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 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 风过叶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胡想些什么呢!”

顾明泽的话一开口,周延儒先是愣了一下,等他想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后,那小脸瞬间便黑了。

他狠狠的瞪了自己这不着调的伴读一眼,便想开口说些什么,可话还没等吐出来呢,教他们读书的先生便进来了,也只能是暂时把话给咽下了。

方大同还是一如既往的老样子,他是正经的科考进士出身,性格虽然不讨人喜,在官场上混不太开,但学识渊博,绝对没得说。

顾明泽和周延儒跟着对方也学了有几年了,但对方的知识储备就好像无底洞似得,半点也没有被他们掏空的迹象。

十三皇子一贯是读起书来,就全神贯注的,顾明泽也是个认真努力的,两人都不是那种上课会开小差的人。

是以,直到上午的课程结束后,顾明泽才听到周延儒那没能说出口,就被先生给打断了的话。

“犬戎使者昨日朝见父皇,献上了贡礼,说是要求娶锦安皇姐,父皇已经答应了,一时高兴,还说要加开恩科,你要不要下场试一试……”

整理了下桌子上稍显有些凌乱的物品,周延儒望了眼顾明泽,面上带着笑,眼中却不见一丝笑意。

锦安皇姐,如今未出嫁得公主里面,提前就能有封号的,可就只有皇后嫡出的那位公主啊。

昨日发生的事,除了当时就在场的朝臣之外,还没有传得那么广。

顾云书也并未与这个孙子提过,所以顾明泽还是今日才知道,自己的猜测居然一下子就准了。

不过想想其实也不难理解,犬戎那边虽然不通礼仪教化,但能有更好的选择,谁不愿意有更好的选择。

最主要的,那位皇帝一贯是不太在意子女亲情的,若是皇子还能好一些,对于公主,其虽然对于嫡公主能多一点宠爱,但本质上还是冷漠的。

嫁个女儿去犬戎,这是早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至于嫁谁,对皇上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嫁个嫡女过去,兴许犬戎觉得他们大周有诚意,能够多拖个两年三年,让那骑兵队伍有时间顺利成长,这绝对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了。

只是简单的在心里面转了一圈,顾明泽就已经能知道,现在宫内乱成什么样子了,继皇后就这么一个女儿,如何舍得其嫁得那么远,还是嫁给了敌人。

不过这些事情与他们并没有太大关系,十三皇子与他说这件事,怕也只是担心他因为不知道此事,而不留神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而已。

是以顾明泽很轻松的耸了耸肩,往砚台里加了些磨后,便平静的说道:

“县试和院试,我都不需要考,若今年开恩科的话,府试倒是可以试一下……”

作为侯爵公子,其实若是顾明泽想,他直接就可以被授官,当然,只有武官的职位能做,文官必须是正经科考上来的才行。

不过战场上刀光剑影的,顾明泽觉得自己九成是玩不来的。

而且顾云书也想着要改换门庭,之前他父亲都是走得科举路子,他自然也不可能再跑回武将的道路上。

如今大周承平已久,早就已经是重文轻武,祖父是仗着与皇帝有交情,所以才没被人看轻,但顾明泽可没那好运道。

当然,作为永宁侯府的庶长子,他也不是什么优势都没有的,别的不说,起码童生试,他是可以不用考的,直接去考秀才就行。

虽然说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只是免了个最低的门槛,但少考两场,那已经不知道让天下多少读书人羡慕了。

毕竟要说真的,童生可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啊,前世一个县城,高中生若是有四千名的话,那能上大学的怎么都会有一半。

再不济,也会有些二表三表和专科之类的,但童生呢,一个府里面的童生也不过就那些名额,可能二千人去考,最后考上的就只有一百多名而已。

这比例,说真的,那绝对是比前世的高考还要难的,不是说题目有多难,主要是那录取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些。

“你祖籍在京城,倒是不用特意跑回江南考,试一下倒是也方便,而且以你现在的水平,想来也是没什么问题……”

虽然本意不是为了讨论这个,但听到顾明泽这么说,周延儒也是点点头表示认同。

而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他望了眼方师傅的桌子,忍不住笑道:

“话说跟着方师傅学了这么多年,你若是连个府试都考不中的话,那怕是方师傅都要没脸见人了……”

周延儒这是实话,能有进士手把手教了这么久的,到底没有多少人,他们这教育资源绝对是最顶级的了。

而且最重要的,顾明泽他的祖籍,早在顾长安考科举得实话,就被顾云书给运作到了京城。

相比于南方的竞争力度,北方举子的竞争,那可是要小了不少,说句不客气的话,可能这边的举人,到了南方不过就是秀才的水平。    上一朝的时候,还出过一榜进士,全是南方的举子,一个北方士子都没有的事情。

那会事情可是闹得非常大,无数北方学子跪在皇城前告状,哭诉科举舞弊,朝廷黑暗,最后为此不知落下了多少人头。

但其实,虽然那次科举得考官,大多都是南方人出身,可要说他们徇私,那也真是冤枉的很。

这样的大事,不是至亲朋友,哪个会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徇私,还是这般明目张胆的徇私。

不过纵然大家都清楚,那些考官的冤枉也没有办法,朝廷要平衡南北的局势,就势必是要牺牲些人的。

那些考官,还有那一届的考生,就都是被牺牲的一波,进士看似难得,但对于朝廷而已,每三年就一波,要是开恩科就更多了。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从来都不缺少能用的人,自然也不会可惜,那些进士之中可能会有的人才。

而自从那次事情之后,南北进士的榜单也被分割了,各取一半,虽说这样有些不公平,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总不能让朝廷上站着的都是南方人吧。

要说顾云书当年也是很硬气了,在辅助着太子登上了皇位之后,立马就将祖籍给移了过来。

要知道,这件事便是连皇上的亲舅舅家,那也是没敢这么做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皇上的亲舅舅,跟当今圣上的关系也不好,还没有与顾云书这个伴读亲近呢。

所以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正常。

当然了,这个还是得多亏了永宁候自己,抓住了个好时机才是,要不然放到现下,就算是永宁候再如何位高权重,那朝中百官也绝不会允许。

毕竟这头若是一开,那之后岂不是有权有势的人,都可以让自家孩子去走这个捷径了,这跟作弊也没什么区别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