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战略失误 - 隐龙惊唐 - 八无和尚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隐龙惊唐 >

第482章战略失误

所谓就地补给,就是说得好听些。

其实真正的意思就是劫掠当地百姓家底充作军粮。

这么做虽然不人道,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李世民随即下令,按李勣所说的行事。

会议结束之后,李世民只留下了房玄龄。

“玄龄啊,朕觉得李祐谋反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李世民其实并不在乎一个庶子的生死,他凭着近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养成的直觉,判断李祐谋反案。

此事发生的时间点太巧了。

房玄龄道:“李祐已经被擒,正送往长安。陛下回京之后,自然可以从李祐口中得知详情。”

李世民望着门外,幽幽说道:“朕关心的不是李祐,而是长安啊。”

房玄龄心中一震,说道:“陛下或许是多虑了,长安有太子监国,长孙无忌辅佐,寻常之事难不倒他们。”

李世民叹道:“朕正是担心太子啊。”

房玄龄大惊:“陛下此言何意?”

“承乾少不更事,行止无常,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从中怂恿,朕怕酿成大祸。”

这话让房玄龄震惊,李世民话中之意,对太子已经极度不放心了。

父子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存在,那太子之位恐怕真要生变了。

房玄龄不敢涉足皇位传承之事,只能出言宽慰道:“陛下宽心,长安还有卫国公、翼国公等不二之臣在,宵小翻不起大浪来。”

听房玄龄提到李靖、秦琼二人,李世民倒真是安心了不少。

此次不带李靖北伐,其实李世民是在生气李靖与李沐之间关系爱昧。

特地给李靖一个教训。

其实李世民心中对李靖还是很放心的。

“玄龄所得没错,有李靖、秦琼在京,长安乱不起来。朕还是专心应对此战,完成两朝未竟之事,建旷世之功。”

李世民的神情迅速转变,一股磅礴之气漫延开来。

房玄龄心中轻叹,他是不赞成灭高句丽的。

大唐如今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

将紧缺的人口浪费在化外之地,这生意不划算啊。

虽然高句丽时而狂妄自大,可大唐只要时不时地敲打它一番,它也就老实了。

根本不需要去灭它。

况且,北方各个游牧部落虽然势力不强,可真要灭了高句丽,它们便与大唐邻边。

大唐从此就要面临北方游牧部落时时的侵扰,烦不胜烦啊。

到时,朝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李世民的旨意,房玄龄无法更改,也只能奉旨而为了。

接下来的几天,唐军在辽城与尾随而来的高句丽大军进行了几次小型的野战,大获全胜之后,高句丽军便扎下营来,不再进攻。

而唐军的粮草即将告磬,无力发起新一轮进攻。

两军在辽城僵持下来。

而李世民也丧失了最好的一次撤退良机。

……。

而另一路自海路进攻平壤的唐军神策卫,也已经到了兵疲马乏的地步。

虽然百济如今已经在大唐治下,可李孝恭手中全部的军队才二万人。

镇守百济已经捉襟见肘,自然不可能调动太多的军队支持李沂北攻。

新罗虽然派三万大军北攻,但之前与百济大战,已经让它精疲力竭,加上新罗军素来对高句丽军的畏惧,这仗打得是有气无力。

三个月的时间,仅仅攻下七城,兵锋刚刚跨过汉江。

李沂的神策卫倒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连下汉山、冬比、海谷、米内等十七城,兵锋直指汉城。

可问题来了,神策卫一路攻,一路守。

每个城池都需要留下一千至三千人防守,以保护粮道畅通。

攻到汉城前,神策卫能战之士,仅剩八千人。

虽然尉迟环、程处弼等将极力劝阻李沂冒险进攻汉城,但李沂坚持道,兵不在乎多少,要看用兵的人水平如何。

于是神策卫发起汉城之战。

李沂不顾兵力悬殊,勇猛进攻,与高句丽军大战,大获全胜,斩杀两万多人,一举攻克汉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