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海峡西岸旖旎风光(二) - 故乡鹏城的海风 - 澎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海峡西岸旖旎风光(二)

“朗天、钟意,你们的介绍就是不一样,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拍摄完后,蒋局长来到秦朗天、钟意身边说道。

“过奖了。”秦朗天和钟意异口同声道。

接着直升机很快便带秦朗天一行来到了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在景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继续开工。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全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西晋年间~~~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市徽:三朵扬起的浪花,则取形于泉州刺桐花瓣,意指泉州市花刺桐花,暗喻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刺桐港,象征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历史。浪花也可视为祥云,通过它表达东亚文化之都的彼此欣赏和祝福。标志上半部分的“船头”图形结合闽南泉州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构件“燕尾脊”元素,体现着一种鲜明的地域性文化。

标志的配色也有着浓郁的闽南风情,配色上采用惠安女传统特色服饰的配色方式。整个色彩体系可分别对应着红砖文化、海洋文化,体现着一种活力和热情。

市歌:谷建芬谱曲,陈日升作词的《蓝蓝泉州湾》。

市花: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市树:刺桐树

城雕:“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在市中心温陵南路与泉秀街交叉口。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行走在古街巷里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

涂门街、南俊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明白历史积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仿佛也记忆着泉州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秦朗天牵着钟意的手来到牌坊前,面对镜头微笑地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秦朗天,今天我们一起带大家领略泉州清源山。”

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钟意,今天我们一起带大家领略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因为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地形地貌

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

气候特点

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年平均气温17--21.3c,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无霜期358天。

清源山全区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45科487属750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5目65科179种,昆虫种类有21目155科592种,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且,景区内的森林群落中有5种植被类型及淡水草本沼泽湿地,是沿海地区目前较难得的南亚热带生态景观。

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香樟、花榈木、水蕨,省级重点保护的油彬多处,并呈小片分布;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保护的植物有兰科的小舌唇兰、见血清、绶草,大戟科的飞扬草、千根草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虎纹蛙、黑鸢、赤腹鹰等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斑蛙、豹猫、眼镜王蛇等1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30种,涉及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候鸟34种。昆虫有国家保护的中国宽尾凤蝶、大乌桕蚕蛾等。

秦朗天微笑道:

“下面我们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清源山主要景点。”

当来到老君岩山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沿着这条幽静的林荫石径往前,植物界巨人--榕树分立两侧。那一丛丛既密又长的树根,有如老子的长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长地久,无限生机’。”

当来到老君造像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日聃。’故籍为楚地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虎乳泉景观处,钟意介绍道:

“‘虎乳泉’位于‘清源天湖’上方的岩坡上。据《寰宇记》云:‘《汉书》朱买臣传谓东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南宋初年闽人叶廷圭《海录碎事》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清源山因名泉山,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虎乳泉’旁有‘孔泉’石刻。泉眼上下皆石,上石如壳,下石如砥,中坼有孔窍,泉从隙缝里流出,注入一方形石孔中。上有吕道人题刻‘虎乳’和宋朱熹撰写的‘源头活水’石刻。‘虎乳泉’长年不涸,游人耳贴岩石,可闻其岩下传出‘咕咚’的阵阵响声。”

当来到千手岩景观处,秦朗天介绍道: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当来到弥陀岩景观处,钟意微笑地介绍道: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1961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

这里巨石峭立,古木参天,近旁的天侣呈瑞,是两株不同的树种紧紧地抱在一起,一棵为重阳木、一棵是榕树,树根相盘,树身相抱,树丫缠绕,如胶如漆,历经历300多年,宛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

九日山祈风石刻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