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鸟瞰中原大地(四)
当直升机来到焦作青天河风景区时,悬挂在直升机上秦朗天仍然露出他那独有的招牌式微笑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们,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秦朗天。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青天河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爱县境内,集江南水乡与北国田园风光于一体,被誉为‘北方三峡’、‘豫北小桂林’。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当直升机飞掠过景区上空时,秦朗天的摄像头对准景区继续介绍道:
“青天河风景区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呈长方形带状,是一处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可同时进行风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的综合风景名胜区。”
接着直升机又飞到一块奇石上上空,秦朗天感叹道:
“青天河之水天上来,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青山绕碧水,绿树掩古寺,飞泉流瀑,如诗如画。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长城及世界奇观石鸡下蛋;有中原独一无二的高山峡谷湿地景色;有最大出水量每秒7立方米、洞径2.18米的‘华夏第一泉’--三姑泉及由此泉水形成的长达7.5公里的大泉湖。这里碧波荡漾,妩媚婉约,水随山势,百转千回;野鸭随水势,掠过水面,水天一色;两岸绿色掩映,猕猴嬉戏其中,湖内行船荡舟,舟移景异,船在画中走,人在画中游,如游漓江,似进三峡。进入西峡,两岸青峰翠岭,水面一平如镜,杨柳临溪傍水,荆林神韵通幽,古朴小舟伴着暮归的老牛和牧童,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呈现在眼前。游程中可看到产生于7000万年前至今唯一身上有文字记载的世界罕见天然大佛、距今1500年的北魏摩崖石刻、北魏官道等人文景观,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返朴归真,细细地体味和追溯历史的脚步。”
当直升机飞到大泉湖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大泉湖游览区为青天河景区之精华。既有一川碧水之灵秀,又具幽谷深峡之奇观,两岸林泉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实属罕见,故有‘北方三峡’、‘桂林山水’之美誉。大泉湖长7.5公里,宽近100米,水深60余米,峡谷一线青天,烟波浩淼,巍巍壮观。湖水主要来源于雄冠‘华夏第一泉’的三姑泉。主要景点有:九曲涧、天然长城、卧鹰岩、骆驼峰、立驼峰、仰天大佛、百鸟巢、石榴峰、佛手岩、鲸鱼湾等。尤其是青天河滨水栈道的全线贯通。”
当直升机飞到佛耳峡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佛耳峡游览区是一个以奇峰秀石为主的峡谷景区,素以奇峰异石、山重水复而著名以夏观‘水瀑仙境’、冬赏‘冰瀑银山’的别样风景。佛耳峡步道全长2公里,以雄奇险幽而著称。索道全长1000米,乘索道沿山势上下,佛耳峡、西峡风光便尽收眼底。主要景点有”七彩瀑、水上乐园、圣人瀑、吊桥、登山索道、金龟望月、浮屠峰、佛珠石、迎宾峰、大石壁、佛耳峡步道、三戒门、佛耳潭、佛耳瀑、佛憩亭等。”
当直升机飞到观音峡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观音峡游览区,全长2.5公里,是一处很壮丽的天然景区。主要景点有:将军岩、将军瀑、镇海鲸鱼石、猫头鹰、罗汉岩、唐僧面佛、枯石逢春、北魏古丹道、涌泉石、灵泉、龙吟滩、北魏摩崖石刻、青天河大佛、观音灵容台、戏水滩、怪石滩、天河瀑布等。水中有鱼、虾、蟹、鳖,山上有野兔、野鸡、野獾,林中有画眉、斑鸠、鹦鹉,可欣赏到古丹道、北魏摩崖石刻、世界第一天然大佛、丹道观音等人文景观。”
当直升机飞到靳家岭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靳家岭游览区系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植被繁茂,是豫北南太行山罕见的绿色长廊,有数万亩人工松林,是焦作秋季太行红叶的最佳观赏地。靳家岭红叶面积大,近十万亩连天红叶覆盖着区内3868座峰岭沟崖;靳家岭红叶品种多,既有南方栌叶,又有北方枫叶,更有树龄达2500余年的黄栌王,种类齐全,兼容南北;靳家岭红叶可观性强。”
当直升机飞到月山寺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月山寺始建于公元1158年,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月山寺位于博爱县城北五公里,景区仙山琼阁,胜迹荟萃,景致奇异,风景秀丽,有著名的七小景、八大景、五大奇观和两个千古难解之谜。月山寺鼎盛时期有僧侣五百、房舍千余间,经版、经书收藏甚多,尤其藏经阁中收录的佛经最为完整。月山寺还是中华三大拳之一八极拳的发祥地,月山寺现存有砖塔31座,座落在南北800米、东西500米之间,建成于800年间,堪称砖塔建筑之宝。其中一组七尊塔,依北斗七星顺序排列,对研究古代天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直升机飞到三姑泉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三姑泉游览区位于大泉湖中段左岸,有原始檀榆,清三姑泉泉口直径2.18米,呈喇叭形带状,常年涌水4-8个流量,雄冠“华夏第一“。主要景点有:玉皇殿、三姑殿、山神庙、太行猕猴园、百鸟林、植物园、月亮洞等。”
当直升机飞到天井关游览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天井关游览区位于天井关古战场至青天河水库大坝之间,既是古时兵家对垒的古战场,又是现代纵情蓝天碧水的天然娱场。青天河水库大坝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83年,整个大坝高76米,长160米,年平均蓄水量为2700余立方米,用以灌溉良田,旱涝保收,并可进行三级发电,年发电量可达300多万千瓦时。主要景点和设施有:东汉古槐、谷底彩虹、天井关古战场、丹谷长虹、丹河漂流、青天河大坝、三教圣殿、千奇洞以及青天河精神纪念馆等。”
相聚总是短暂的,又该说再见了。秦朗天转向镜头微笑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青天河风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焦作神农山风景区。”
……
神农山位于沁阳市太行山麓,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神农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还是儒道佛文化名山,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亿万年苍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她千峰竞秀,谷壑幽深的奇丽风光。世界地质奇观龙脊长城,是神农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龙脊长城一岭九峰,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神龙盘横在太行之颠,山势峻秀,景色绝佳,令人叹为观止。
景区内植被繁茂,品类众多,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的原产地,这里还是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珍稀树种野生龙鳞松的原产地,数万株龙鳞松扎根崖壁,姿态万千。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共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它们就像是大山里的精灵,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
神农山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创农耕,设坛祭天,开创了农业和医学的先河。他与黄帝一起并称中华人文史祖,为历代敬仰。神农山静应庙,是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被中国道教协会尊奉为上清祖庭。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在这里著述了道教经典《黄庭经》,开创了中华养生学之源。这里还有太平寺千年摩崖石刻,有佛、道共存的云阳寺、清静宫,有历史悠久的三大天门,古迹众多、香火鼎盛,自古就是广大信众祈财、祈福和祈运的圣地。
神农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内有8大景区136个景点,有九山两河二十八峰。传说,神农山在古代是炎帝部落活动很频繁的地方,神农氏曾在这里设坛祭天,神农山也因此而得名。
悬挂在空中的秦朗天一如既往地和大家打招呼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秦朗天。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国家aaaaa景区焦作神农山风景区。”
当直升机飞到云阳河风景区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现在我们首先来到了云阳河风景区。下面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景点是云阳寨。云阳寨始建于隋唐,历代皆有整修,寨门用青石砌成,顶端有石垛。古代云阳寨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雄关险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孟门’,春秋战国时期始设。”
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时,写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诗,其中“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带给人以“白云”和“朝阳”之恋的无限遐想。
明末大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诗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
公元1702年康熙帝亲临赐名“云阳寨”。
当直升机飞到清静宫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清静宫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是中国留下来的唯一一处清代无梁建筑群。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正中为三皇阁、左为王母殿、右为玉皇阁,均为双层楼阁式建筑,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东方的窑洞和西方的楼阁结合在一起,且取材均为石材,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
当直升机飞到神农文化广场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为纪念炎帝神农功绩而建,位于景区内200米处,端坐在广场中央的是高9.9米,重29吨的纯铜神农氏塑像。整个广场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季,祭坛周围有12块讲述炎帝生平事迹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365天。祭坛周围的八只灵兽分别是青龙、神马、朱雀、猛虎、神鸟、白虎、神牛、玄武,相传为神农氏所创造,镇守各方,调阴阳、顺风水。”
当直升机飞到财祖庙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炎帝神农于神农山辨五谷、制耒耜,教民耕种,肇启中华农耕文明,为原始先民创造物质财富,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财神’。游客至此有‘祭拜神农,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之说。”
当直升机飞到医祖庙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炎帝于神农山尝百草,宣药疗疾,救治子民,肇启了中华医学之源,被视为中医的开山鼻祖,今人建庙以示纪念。游客至此有‘祭拜神农,百病全消,平安一生’之说。”
当直升机飞到云阳塔林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位于云阳寺东侧云阳河谷三级台地上,系云阳寺僧人圆寂后埋葬灵骨的墓塔。原有塔七座,现存五座,均为密檐式和尚塔,其中元塔二座,明塔一座,今人复修塔两座。而元代的‘普通之塔’是为众多僧人合葬而立,较为罕见。”
当直升机飞到风雨石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一块饱经风雨、历经沧桑的孤石,石头上布满了横竖条纹,就象是被风吹裂的皮肤一样,据当地老人讲这是一块知风知雨、预报天气的奇石。因此,当地还流传这样一个谚语:‘上山不上山,摸摸湿和干,它干就敢上,它湿往回转。’”
当直升机飞到云阳寺景观处上空,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云阳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叫寿圣寺,元中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增建了圣果寺。现存山门、四大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大雄宝殿四座建筑。寺院的东北方向现存方形密檐式砖塔3座,塔高4-6米,仿唐代风格,分别为元、明、清三代建造。云阳寺(佛教)和清静宫(道教)仅一墙之隔,是一处我国极为罕见的佛道共荣之所云阳寺依山傍水,借助山势逐层而上,四组建筑群依次排列在高差5米的四级平台上,在鼎盛时期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0多平方米。1982年,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云阳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统元年(1260)《重修寺记》云:‘其山曰云阳,寺曰寿圣,居山之中。四顾之群峰,甘泉上涌,西南堉圃,下承东北。右邻紫金之巅,阳瞻白玉之沁,真兰若宝方也。’清代更名为云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