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站在阳光下
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站在阳光下
很多人都听过弗洛伊德先生的童年伤害论,这理论大致是说,人一辈子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源自童年,并且由于来源十分久远,所以压根没法解决。我的一位女同学是这套理论的忠实信徒。她每一次出轨后,都会捂着胸口、眼泪狂飙加上低声呐喊:“我真的没想过要伤害谁!可能我真的没办法好好爱……”——她的这套连环动作,我们称之为,出轨事发三件套。
1
这姐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出轨成瘾。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这种瘾跟她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
这姐有个比她大两岁的亲姐姐,是父母眼中的头号乖乖女:听话、懂事、成绩好、性格佳。总之,各方面都能做她的领头羊。上学后,她被亲姐姐处处甩尾,免不了被爸妈各种责备:怎么不学学你姐姐,你要是有你姐姐一半优秀也好啊,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把你生下来……估计她当时心里早就燃起了熊熊怒火,只是怕挨揍强忍着不敢说,但心里肯定在嘀咕:你们生我的时候又没跟我商量过!
后来她开始恋爱,每一任丈夫对她都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绝对是优质的“武大郎”。她最初也挺开心的,觉得找到了终身依靠。不过,没多久就会跟不知从哪儿来的“西门庆”搞出事。后来有一次,她的出轨对象跳出了夜店男和花小开的范围,找了个有妇之夫,还是个有女儿的——她和那男人互相做了对方的小三。后来,她好不容易又一次离了婚,没曾想那男人却死活不愿意离婚,然后两人就闹僵了。她受了伤,感觉自己遍寻真爱不着,一气之下竟然想要出家!
在大伙儿的规劝下,她终于找了咨询师坐而论道,谈了十几次,花了上万咨询费,终于有了眉目。咨询师说她这病,根源是童年创伤:从小缺爱导致了她对爱和关怀的极度需求。这么说吧,只要她一遇到对自己很关心很爱护的男人,就会像溺水的人随便捞根稻草一样,立马“坠入爱河”。这种接近于条件反射的潜意识行为让她根本来不及区分那到底是不是爱情。
一切都很清楚了,大伙儿都觉得,只要她下一次再遇到很像mr.right的男人,先不要那么急不可耐,花点时间仔细分辨一下自己动情的原因,应该就不会重蹈覆辙了。然而,我们都深深地失望了。她咨询了半天,只印证了一件事:原来我真的有童年阴影!
于是,没过多久,就又有了开头的场景:捶胸顿足、眼泪狂飙,加上爱的控诉。
2
我同意弗洛伊德先生的理论,因为这是心理学上公认的经典。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环境可以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也可以让我们自闭敏感或自我否定,这都是客观事实。
但我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所见所闻,并不认为这些创伤是完全不可修复的。事实上,就连弗洛伊德先生的很多学生也不同意他的这个观点,例如伟大的霍妮女士,甚至因此与之分道扬镳。
关于这一看法,力挺我的人是堂弟光熙。
光熙跟我并不像唐耀跟我那么熟悉,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十岁之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变得很少。但一旦他有事,仍然愿意跑来告诉我,大概他觉得我仍然是最理解他的人。
我十岁时,光熙五岁。那一年,我们的姥爷突然离世,他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姨妈,受不了刺激旧疾复发。姨妈的旧疾是一种神经症,其实那时人们无法准确地区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不同,觉得都是一回事。姨父害怕姨妈病发会伤到光熙,就把他送到大姑家抚养,于是光熙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和亲生母亲分离了。
光熙的大姑愿意照顾他是有些私心的。她当时离过婚又没孩子,所以也愿意把光熙当成亲生儿子。但后来她再婚,与现任丈夫有了结晶,所以光熙就变成了“拖油瓶”。几年后,光熙被送回了原来那个家。然而,这时对光熙来说,他的原生家庭是那么陌生。他接受不了妈妈痴呆的模样,也承受不了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刺激。
他哭着问我,为什么只有他的妈妈不正常,为什么要逼着他回去面对一个发疯的病人?他接受不了这些,所以他不想读书,想要逃去外地,不用看到这一切。那时我也只是个中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拿他的委屈和难受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我害怕他真的离开,真的学坏,真的因为童年的阴影而过得不幸福。我只能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还在。我们都爱他,包括他的妈妈。
我一直很反对姨父把光熙从姨妈身边带走,正因为光熙不在身边,姨妈的病情才恶化的。她虽病着,但母爱却从未消失。她很爱光熙,每到冬天都会给他织袜子和围巾,虽然没有一双袜子合脚的。我用残障表哥阿俊做例子,说舅妈、舅舅都没有抛弃他,你也不可以抛弃你妈妈。因为如果今天躺在床上的是你,她是一定不会抛弃你的。
当时,光熙只会哭,哭得我很难受。
3
时至今日,光熙已大学毕业。之前专业是他自己选的,现在工作也是他自己挑的。他找到了女朋友,感情很好,喜欢在博客上发他们一起做菜的照片。
我不相信光熙没有一点阴影。任何小孩,在小时候和亲生母亲分离又被养母抛弃,一定都会受伤的。可能会对这个世界会失去信心,可能感觉自己并不是被无条件地爱着。光熙有时也会对我讲这些,说自己的不安、隐忧或不幸福。但我最欣赏的是,他从没因为童年有过这样一段经历而放任自流。
从我问他“难道你不知道妈妈很爱你吗”开始,他就很努力地去感受这份爱,也很努力地去理解大姑的情非得已。现在谈到大姑把他送回家这件事,他表现得十分平静。他说,大姑有自己的负担,她也养不起我——他努力把那些不算愉快的经历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不停地构筑安全感和信任别人。
他没把自己之后的人生都推给童年的阴影,他一直都尽力地去站到阳光下面。他很有担当,我为他自豪。
童年的我们太过弱小,面对伤害时无能为力,而那些事所带来的后果也可能会如影随形,伴我们一生。我理解,也同情。不过同时我也相信,成长到现在,每个人都不再是那个完全无能为力的自己了。这时候的我们有成熟的心智,会分辨、会思考,也会选择应对的策略。即使不能改变历史免受伤害,即便小时候所受的伤害难以痊愈,但总能够像光熙一样做些什么,让自己尽量幸福起来吧?
每个人,当下的自己,都是过去一点一滴的累积。童年是过去,昨天也是过去。如果什么都不做,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童年阴影,那就是在拒绝长大赠与的礼物。
生活中有阴影?不要怕,那是因为你正站在阳光下。
何必为此苦苦烦恼,过去的过去都将过去。
——零点乐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