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极拖延症
关于终极拖延症1
拖延症不是什么新事物,我所有的亲戚朋友身上几乎都有。
晓树说要考cpa说了很多次,却每回都拖着不肯去报名;唐耀明明有一整本试卷还没动笔,却优哉地和他的小女友在甜品店腻歪;而我呢,todolist上列了八百个包罗万象的计划,涵盖了学习进修、休闲娱乐、世界旅行等各种领域,却总是和现在不靠谱的航班一样,一再晚点。
是的,我们都懒入骨髓没得治了。虽然“天空飘着七个字,一天到晚尽是事”,但我们仍是“泡着温泉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太懒确实是拖延症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但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不是在为自己开脱,因为我有xxx这个最好的证明。
xxx姓熊,名字就不说了,总之拼音缩写是xxx就对了。xxx是我导师高先生手下的男博,也是学院里唯一既没有怀孕,也没有休学,却读了快七年才毕业的博士。七年,也是醉了。这漫长岁月导致高先生在学院里的面子都丢大发了,说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xxx一点都不笨。想想看,能直接本硕博连读,导师还是高先生,资质必定是很不错的。只是他在写论文这条道路上,有着非比寻常的拖延精神,才令开题晚了一学期又一学期。
2
延毕三年,这家伙得懒成什么样啊?——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师弟师妹们听过xxx的故事,都会感慨无比。但我必须站出来纠正他们,xxx一点都不懒,相反他是高先生男博中最勤奋的一个: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上网看英文文献,八点钟吃完早饭驱车——当然是自行车——去图书馆查资料,下午在研究室待到晚上才走。期间帮高先生完成了无数的教学ppt、项目cad,还有策划得很经典的课题。在高先生获得全国教学奖这件事上,实在是功不可没。可见,博导博导,没有博士,确实也不能成为博导啊……
xxx聚萤积雪、刺股读书,独独对篇十万字的论文一拖再拖。又有人要问,难道他就不排排时间计划表吗?他当然排了!这张表详细地写上了所有的重要结点:第一年六月开题,第二年一月完成初稿,三月完成二稿,五月定稿……如果每个结点都能按时完成,那么就是四年毕业也完全可行。然而我们又知道,但凡是计划,能完成百分之三十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xxx会把两个结点之间的间隔延长到离谱的程度。
说到写论文,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只要论文有新进展,我们都要先给高先生过目,让他指导一番。之后,按照他的意见再修改。然而xxx呢,和高先生约了以后,则会找各种理由把这个时间往后推一推,然后再推一推。结果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推啊推的就这么多推了三年……
3
推迟的代价是惨烈的。这三年除了把青春推成皱纹,顺便还把自己的女朋友推成了别人的老婆。
“防火、防盗、防师兄”,所以xxx的女友是小他两届的师妹。师妹读硕,如果时间合适,两人正好一起毕业。但由于xxx拖得太久,师妹都在国贸工作了,他还在北四环吃食堂。
师妹问他:“我们结婚吧?”
xxx回答:“又没房子又没车,结哪门子婚啊。”
师妹怒了:“那你就快点毕业去挣钱啊,还真想建筑十年、激情一生吗?”
xxx猛点头:“业,是一定要毕的!婚,也是一定要结的!”
壮志豪情的结果是他还是没有毕业。师妹很绝望,和他分手后立刻嫁了工作时认识的客户。xxx非常难过,但为时已晚。他说,不是没想过会是这种结果……我无法脑补,既然早已预见,为什么就不能为了爱情克服拖延?
xxx哭得排山倒海,你们以为我不想吗!
4
事实上,每一次,当xxx定下和导师高先生讨论的时间节点,最初都是很轻松的,因为一般有三十天的间隔。初期他会很努力看文献、查资料,但随着时间越来越近,他就开始越来越焦虑。有时候焦虑到手足无措,还得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然而越是焦虑,他就越写不出东西,最后往往到见面的前一天文档还是空白的。这时他只好弱弱地打着白旗向导师求援:“爷,要不咱改个时间?”
然而,我不是很明白,因为高先生的好脾气全院闻名,就是我们把论文写成了一坨屎,他也会慈眉善目地帮我们梳理脉络修正文字,所以他不应该焦虑啊。xxx想了想说,我确实没有焦虑高爷会发火呀,我只是……他抓了抓脑袋,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很久以后,我又认识了很多人,刷了很多微博,读了很多闲书,再想起xxx时,终于拐弯抹角地得出了结论——就是前头我说的,导致拖延的终极原因——不确定。
对于xxx,那些时间节点与其说是让他完成某项工作的闹钟,不如说是一重特殊的保护膜,让他可以暂时待在“现在”的维度不去思考将来。这个时间到来前,他感到安全并能很从容地生活。而随着时间地推进,这层保护膜越来越弱,未来将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所以他开始焦虑。反过来这种焦虑又促使他去把这个时间点顺延下去以获得新的安全感。
xxx不懒,他对论文做的准备可以用万全来形容,他的文献搜集和读书笔记也都作为历届硕博的范本。所以我猜,他的拖延除开一点点的完美主义,主要是因为太焦虑了。也许他只是不确定假如按时去跟导师讨论会发生什么——自己之前的工作会被全盘否定吗?导师会提很难搞的要求吗?初定的选题会面临从根本上修改一下的命运吗?会吗?会吗?在未来抵达之前,这些答案总是不确定。而这样的不确定,就像躲在暗处窥探并伺机偷袭的劫匪,使身在明处的xxx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
据说,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我们的神经结构需要确定的对象,对应的反射弧才能顺利形成。而不确定等同于无对象,因此神经没办法对此做出反应。为了保护反射的结构,神经只能自我攻击。
为了摆脱这种束手无策,人类曾求助于神学、科学还有哲学。这第一种对xxx是无效的,因为他是无神论者;第二种被证明是没用的,因为“测不准原理”;而第三种,我想,xxx显然也没涉猎过,否则怎么会读个博士读了七年呢?
5
关于是不是要克服拖延,我给不出任何答案。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也就是懒造成的,我会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随它去吧。对某些人来说,这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而且修正起来也不算太难。唐耀就是如此,虽然放着一堆试卷不做,还在吃完甜品,但吃完了就回去夜战呗。我敢肯定,在大学他必然能学会在期末考试前用两周自学完十几门课的绝技。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我会建议大家都好好地去对待这个问题。不能控制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不仅仅会导致拖延,也许还会导致毁三观的各种症发生,比如成功恐惧症、金钱恐惧症、爱无能症……
可能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朋友,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他们主观上都特别愿意成功。但每当接近成功时,就会有无数的意外让他们远离成功,而导致这些意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地产小主星爷是这方面的典型,他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的悲剧我们都认为是活该。因为每当他和我们介绍的姑娘发展得很好,以至要发生量变到质变的一步时,他就会找各种理由去疏远这个女孩。比如工作太忙啦,感情的事还是要慢慢来啦……然后就拖啊拖,拖到了人家女孩对这段感情失去了信心,一切就这么悄然结束了。
结束之后,他又十分后悔,拉着我们念叨:如果当初我能……可每个人都对他翻白眼,毫无同情之感。我想,因为他从没谈过恋爱,所以他大概是无法想象如果真的和女孩儿谈恋爱会发生什么吧,这就是另一种“不确定失禁”的杀伤力。
可不可以无视于未来,珍惜现在?
——刘若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