱高煦说道:“母亲,我们也想齐心协力,但如今这局面,我们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大哥身体不佳,不能参与征战,而我若打下地盘,又不知该如何分配。”
朱高燧也说道:“母亲,我们担心日后会因此事引发兄弟之间的矛盾,甚至祸及子孙。”
徐妙云叹了口气,说道:“你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如今陛下的旨意已下,我们只能想办法在这个框架内寻找解决之道。”
朱高炽说道:“母亲,可有什么良策?”
徐妙云思索片刻,说道:“你们可先与陛下商议,看是否能在征战过程中,为你大哥安排一些合适的任务,让他也能为开疆拓土出一份力。这样,日后分配地盘时,也有个说法。”
朱高煦点了点头,说道:“母亲此计可行。但陛下会同意吗?”
徐妙云说道:“陛下虽有自己的谋划,但他也并非不讲情理之人。你们可诚恳地向陛下说明情况,请求陛下给予一些照顾。”
朱高燧说道:“那我们现在就去求见陛下?”
徐妙云摆了摆手,说道:“不可操之过急。你们先回去好好商议一下具体的方案,如何向陛下陈情,以及在征战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等准备充分了,再去求见陛下。”
兄弟三人听从母亲的建议,回到府中继续商议。
朱高炽说道:“我们要想一个让陛下能够接受的方案,既不能让陛下觉得我们在讨价还价,又要能为我争取一些机会。”
朱高煦说道:“大哥说得对。我们可以提出在征战过程中,大哥负责后方的统筹协调,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这样既能发挥大哥的才能,又能让他为开疆拓土做出贡献。”
朱高燧说道:“二哥此计甚好。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如果二哥打下的地盘过大,该如何分配?”
朱高炽说道:“我们可以提出将地盘一分为三,我们兄弟三人各占一份。但这样可能会引起陛下的不满,毕竟陛下是希望我们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而不是分割地盘。”
朱高煦说道:“那我们可以提出在分配地盘时,以功劳大小为依据。大哥虽然不能上马杀敌,但他在后方的统筹协调也功不可没。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功劳,合理分配地盘。”
朱高燧说道:“此计可行。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如果我们兄弟三人的意见不一致,该如何解决?”
朱高炽说道:“我们可以在求见陛下之前,先达成一个内部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分配地盘时出现分歧,我们可以按照协议进行协商解决。”
兄弟三人经过一番商议,终于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他们决定再次求见徐妙云,听取她的意见。
徐妙云听了他们的方案,点了点头,说道:“你们的方案还算周全。但在求见陛下时,一定要注意言辞和态度,不可冒犯陛下。”
兄弟三人牢记母亲的教诲,准备好后,再次前往皇宫求见朱允熥。
朱允熥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听闻朱高炽兄弟三人求见,心中有些疑惑。他让人将他们带到御书房,问道:“你们兄弟三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朱高炽率先行礼,然后说道:“陛下,臣等今日前来,是为了陛下交代的征战欧洲之事。臣深知陛下对臣等寄予厚望,但臣身体不佳,不能上马杀敌,心中十分愧疚。臣等商议后,想出一个方案,希望陛下能够恩准。”
朱允熥微微皱眉,说道:“什么方案?说来听听。”
朱高炽将他们商议的方案详细地告诉了朱允熥。朱允熥听后,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朱允熥说道:“你们的方案有一定的道理。但朕要考虑一下。你们先回去吧,等朕的旨意。”
兄弟三人无奈,只能行礼告退。
回到府中,他们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陛下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允熥听完燕王府三兄弟的话后,坐在御书房中,陷入了深深的权衡利弊之中。他深知此次派众人前往欧洲开疆拓土意义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明朝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