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章
【章旨】
这一章老子通过举例说理,阐述要善于用“道”的规律济世救物,达到“无为而治”,这样的人才是老子提倡的高层次有内涵的聪明人。
老子首先举了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五个事例说明顺应自然的显然效果,譬如善结,用绳缠束而不可解已很高明,不用绳缠束却使人不可解,自然是更高明。这就是高层次的聪明——袭明。接着老子说明圣人常顺应自然救人济物,圣人能把良民教育成人是高明,而圣人能把坏人教育过来,使不成废人,自然更高明。
随后再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出“贵师爱资”的重要性及危害性的实质,最后末句得出结论。
【原文】
善行者无辙迹1,善言者无瑕谪2,善数者不以筹策3,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4,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5。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6。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7。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8。
【注释】
1辙(zhé):指车轮压出的痕迹。
2瑕(xiá):指玉石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谪(zhé):责备、指责。
3筹策:古代用于记数、计算的竹制器具,也称筹码。
4关楗(jiàn):关闭门户的器具,即门闩。古代横用的称做“关”,竖用的叫做“楗”。
5约:束缚,捆缚的意思,动词。
6袭明:双重聪明,指高层次的聪明。袭(xi),重叠。
7资:资财,引申为借鉴。
8眇要:眇同妙。指玄妙精要的道理。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差错让人指谪;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闭的,没用门闩却谁都不能打开;善于打结的,没用绳缠束却谁都不能解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人,从不废弃人,不抛弃有用的东西,这就叫因循常道、高层次的聪明。所以善人是善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引以为戒的借鉴。不尊重他的师长,不爱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明智,其实是糊涂虫,这叫做玄妙精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