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智闯鬼门关
赵镶武带着“一支队”不多的人马,不但要向西突围,冲过敌人的封锁线,还要想办设法制造声势,把敌人引到别处去,这任务简直是太难完成,即艰巨又危险,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突围就很难,既然已经突围,还要把敌军黏在身上,这可真让赵镶武为难。
但考虑到自己的任务,他和赖忠鹰认真的商量,决定把部队分成前锋、中部和后卫三部分。前锋就是敢死队,这都是20多岁的年轻士兵,每人一挺汤姆逊冲锋枪,配足了子弹和手雷,他们的任务就是杀开一个口子,让大部队冲出去,起到冲锋作用。
中部是为了吸引敌人注意力,高举旗帜的两个小队,后卫则是诱导队,他们要一边打仗,一边乱扔一些用不着的辎重和破衣烂鞋,吸引敌人向莫干山方向追击。
“赖局长,我带敢死队在前面冲,您来殿后”,
‘不,我来冲锋,你断后’,
“别争了’,赵镶武看看赖忠鹰,”您后边的任务也很重,能不能把敌人的大部队吸引过来可就看您的了,而且也很危险啊,即不能离敌人太远,也不能离的太近,您明白吗”?
“嗯,好吧”,在赵镶武的劝告下,赖忠鹰也明白了,俩人的任务都不好完成,
“兄弟,那你多多保重”,
“大哥,您也保重”,
俩人紧紧握了握手,“走吧”,
“好,出发”!按照分工,他们各自带着队伍,出发了。
第一节
俩人分好工后,赵镶武带着100多人的敢死队,在前面猛打猛冲,这群20多岁的小伙子,手里的冲锋枪狂吐着火舌,美式手雷“哐哐”的扔向敌人队伍,很快的就撕开了一个口子,敌人的队伍“哗”的往两边一闪,“不躲开就是死”,毕竟都是吃粮当兵的,谁愿意把命交代在这荒郊野岭上?
躲不开的硬往上粘的,则鬼哭狼嚎,哭爹喊娘,他们哪里碰到过这种虎狼之师?赵镶武真不愧是行伍出身,带着敢死队踩着满地的敌人尸体,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前猛冲。
后面的士兵也不含糊,他们紧紧地跟在敢死队后面,摇旗呐喊,这些人是为了吸引敌人注意的,都挑的的高个的士兵,整整两个小队的人啊,他们高举着旗帜,各式彩旗和“预干总队”的军旗在微风中,猎猎摇动,遮天蔽日,烟尘滚滚,从远处看,就像是千军万马在向前奔腾。很快的就吸引了敌人的注意。
更加有效果的,则是队伍最后面的后卫部分,这是赖忠鹰带领的诱导队,他们一边打着仗,还要一边乱扔着一些用不着的辎重和破衣烂鞋,这个难度最大,前面可以猛打猛冲,他们却只能不即不离,又得让敌人看到他们,又不能离的过近,那样伤亡就会增大,好个赖忠鹰,自出道以来,也没执行过这么艰难的任务,他不叫苦不喊累,看到敌人的队伍有点远了,“来,休息会,抽袋烟”,他招呼着战士们。
一会的功夫看到敌人又上来了,他就和战士们一起高喊,”快走啊,追大部队去啊,上莫干山啊”,这种真真假假的阵势,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敌人竟真的以为,这就是一只被打败的溃逃的队伍,现在已经被他们打的片甲不留,正在狼狈的向莫干山逃窜。
第二节
站在高坡上,赖忠鹰看着远处听他“指挥”的敌人大部队,紧紧的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一路粘着不断地追击,已经远远的离开了天目山,看着这帮匪兵,赖忠鹰开心的“哈哈”大笑,“嘿嘿,这帮傻蛋怎么这么听话啊”,他知道,敌人的大部队,只要能跟着自己走,龙翼飞那边的二支队、三支队就可以顺利突围了,那可是参加起义的大部分人马,“四哥,你就放心吧”,站在山坡上,他好像看到了龙翼飞带着大部队的身影,正在向天目山挺进,“”绝不能让他们出一点闪失”。想到这里,为了继续扩大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他命令着,“快,继续,把没用的东西都扔喽”,然后又冲着站在高坡上的战士喊,”快,你们大声的喊”,赖忠鹰知道人站的高,声音也自然可以传的远!
听到赖忠鹰的命令,战士们更起劲了,他们不但乱扔着用不着的东西,还一起呐喊,“快走啊,去莫干山,跟上大部队啊”,
“前边就是莫干山了,快跟上啊,快跑啊”,声音飘得很远很远,就像是一群乱哄哄的逃兵,一边拼命的跑着,一边不停地在乱嚷。
敌人只看见一路之上,烟尘滚滚、红旗飘摇,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到沿途扔下的辎重和衣物,他们已经完全相信——起义部队被堵截,他们无路可逃,已经跑往莫干山,很快的所有的敌人调转车头,几乎所有的步兵和装甲部队都恶狠狠的向“一支队”扑来。
第三节
赵镶武率领“一支队”,已经打到了距莫干山还有10公里左右的三桥埠,过了这个地方就可以放心的进山了,敌人的一切机械化机动部队,将完全被隔绝在这个古镇下边,它们对起义部队不再构成威胁,因为这里到处都是河汊、小路、山路,再没有机械化部队能走的路,它们已经成为废钢铁,唯一对起义部队构成威胁的,将是驻守在当地的警察部队和保安团。
三桥埠这个古镇,历史悠久,自隋唐开始就已经是县郡之地,古镇因北津桥、杨楠桥、太平桥等三座石桥而得名,是上莫干山的必由之路。
这里是沟通陆路、水路、山路的通衢,是水、陆交汇的地方,当年曾商贾云集,从京沪杭来这里经营竹木和山货生意的豪商大贾也不少,饮食、百货、特产、小吃自然也应运而生,沿三桥埠的主要街道,小商小贩摊点众多,人们劳累一天,便随意坐在临街的摊点上,大快朵颐,价格既便宜又公道,游人们无不为它的特色所吸引。客商们大多经营莫干山出产的各种竹木制品,除毛竹外,还有淡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等莫干山特有的竹子,也有柏木、杉木、香樟木、桐木、金丝檀木等特有的木材。
山上的竹木经砍伐后,结成竹排、木排自阜溪而下,穿蟹儿桥、上市桥、过太平桥后在三桥埠中转。而山里的时鲜山货,山猎的皮货,药农挖的药材,则由山民、乡民、猎户、药农肩扛人挑,由山上步行到三桥埠,在这里交易。客商多以竹木制品、山货、皮货药材为多,只要能将这些东西运到京沪杭,那商户的利润就十分可观了。
所以客商趋之若骛,繁华一时。
站在三桥埠,就可以看到莫干山群山连绵,林木葱郁的景象,这里驻有当地民团武装一个团和警察部队一个大队,他们已经接到上峰命令,堵截向这里逃窜的起义部队。
第四节
山里自然条件奇特,刚才还晴空朗日,一会的功夫就浓云密布,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赵镶武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报告,已经甩掉敌人,尾随而来的敌人并没有往上走,估计她们也已疲惫不堪,正在底下埋锅做饭、休息,短时间内还不会赶到三桥埠。
赵镶武命令战士们就地休息,士兵们也实在是累了,他们不顾地湿路滑,刚刚发出休息的命令,有很多战士已经蜷缩在屋檐下,屁股刚一沾地就已经睡着了。
看着由于连日作战,已经极其疲惫的战士,赵镶武十分心疼,本来想乘着夜色,一鼓作气,冲过三桥埠进入莫干山,但因为眼前的这个古镇,已经是进入莫干山的最后防线了,前方还驻有重兵,”想个什么办法顺利的穿过三桥埠,再顺便搞些些给养,为进山做好准备”?
”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行”,他要和赖忠鹰商量一下,交换一下想法,因为这里是敌人的防守重点,靠这些已经疲惫到极限的战士,硬闯过这条进山的敌军封锁线,肯定不行,”不能以卵击石啊”,看着靠在墙边休息,一脸疲惫的战士,他很是担心。
“咱们冲过去吧”?赖忠鹰看到赵镶武走过来,跟他建议道,
“这个仗不能这么打,你看看咱们这些战士”?
“是啊”,看着这些疲惫以及的战士,赖忠鹰面露为难之色,“可不硬打,又能怎么办呢”?
‘咱们这样行吗’?赵镶武附在赖忠鹰的耳朵边小声的说了起来,
“哈哈,好,你这个主意妙”,赖忠鹰听他讲完很是兴奋,
“但您一定要拿捏好火候,可千万不能露馅啊”?
“放心,这个我会,走,我们过去看看”!
这俩人有什么妙计啊?他们要干什么呢?
第五节
“来,把你们包里的衣服拿出来”,
“干嘛?别呀”?战士拿着衣服不愿意撒手,也是,这一路上,烂衣服、破被褥已经扔了不少,现在手里的都是新的,战士们有点舍不得,
“嗨,又不是让你们扔,这么小气”?赖忠鹰撇着嘴,
“那您要干什么”?战士们有些不解,
“哎,这样啊,你们把所有的缴获来的新衣服都穿在身上”,赵镶武说,
“不好吧?那我们不成了国民党兵了”,看着包裹里崭新的军装,战士们心里有点不舒服,
“呵呵,怕什么?就是让别人以为我们是国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