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章旨】
本章开头部分好像老子做了民意测验报告,根据老百姓的感受和反应不同,把君主分类型顺次排列为四种。第一种是老子理想的君主,称为“太上”,因为是最符合于“道”的圣君明主,没有其他三种君主的缺点,不轻易发号施令,一切顺应自然,让百姓过安闲自在的生活。
此章后部分也是讲述第一种圣人君主。承接第二章称颂他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能做到言必有信、“成功弗居”、“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所以,本章表现出老子对自由安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贬斥。老子讲的四种君主有“其次”、“其下”是存在的,唯独他所崇尚的“太上”之君在古代社会实际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老子所幻想的乌托邦政治社会。
【原文】
大上1,下知有之2,其次亲誉之3,其次畏之4,其下侮之5。信不足6。案有不信7。猷呵8!其贵言也。成功遂事9,而百姓谓我自然。
【注释】
1大上:即“太上”,至上,指最好的君主。
2下知有之:下民百姓只知道有君主存在。下,下面老百姓。
3其次:指次一等的君主。亲誉之:指下面百姓亲近并歌颂这种君主。
4畏之:指下面百姓畏惧这种君主。
5侮之:指下面百姓轻慢、蔑视这种君主。
6信不足:指君主信用不足、不讲信用。
7案:乃、于是。
8猷:谋划,此指深思熟虑。
9遂:完成、成功。
【译文】
最好的君主,下面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其次的君主,下面百姓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等的君主,下面百姓害怕他,最次一等的君主,下面百姓侮辱他。君主诚信不足,于是下面百姓就不会信任他。最好的君主总是深思熟虑啊!他贵重自己的言语,不肯轻易发号施令。功业建立了,事情成功了,百姓不知出于君主所赐,却说我们顺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