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浣洋诀2.7.14践土封神的合---对郑国的一重策反 - 浣洋决 - 武神潭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浣洋决 >

第101章浣洋诀2.7.14践土封神的合---对郑国的一重策反

2.7.14践土封神的第九回合---对郑国的一重策反

小武连连点头,大赞道:“难怪人说,城濮之战无愧是春秋排名第一的战役!这一连串八个回合,真是一环套一环,步步紧逼,精彩绝伦!这既是军事的胜利,也是外交的胜利---你们同时做到了双胜利、两开花!也让我真正学习了、如何将外交同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将胜利的意义放大到最大!”

“但从结果上说,我知道此役的最大意义,还是确定了晋国的霸主之位。对吧?听说霸主不能靠自封,必须等周天子正式封你们为一方之‘伯’。所以我还想知道,周天子为什么肯封你晋?之前晋国灭了虞、虢二公也好,夺原伯贯之地也好,显然都是在剃周天子眼眉。你晋的扩张,是建立在周天子直系势力覆灭的基础上的,他心里不恨你们吗?难道仅仅依靠击败了楚国,你们对天子的好处就赶上了齐桓公?”

听到小武这么说,晋文公眯起的眼睛再次射出了鹰隼一样的光芒,微笑道:“你说的不错。大败楚军以后,我晋肯定要去周天子那里报捷和献俘,请求表彰。而以前的种种事端,我晋亦很难为自已辩解。所以狐偃说道,此事还须在曹、卫两国的国君身上下功夫。”

小武糊涂道:“曹、卫两国的国君?在他们那里下什么功夫?跟周天子有何关系?”

姬重耳微微一笑,道:“我晋向周天子报捷,并不夸大自己有败楚之功,不过随便一提而已,只因重头戏并不在这里。而与我晋使者同去洛邑的,还有曹、卫二君---他们携带重礼、负荆请罪,天子自然会接见和安抚。”

小武不太明白,讶道:“哦?这又是为何?”

晋文公淡淡道:“曹、卫二君到底是姬姓诸侯,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一到天子面前就痛哭流涕、承认错误,大骂自己先前背弃大义、被楚国所蛊惑、转投到蛮夷阵营,是如何如何的不该---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坏榜样,造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恶劣影响,令广大姬姓兄弟国家痛心疾首!”

“今曹、卫二君已迷途知返,在晋大哥的提点和教训之下,磕头认错、洗心革面,决心回到周天子大家庭里来。从此同楚国势不两立!希望兄弟国家能够原谅他们先前的一时糊涂,请看他们今后的表现云云。并且他们还要号召其它仍被猪油蒙了心、站在楚国那一边的姬姓国家(主要是郑国)知错就改,赶紧追随自己投奔光明。”

小武听了哈哈大笑,声震屋瓦,好半天才喘着气道:“你晋之君臣真的可以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啊,还有最佳剧本奖!你们真是设计了又一个绝佳剧本,导演了又一出好戏!曹、卫两君也是赶鸭子上架,被迫当上了影帝啊!”

“这样一来,周天子还能说什么?当然只能选择原谅他们啦。与此同时,天子周围收了礼金的人一起夸赞晋国---周天子必然顺水推舟,承认晋国是一众姬姓国家里的大哥大。以后哪个小弟不听话,忘却了天下大义,自有晋国来替天子主持正义。此次曹、卫二君的迷途知返就是最好的证明哪!所以,晋国必须被封为霸主!从此谁再对抗晋国,谁就是对抗周天子的号令!”

晋文公淡淡道:“天子那里我倒是毫不担心,不过水到渠成而已。楚、秦、齐三大国的形势才是我要着重考虑的。幸好楚成王一时恼怒,令成得臣自裁,这才免除了我的心腹大患。”

小武讶道:“仗都已经打赢了,你为什么还那么担心成得臣?他不是晋军的手下败将吗?你们赢得是那么漂亮?”

姬重耳道:“子玉作战井然有序,驾驭众军非常得力,只是一时低估了我方的实力,犯了些错误。我晋虽有很多手段在他的意料之外,但那些方法也只能够使用一回。如果他有机会跟我军再打一次的话,一定会小心再小心,虽不见得就能翻身取胜,但完败给我们的可能性也很小。”

“以楚国实力之强,若与我晋兵连祸结,绝非国家之利。此外,毕竟我为君的时日还短,我晋实力进一步提升仍需要时间。像现在这样一口吃成一个天大的胖子,不免内里很虚。这绝比不上楚成王多年的深厚积累---我看他们军队虽败,依然有一多半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小武连连点头,赞同道:“说的也是。楚成王性格深沉,为人格外能忍。先前就熬死了齐桓公和宋襄公,后来又不愿让子玉同你晋决战,可见他是那种不肯轻易出手、擅长用时间来把风险化解掉的人。此次子玉一反他平日里的风格,致使楚国惨败,也难怪他恼怒之极,不肯原谅成得臣!”

晋文公点了点头,又道:“再者此役之后,秦、齐二国都觉得受到了我晋的利用。他们虽然得了宋国一些好处,我也将楚营的缴获分了一些给他们,但两国都想建立霸业,这点好处根本填不饱他们的胃口。他们撤军之后,看到周天子正式册封我晋为伯,不免又羡又妒---此后朋友也可能变成敌人。”

“后来秦穆公甚至派兵去郑国帮助戍守,以防止我晋继续扩大战果。可以想见,若是再与楚国进行大战,这两国绝不会再派兵相助我晋。如此一来,我晋就不得不独自与楚国长期拼消耗了。”

小武点了点头,道:“有道理!对了,你刚才说的秦国替郑国戍守,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晋文公淡淡道:“这要一件件事情来说了。首先,城濮大战后我晋的军事行动暂告一段落,不过外交攻势仍在持续推进,矛头所向首先就是郑国。”

“郑国是中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当年我们流浪之时也曾经路过那里并被慢待,此其罪一。城濮大战时郑国也出兵了,为楚国一方作战,此其罪二。身为姬姓国家,不维护天子大义,反而倒行逆施,此其罪三。我晋既已为伯,如何可以不理?”

小武突然奇怪道:“对了,记得附逆楚国的国家里还有一个许国,与郑国军队一起组成了楚左军。你为何不收拾他们?只把矛头指向郑国?”

晋文公捋须道:“许国乃是神农之后---姜姓许氏,与齐国的姜姓吕氏大致相仿。所以我晋暂时不要管得太宽---但郑国乃是姬姓国家,一定要管!何况先前已经修理了类似的曹、卫两国,此时再接再厉,也花不了太多力气,但是意义却很大。”

小武恍然道:“我明白你下一步为什么收拾郑国了。看来晋国是铁了心、要给所有姬姓国家的头上‘罩’一个大哥了。不过,你说是用外交攻势?而不是派兵前去?这样的效果也可以吗?”

姬重耳微微一笑,撇嘴道:“郑国还需要攻打么?让一个第三方的人去暗示他们一下不就得了?郑文公不主动来向我请罪,难道还等着我像处理曹、卫两君那样,将他打入牢房吗?”

小武笑道:“也是哈!估计此时的郑文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肯定一万分地想赔罪,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你谅解,恐怕连割地赔款都不能让你放他一马吧?”

晋文公捋须嘿嘿笑道:“不久,他观望到我晋以及曹、卫两君与周天子的互动,脑子终于开窍了一些。郑文公即时跟进、上书给周天子,也请求表彰我为‘伯’(霸主);同时派人向我示好,说新任方伯理当会盟天下,地点选在天下中央的位置比较好---显然郑国的土地就是最合适的地点。”

“郑文公希望我能赏脸,定在郑国的践土与天下各国会盟。为了周天子、我晋和天下各国的伟大事业,郑国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出钱、出人、出力,竭尽所能做好东道主,将‘践土之盟’办成一个盛大的、成功的、圆满的诸侯大会。”

小武哈哈大笑,道:“这下子你肯定是答应了,对吧?践土之盟在春秋时期赫赫有名,也是你晋文公的封神之会!而且给郑文公面子、接受了他的讨好,你也算给郑国一个台阶下了。”

姬重耳哼了一声,摇了摇头道:“可没那么容易!郑文公与我年龄相仿,同样满头白发---此人为君已四十余年,是个老奸巨猾之辈。他的为人一向首鼠两端、反复无常,我怎能轻易将他放过?”

“不过,‘践土之盟’也的确是我想要的。而且此盟会的规模一定要比20年前齐桓公主办的‘葵丘之盟’更加盛大,方才合我心意。但是我先不表露态度,当然也不反对此事,只放出话去:我晋的臣子们直接开拔去郑国践土,待一切就绪以后,我会在那里论功行赏,表彰城濮之战的有功之人(避而不谈会盟的事情)。”

图表23践土之盟所在地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嘿嘿笑道:“不管怎么说,你就保持着一副‘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就让郑文公拼命忙活去吧。他得要替你联络天子、说尽好话---如同曹、卫一样,郑国竭力夸奖你的功绩,效果当然比晋国自吹自擂要好。”

“另一方面,郑国也要派出无数使者,用以联络天下诸侯。他们忙活你晋的事情,得比郑国自己的事情都上心十倍,一切都得干得战战兢兢,唯恐您晋文公不满意。”

晋文公微微点头,道:“最后,践土之盟的确是让我满意的,虽然我从不直说。这体现在三点:一则,践土并不在晋国之内,我也不是自己要封自己为霸主;而是众多姬姓兄弟要捧我为霸主,并宣示天下。我连东道主都不是,只不过应郑国邀请而来,这表明我晋不会像齐国、楚国那样,硬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以德服人。”

小武恍然道:“相比之下,葵丘之盟是举办在齐国自己的土地上的,齐桓公不免有一点花钱买大家吆喝的味道。你连钱都不出,大家还得捧你!足见高明!”

姬重耳微笑道:“二则,葵丘之盟上、虽然齐桓公被册封为‘伯’,但周天子只是派代表前去表彰、道贺,本身并未出席。”

“而在践土之盟上,由地主郑文公接驾、周襄王亲自移驾践土!会盟时由我当众献上楚国战俘和战利品;天子回赠晋国祭祀用的大辂车、礼服,作战用的戎辂车、弓箭,还有美酒、玉器等等。这等风光,就算齐桓公复活,恐怕也会羡慕!”

小武呵呵笑道:“明白了,这真是你的得意之作!虽然都是霸主,但是周天子对你的态度、同对齐桓公的态度一比照,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你晋总还是姓姬的,是周天子的同姓之国,天子真拿你晋当自家人---在这一点上,齐、楚、秦等异姓大国永远比不了。”

晋文公微微颔首,道:“三则,亲自来参加践土之盟的诸侯包括了齐、鲁、宋、陈、蔡、郑、卫、莒等国。看起来跟葵秋之盟大致相当,但就是差了一个晋国。也就是说,当年齐国称霸,我晋并未前去捧场;但如今我晋称霸,齐国却前来奉承。”

小武点头微笑道:“明白了。齐国之霸,并不能向晋国发号施令;而晋国之霸,却可以向齐国表露上手姿态。你说的这三点确实厉害,足以使你完美登上春秋第一霸主的宝座!”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参加践土之盟的诸侯里怎么没有秦国?难道你的老丈人秦穆公生病了么?”

姬重耳微微一笑,摇头道:“不知道嬴任好生病了没有。但他是真生气了,而且是生闷气---他以前一直小瞧了我,城濮之战中让白乙丙带兵前来配合作战,也只是想捡便宜而已。没想到我晋一战而平天下,居然就此确立了霸业。”

“秦穆公只觉得自己几十年来的努力,到头来就是为我晋做了嫁衣裳而已。但是他再生气我也没办法,要知道我从未公开表露过自己想当霸主,并不跟他明抢风头。至于郑国力捧、天子驾临,都是他们自愿的,不是我强迫的。那嬴任好失去了争霸的机会,自也不该怪在我的头上。”

小武忍俊不禁,道:“你说的都对,‘得了好处还卖乖’,所以秦穆公更加要气出内伤的!”

晋文公捋须道:“不过,我晋众位卿家都在怒斥秦国,居然不派人来参加践土之盟---明摆着不给新任霸主面子!希望我在盟会结束后便向秦国问罪。就连齐国使者也假装糊涂道:我们都来了,怎么秦国没有人来啊?不是还有‘秦晋之好’吗?谁不来,秦国人也不能不来呀!”

小武嘿嘿直乐道:“齐国使者阴阳怪气地说话,是想挑拨晋、秦之间动手火拼呀!反正秦穆公自己落人口实,怪不了别人。”

姬重耳微微点头道:“但是我还不至于这么快便向秦国翻脸。无论是出于情义、还是利益,我都欠秦国很多---所以还是再给嬴任好一次机会,他肯定会想通的!”

“当年底,我召集了所有盟国再到温邑开会---这才是我当霸主以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讨伐有罪之国。这一次秦穆公仍在被邀请之列---他果然已经想通了,第一个率军前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