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浣洋诀2.5.18“超级大学”实验---“国之重器”的未来
2.5.18“超级大学”实验---“国之重器”的未来
小武挠了挠自己的头皮,道:“那到底中国应该如何去面向未来,建设自己的高等教育事业呢?目前的道路到底正不正确?又能否批量产生出大师来呢?”
八角捻须微笑道:“这就是你考虑教育的终极问题吧?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以中国教育部为核心的高教事业,毕竟解决了改革开放40年来需要的人才问题,这还是卓有成效的;另一方面,就培养面向未来的大量中国大师这个目标而言,目前的高教探索还是很不够的。”
小武点了点头,道:“这两方面的总结,我都同意。但是你觉得如何才能解决好第二方面的问题呢?”
八角笑道:“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也不难。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以‘中国教育部为核心’---这种高教是否足够强大?还是已经超出了教育部的能力范畴?”
“事实上,教育部对总计千余所中国大学的管辖,基本都着眼于‘战术层面’。而培养面向未来的大师这种事情,则是‘战略层面’上的需求。”
小武恍然大悟,喜道:“原来是这样,教育部是搞不定国家的这种战略需求的!我明白了,这就好像当年的‘两弹一星’工程那样,虽然属于国防范畴,但不可能仅由兵工系统来完成;必须由最高领袖出面,整合全国的资源才有可能成功!”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道:“对于不同的大学来说,需要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不同使命,然后有的放矢地发展,长期坚持、方可有成。就如同当年俞大维他们按计划派出各类杰出人才去国外深造那样,看似飞去各处毫不相干,但是章法井然、精神不散,如此若干年后便拥有一批大师来完成各项超级工程了。”
小武赞道:“就是。当时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归国大师们还是圆满完成了‘战略任务’,迅速让中国在几乎所有重要国防科目上,追上世界前列。这就是他们一代人的使命,也终于完美达成,我们后辈是万分敬仰、永远跟随。”
八角笑了笑,微微摇头道:“完美不完美的,先别急着下结论。科学的研究永无止境,永远不可能说完美了。”
“比如当年高层讨论项目的时候,钱学森力排众议,要求集中精力研发导弹,暂时放弃研发飞机、航空发动机等等---这决定了中国国防工业许多年的战略路线。只是有其利必有其蔽,其后数十年中国虽然拥有了许多战略战术导弹,但是各种飞机和发动机却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是故现在还要拼命补课。”
小武大为讶异,道:“还有这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八角捋须笑道:“因为导弹的研发要比飞机简单。飞机是要重复使用的;而导弹是一次性的、管发不管收,并且导弹只要能打中就行,其它要求可以粗糙些没有问题。所以,在中国金钱相对短少、技术相对落后的时候,钱学森的想法是正确的、可行的,利于集中资源先在容易见效的方面力求突破---不过因此也导致了飞机以及航发等方面相对更加落后。”
“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每个重要的战略领域都不放弃、当然就更好了,对吧?在今后呢,还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当科技战略出现分歧的时候,需要议定主次顺序,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策略。可是谁又能做这种决定呢?做错了决定怎么办?”
小武深吸了一口气,道:“不错。这些决定的确是教育部连碰也不敢碰的事情,他们最多只能负责执行而已。”
八角哂笑道:“当然,国家领导人应该负责这样的战略决策。不过,他们还是依赖于高教界给出的建议;而高教界自来就本位主义严重,并且钱越多分歧越大。”
小武紧缩眉头,道:“确实如此。那这种问题如何解决?”
八角呵呵笑道:“纵观世界各国的高教试验,还是印度的探索结果比较能给出合适的建议。印度的大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iit和其它印度大学---就是因为他们各自肩负的使命不一样。”
“在这一点上,中国完全可以虚心效仿印度的iit,建立一些特殊的超级大学。并且要让这些个大学明白他们的使命是战略性的,与培养社会主义螺丝钉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此能持续个几十年,则很可能会批量产生大师的。”
小武睁大眼睛,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中国不是已经有一些培养先进大学的计划了吗?而且国家也为此投了不少钱,并且也倾斜于少数顶尖高校?还有教育部的千人计划等等……”
八角捋须摇头道:“看起来是没错。但中国虽然已经重视了这些方面,也投入了不少钱,但是领导力不对、格局也不大,所以很容易事倍而功半。”
“不能说巨额的投入完全打水漂吧,但效果往往还是局限在战术上。长此以往,在战略上的巨大损失可能是难以弥补的。”
小武咧嘴道:“那好吧,我们也从头开始、建立超级大学,但这如何进行呢?老百姓认可吗?招生能确保招到最优秀的年轻人吗?”
八角呵呵笑道:“当你想做的话,其实也不会太难。但中国的国情毕竟跟印度有所不同,可以先建设3所超级大学试验一下。建议选择以华东地区为核心,等过些年看看,若是效果显著,可以再行扩展到北京、武汉等地的核心高校。”
“但是首先一点,这些超级大学必须脱离教育部的领导,可联合托管于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等等国家研究院机构。要建立专门的‘超级大学委员会’进行公共自治式的管理,负责委任校长、学术委员会成员等,以及批准如何使用政府支给的巨额投资。”
小武微微有些惊讶,思索道:“那么这些新式大学可称是‘院属超级大学’了?跟以前的‘国立大学’也好、‘部属大学’也好,都不一样了?你觉得可以在华东地区先试建3所?那么具体怎么建设呢?”
八角大袖一挥,两张白纸便直接从袖筒之中飞出,从空中飘飘摇摇地缓缓落下,小武连忙伸手接过一看,是三超大学的拟建蓝本列表。
图表48三所超级大学拟建蓝图规划表
【一期目标:“三超”分校覆盖所有省、市、直辖区】
小武刚看了几眼,便赞道:“交通大学几乎是个现成的超级大学啊!”
八角捋须笑道:“交通大学原本就是交通系建立的,并且分布在全国多个地方。他们相互之间都有些血缘关系,而且有些校区历史上也搬迁过多次。”
“所以,交通大学的确是建设中国超级大学最现成的胚子。你只要把所有交通大学全部合并起来统一建设,并且在历史上所有交通大学待过的地方都建一个分校,那么它在地理分布上已经基本成型,无需在规划上动太多脑筋了。而另外两所超级大学,在考虑地理分布的时候,正好优先填补没有交通大学分校的区域。”
小武点了点头,突然笑道:“按你这个三超大学的规划蓝本,是从教育部管理的高校名单上、一下子就划走了7所一流高校啊!包括了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当然,建设超级大学肯定需要巨大的基础投入;但若真能实现将这7所当前的一流高校作为三所超级大学的建设基石,教育部岂不元气大伤、心痛无比?”
八角捋须笑道:“建立超级大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将有关高教资源同教育部的管辖相剥离,交给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等联合建立的委员会进行托管。之后这些‘院属’超级大学将实行‘公共自治’。事关国家长远战略,教育部又怎能从本位主义出发而否定之呢?”
小武摇头轻笑道:“依我看教育部肯定是反对的。但是,这种级别的战略决策本来就必须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来拍板的,教育部应该只有执行的份儿---反对无效!”
八角微笑道:“但反过来想想,除去几所超级大学不用教育部操心以外,教育部依然还有一千余所大学的杂事要管。例如,所有民族地区的大学生都需要通过中文水平合格考试,否则不能毕业。这个应该教育部去管吧?以前,一些大学生只需要民族语言考试合格就可以毕业---要改变这个现实也并不容易。”
小武一震道:“你是说,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中文不合格就不准毕业?---就如同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英语四级考试必须通过,否则不发学位证书?”
八角点头笑道:“正是。还有,中国有众多的足球学校、体育学校等等,他们的学生文化课谁来保证?要给那些体育学生足够的文化教育,那么即使中断了体育方面的发展,学生依然可以回到普通的高等教育轨道上,还有机会学得一技之长。”
“不然的话,那些足球学校、体育学校成材率又很低,最后用不上的人岂不是给社会制造了很多问题?换个角度说,给他们第二次深造的机会,也是给未来社会解决了一些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些---才是教育部应该探索的本职工作。”
小武连连点头,道:“没错。教育部本身的事情还多了去了---它完全应该操心它应该操心的事情。而超级大学的意义同这些事情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教育部要懂得放手‘超大’、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好的选择。”
八角捋须微笑道:“这三所超级大学雏形呢---是我考虑到中国大学的现实状况,以及一些高校之间的历史渊源,规划出来的建设蓝本。相信按照这张表格进行逐步合并以及建设,阻碍的力量应该相对较小。”
“每一所超级大学的试点、都以两三所目前一流的大学作为基础,然后向选定的各省地点逐渐铺开来建设。每所‘超大’的初级目标就要让分校覆盖10个省以上,且基本互不重叠---这是为了让各省的顶尖高教能力迅速看齐。”
“不过,表格上填问号的分校之区域都还未想定,可以组织管理委员会与三超大学共同讨论决定,也可以从总体出发进行微调。---这个还只是一期工程的试验,目标要使得‘每个省至少拥有一个高质量的超级大学分校区’!”
小武犹豫道:“但你将目前最有名的北大、清华两所高校排除在超级大学之外,莫非是为了试验的稳妥起见?”
八角捋须点头,呵呵笑道:“先留下北大、清华,正好可以给三超大学的试点做个比照。十数年之后,再看看超级大学建设的一期工程效果如何?”
“如果一切效果较令人满意,人才出现井喷之势,那么再扩展二期工程。此时可以进一步扩展超级大学的校区,甚至再建几所新的超级大学,将3超提升为5超或是更多也未尝不可---目标是‘每个省至少拥有两个超级大学分校区’!”
小武点头道:“明白了。到了二期工程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北大、清华,以及剩下的一些强校也纳入到超级大学行列中去。如果二期工程目标是每个省至少拥有两个超级大学分校区的话,那我看至少还得添加到五超大学才行。”
“所以,现在的这张三超大学建设蓝图表格,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需要思索、探讨、以及其它方面的努力还多着呢,真正建立超级的‘综合研究性大学’---这样的宏基伟业、完全应当倾全国之力来推动!”
八角点头道:“只要这个‘超级大学’工程、能够建设得像个样子,那么国际前端研究的人才,就会集体涌现出来。到时候各种科技奖项的获取、论文发表数量,中国将不再落于人后---也不会总听见中国哪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