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危机终解除
天津的“隆隆”炮声震动了神州上下,尤其是北平,距离最近,自然首当其冲。
“不投降、就是打”,这结局明摆在那里!
北平城内,那些原来还在观望、犹犹豫豫的人,看到天津的结局,此时再也无法摇摆,他们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和谈和平”成了主基调。
原来还在“是打是和”中徘徊的,现在知道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投诚!
闻到了味道的保密局又忙活开了,他们盯梢、跟踪、绑架、杀戮,变的比以往更加猖狂!
这段时间,作为北平保密局的最高长官,丁一凡这心里就像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
天津已经解放,马上威胁北平,自己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南京总局那边,却还天天来电报催促自己,清除异己,拘捕地下党、还要绑架有名望的教授名流去往南京,还要盯着“华北剿总”的动向。
“唉,工作太多,缺少人手啊”,丁一凡的心里有点烦,“可这人都去哪了呢”?他又有些焦躁。
陆羽凤一行,从北平到地宫抓捕刘文松,然后又追踪去了天津,就再没了消息。
“是做了俘虏?还是被困在了天津”?没有任何消息!
“这么好的一个队伍,就生生的没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单单是陆羽凤,就连旬慧子、张欣蕊也都没了消息,“哎,烦”!
“去哪了呢”?
丁一凡坐立不安。
“报告”,一声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出,
“进来”!丁一凡懒洋洋的应着,心说“不知道又有什么麻烦事”他连头都没抬!
“丁局长”!有人叫他,
丁一凡抬头一看,“哎呦”,看到来人,丁一凡是无比高兴,“陆主任、慧子、哈哈,张队长”,他赶紧站起身来,走过去迎接。
也难怪丁一凡这么高兴,这几个正是失去了联系的陆羽凤一行。
十几天前,按照北平保密局的安排,她们出发前去抓捕刘文松,没想到天津陷落,丁一凡和她们失去了联系!
喊“报告”的是张欣蕊,她后边是陆羽凤、旬慧子,还有那四个队员。
丁一凡正为这事挠头呢,看到她们仨人,突然英姿飒爽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陆羽凤和张欣蕊在天津,旬慧子却在地宫,她们怎么“齐刷刷”的都到了北平呢?
第一节
塘沽锚地,李兆才上了一艘外国的客轮,天津就要失守,这几天逃往外地的人很多,尤其是外国的侨民,在这隆隆的炮声中,谁不怕自己的小命交代在异国他乡?
船慢慢开动,驶向了公海方向。
陆羽凤已经与李兆才道过别,交通站有专门的同志陪同他前往广州,然后去往香港。
李兆才临行的一番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有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李兆才犹犹豫豫的欲言又止,
“您说,我们是朋友,有什么不可讲”?
“我交给您的名单上,有一个人,您注意一下”,
“哦”?
“他叫葛建中,是我的副手,这次“国民饭店”的行动,应该就是他指挥的”,
原来,李兆才和葛建中两人,曾是天津军统的一站、二站的站长,后来成立保密局的时候,李兆才当了局长,而葛建中却成了他的下属。
一站负责刑侦、情报、抓捕,而二站则主要是码头交通的稽查,按葛建中的说法,这都是不务正业。
所以,葛建中自诩为正统的军统,根本看不起李兆才。
没想到保密局成立,自己到成了副职,所以,一直不服气。
他这个人阴险毒辣,是老盘儿的军统,在天津工作时间最长。
后来他就从不服气、到对自己有气,现在又跟总局秘密勾搭,陷害自己,可谓来者不善。
跟踪他,在“鼓楼”,缉捕他的,都应该是这个人带的头,他大约有40多岁,是铁杆国民党,他觊觎自己这个位置已经很久,
他在潜伏名单里的地位最高,所以,对于解放后的天津足以构成威胁,要引起重视,必要的时候,尽快进行抓捕,避免给天津造成损失,“擒贼先擒王”如果抓到他,后边的小特务自然也就“树倒猢狲散”。
“我说这话的意思,不是怀恨他,因为是看到您的举动,我一直很感恩,如果不是您,估计我早就被他们抓了,所以,我”,
“您不用解释,我相信您,放心,我会尽快安排”!
对于李兆才的建议,陆羽凤十分感激,她表示会马上和赵万年联系,把这个情况告诉他。
李兆才平安抵达香港,看到后来的战局发展,从心眼里感激陆羽凤,“在关键的时候,自己选对了方向啊”,他喃喃自语。
由于感恩,在香港期间,李兆才做了不少对国家有益的事情。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和大多商人一样,从国外进口稀缺的物资和设备,转往大陆,成了“白皮红心”的爱国侨胞。
更为可贵的是,他秘密中转了很多从台湾发来的情报,当时的新中国与很多国家都断了联系,大部分情报、物资都依靠香港,这个海外的桥头堡,李兆才自是发挥了不少作用,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看着远去的轮船,听着身后““隆隆”炮声,张欣蕊不由的问道:“主任,我们去哪”?
“先去地宫,把这个情况告诉赵万年”!天津这个隐患不能不除啊,陆羽凤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