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帝国第七十七章馅饼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老茅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九卷帝国第七十七章馅饼

有了给朝庭工作的机会,码头的苦力脸上都扬起了笑容,一般来说,只要是给朝庭工作,工钱都会比给商船工作要多一些,给商船工作,一个苦力累死累活,一天最多也不过赚上五六十个铜钱,而给朝庭做事,多的人一天能赚上近百铜钱,而且朝庭的工钱都是当天结算,从不欠钱过夜。

苦力们有了钱,当然要消费,无论是小吃摊、米店、小饭馆、青楼暗娼,生意从几天前的清冷马上变得生意兴隆起来。

可以说澳门的生计全是系在港口上,只要港口恢复了运行,整个澳门才能活起来,不过,此时高兴的只是那些生活在中下层的普通百姓,而平时一掷千金的海商们却还是愁眉苦脸。

这也难怪,那些前期在西班牙人袭击中损失惨重的海商就不必说了,就是没有损失的海商,因为不知道朝庭什么时候能把西班牙人的舰队打败,恢复海路的通行,一个个也高兴不起来。

只是这一点却完全不影响澳门各大酒楼的生意,在澳门最大的酒楼海天楼,这里一入夜就是灯火通明,生意反而会比平常更加热闹些,不能出海,多数海商只能守在附近,等着港口恢复通行,他们闲来无事,唯有邀请相熟的三五好友到酒数借酒消愁。

在二楼的一个雅间,一座客人正在举杯高饮,桌上摆满了各种珍稀佳肴,旁边还有几个姿色不借的侍女,美人、美酒、佳肴,只是面对这些,座上的众人却好象有点难以下咽的样子,正中的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更是仿佛愁肠百结,满腹心事。

“杜兄,莫非你真要结束海上的生意,回老家靠几亩薄田度日么?”问话的是中年男子旁边的一位,他年纪大约在三旬之间,身材臃肿,一双小眼睛却闪着精明之色。

中年男子将手中的酒一口倒入喉中,叹道:“杜某此番损失九条船,全部本钱已折了进去,不回去又能如何,今日多谢几位兄弟光临,以后恐怕没有机会报答各位了。”

杜姓男子名叫杜寒,从事海上贸易已有二十年,从一艘小船开始起步,一步步壮大,到了新唐二年时,他手下已有三条大船,五条中型船只,每年海上的利润也可以达到近十万两白银之多,借着新朝大开海禁,又对小海商尽力倾斜的东风,这两年更是发展迅速,已经发展到了十三艘船的大海商,只是半月前出海时,船队被西班牙人碰到,当场被击沉三艘,另外六艘海船被西班牙人捕获,只逃回了四艘船只。

这下一把将杜寒打回到了原形,虽然逃回了四艘船,可是所有的货物都丢失一空,这四艘船还抵不了赊欠的货款,当然,如果马上能出海,凭着这四艘船杜寒未必不能翻身,只是朝庭已下令没有水师的保护,所有船只禁止入海,要等到朝庭剿灭了西班牙舰队,才会重新放开海禁,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将西班牙人剿灭,加上债主的推逼,让杜寒心灰意冷。

今天借着这次饮宴的机会,杜寒其实是想将自己手上的几条商船脱手,还清债务,这样回到老家也不会欠下人情。

“杜兄说哪里话,正所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朝庭终究不会放任西夷的舰队在沿海横行,到时杜兄定可东山再起。”说话的也是一位四旬左右的中年人,他姓黄,叫黄锦,与杜寒是十几年生意上的老朋友,杜寒曾多次在他困难时帮过忙,黄锦咬了咬牙:“如果杜兄实在困难,我可以暂借一些银钱给杜兄周转。”

黄锦一说完,先前说话的那个身材臃肿的人脸上抽动了一下,他姓刘,也是一名海商,船队的实力和杜寒相当,对于今天杜寒请客的用意,在座众人都心中有数,刘姓商人对杜寒的四条船志在必得,杜寒手上的四条海船都是可以远航的新船,如果今天能趁此机会低价买进,他的船队实力无疑又更上一层。见黄锦开口要破坏他的算盘,心中不满,不过,脸上不好显露出来。

杜寒大为感激,不过还是推迟了:“多谢黄兄了,损失的货物中本就有三条船中的货物全是黄兄所有,杜某又怎能再向黄兄借钱,再说杜某需要的银子也不是小数,黄兄又向哪里筹措这么多银子。”

“杜兄,需要多少银子,实在不行,黄某将所有的家财抵押给银行,再难也要给杜兄贷出来。”

自从大唐成立户部银行以来,各处的银行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些是官办,有些则完全是民办,尤其是沿海海商集中的地方,更是银行扎堆,不过,所有银行都要接受户部银行的监管,那些私营银行暂时不允许向小户吸纳存款。

私营银行的贷款则方便得多,只要有抵押,很快就可以办理出贷款,当然,利息也会比官办银行高一些。

杜塞摇了摇头,如果向官办银行贷款,以他们的效率,要拿出钱来,浪费个十天半月是常事,杜寒已等不了那么多时间,自从海船出事以来,逼债的人天天上门,已让杜寒不胜其烦,何况杜寒也不相信没有关系,能从官办银行贷出款来。

如果向私营银行贷款,则等于把好友黄锦的身家姓命都押上,那些私营银行利息高不说,一旦到期还不上,马上就变成了利滚利,而且常常采取一些血腥的手段追款,非把你榨干才会放过,杜寒又如何能让好友可能陷入如此险境。

刘姓商人连忙道:“黄兄与杜兄的深厚感情让刘某都感动万分,只是凡事还是量力而行才好,黄兄虽然仗义,一有闪失,恐怕两家都要连累进去。”

黄锦一想,也是如此,现在杜寒把船卖掉,还能还清债务,清清爽爽回到家中,如果自己帮着借债,一有闪失,杜寒也不可恿看着自己被人追债,反而两家都要被连累,黄锦叹道:“罢了,罢了,既然杜兄打定了主意,我也不多劝。”

刘姓商人松了一口气,招乎着旁边的数人:“赵兄、秦兄,来,大家一起敬杜兄一杯,杜兄做生意诚实守信,为人更是光明磊落,此番要走,我等以后恐怕想敬杜兄也没有机会了。”

此番话说是众人都有点黯然,五人一起举杯,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杜寒制止了身边的侍女再要斟酒的动作,向侍女一挥手,让她们下去,顿时整个雅间只剩下了五个商人。

杜寒站了出来,道:“各位,今天请大家到此,实在是有一件事相商。”

众人都停了下来,知道接下来杜寒要说什么,都安静的听着。

“杜某已不再跑海了,手头的几条船也无用,刘兄、秦兄、赵兄三位都向杜某提过,希望能将几条船接手,只是三位都是杜某的好友,答应谁不答应谁,都让杜某为难,咱们是生意人,干脆以生意人做事的方式解决,今日把大家叫来,就是让大家当场出价,价高者得,如何?”

刘、秦、赵三人彼止看了看,都点了点头,刘姓商人更是心中暗骂:“老狐狸,幸亏老子早有准备。”

黄锦接口道:“这次杜兄请黄某来作一个中人,为防止各位伤了和气,咱们就采用暗标的方式,各位都有三次投标的机会,每一次投标,黄某会将价格最高者念出来,再进行下一轮投标,最后一次作为终标,出价最高者得四条海船。”

三人都点头示意明白,杜寒拍了拍手,门外等候的几个侍女推开了雅间的门,捧着笔墨纸砚来到三人跟前,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写下了一个数字,折好交给了旁边的侍女,送到了黄锦手上。

黄锦先拆开的是刘姓商人的标书,上面只写了一个四万银元,不由皱了一下眉,杜寒的四艘海船最大的一艘装货量达八百吨,仅此艘船就值六万银元,另外三艘也是四百吨以上的大船,价格每艘在二万五千银元以上,刘姓商人出的价格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拆开第二份时,黄锦更是惊异,上面只比刘姓商人高一千银元,写着四万一千两,黄锦飞快的拆下了第三份,不由呆了呆,上面比刘姓商人还低了五千银元。

他不由向杜寒和其他三人看去,杜寒面上一片镇定,刘、秦、赵三人却全是笑意,黄锦刹那间明白定是三人已事先取得协议,不由暗暗替杜寒叫苦。

“黄兄,这一次何人中标,还请黄兄念出来。”

“是啊,黄兄,快念。”

黄锦看到杜寒热切的眼光,实在有点念不出口,只是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如今这个暗标已开始进行,明知不妥也要照办了。

“中标者是秦兄,标价四万一千银币,恭喜秦兄先胜一局。”

秦姓商人向四周拱了拱手,笑容满面。

杜寒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四万一千银币,他们私下的开价哪一个也不少于八万银币,自己的债务有近十万银币,才想出这个开标的办法,指望还清债务后还能有一点盈余,好回家度日,没想到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黄锦以目示意杜寒,这三人明显已窜通好,这个标还要开下去吗。杜寒几乎是咬着牙关,点头示意继续下去,今天这个亏是吃定了,但他不能在最后将数十年留下的信益丢光,杜寒已经考虑回家之后,将祖产全部卖掉还债了。

第二标开始了,这次中标的是赵姓商人,标底只有四万五千银元,到了第三标,黄锦拿到三份标书,却迟迟不愿开,一旦开标,就再无反悔的余地了。

刘、秦、赵三人不停的推促,黄锦就是死死的捂着三个纸团,对于三人对好友的落井下石,黄锦大为愤慨。

杜寒知道黄锦的好意,只是这标书总不能拖着不开,只好道:“黄兄,开了吧,是多少,杜某也认了。”

黄锦叹了一声,正要将纸团开始打开,雅间的门突然砰的一声撞开了,杜寒的一个伙计撞了进来:“老爷,老爷,我们不用卖船了,不用卖船了。”

刘姓商人眼看好事就要将成,他将以五万不到的银币吃下价值十数万银币的商船,虽然还要付给另外两人每人一万银币的好处费,这桩生意无疑也是大大有利,却不妨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他急忙走到黄锦的跟前,就要代着将三份标书都拆开。

黄锦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知道事有转机,哪肯让他们沾好友的便宜,拿起桌上的墨水向三份折好的标书泼去,顿时三份标书仿佛泡在墨水中,再也无用了。

刘姓商人大急,指着黄锦的鼻子说不出话来:“你……你……”

黄锦将刘姓商人的手拨开:“这次投标的标书已污,对不住了,各位再等下一次吧。”

刘姓商人一甩手,哼了一声,转向杜寒:“杜兄,你怎么说?”

杜寒忙一拱手:“刘兄,抱歉,抱歉,请稍待片刻,我问过家人再说。”

刘姓商人无奈,只是闪到了一边,杜寒忙对家丁道:“发生什么事?你详细道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