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欲哭无泪 - 宅男穿越在重生后 - 紫阳丹霞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42章欲哭无泪

谁能想到,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崩溃起来会如此之快。

范伟进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dl系就会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把老三股的法人股股权悉数质押,然后就是彻底崩溃。

他其实也有点担心,事情发展太快,会不会影响到stzy进行资产重组。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11月17号,《财旧》刊登了一条题为《dl系资金链紧绷》的预测性文章,随后各大媒体也纷纷转载。

范伟进这次真的是欲哭无泪了,他知道,事情很有可能搞砸了,而始作俑者就是他自己。

他清楚地记得,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摧毁了dl系羸弱的资金链,最终导致dl系的全盘崩溃,悲催的是,文章面世的时间和历史上相比,整整提前了三个多月。

而这篇报道的作者,正是京大经济管理学院的前院长,颜智杰教授。

范伟进有个习惯,只要是股票交易日,他每天中午都会去学校里的电子阅览室上一会网。

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每次待的时间一般都不长,短则十几分钟,最长也不过半小时。

严沁开始还有点担心,怕范伟进跟她表弟一样,沉迷网络游戏,她自觉有义务监督,所以每次都跟过来。

范伟进知道,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事,还是得买台电脑。

不过目前也只能想想,他现在手头也不宽裕,一台笔记本动辄上万,配置还不咋地,只能过段时间再说。

范伟进直到18号中午,才看到颜教授的文章,时间已经晚了一天多。

没办法,如今的主流新闻媒体还是电视、报纸、收音机,网络媒体还没完全发展起来,滞后也在所难免。

无一例外的,几大网络门户都在首页头版头条的位置,全文转载了颜教授署名的《德隆资金链紧绷》,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范伟进心里满是苦涩,这回是真的出岔子了。

他以前没看过具体的内容,可这个标题却是清楚地记得,没办法,颜教授的这篇文章后续的影响太大了。

03年,对twx来说,无疑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短短几个月时间,dl系旗下的所有企业,先是被银行断贷,接着又是强制催收,twx辛苦建立的融资渠道直接被斩断了一大半。

更严重地是,dl系旗下的金融公司,四季度有一大批理财产品需要兑付,面临的资金缺口是一个天文数字。

范伟进知道,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运转的话,dl系最终熬过了当前这道坎。

当然,twx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dl集团也是费尽了心思,先是接着悉数抵押了老三股的法人股,然后又把完成资产重组的stzy出售套现,最后甚至卖掉了位于沪市的总部大楼,这才勉强把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应付过去。

可这也仅是解了燃眉之急,dl系资金链的危机并没有丝毫减轻。

相反,随着一连串不寻常的举动,dl系的资金问题逐渐暴露于人前,旗下的融资渠道逐渐枯竭。

二哥范伟杰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据说dl系最困难的时候,twx甚至还从南方拆借过高利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结局可以想见。

最终,在04年3月份,颜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德隆资金链紧绷》的预测性文章,一举让早已病入膏肓的民营巨无霸dl系彻底崩溃。

可惜,这次危机提前到来了。

范伟进心里清楚,由于他的提前介入,dl系这次铁定是在劫难逃了。

dl系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追根究底,问题就出在资金链上。

twx太膨胀了,短短五六年年时间,dl系的规模扩充了近千倍,步子迈得太大难免会扯着蛋,扩张太快资金难免会出现问题。

二哥检索过dl系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有点惊人。

dl系擅长“短融长投”,通过旗下控股的金融公司,以高收益为代价,募集了大量的短期融资,用来进行企业并购,连环投资。

这种操作,无疑是相当危险的,而且这些投资,短时间内肯定不会产生足够的利润来补贴利息损失。

为此,dl系是想尽了办法。

他们不断地抽调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或者抵押贷款,或者违规担保套取资金,来补贴融资的损失,这才勉强维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这么做无疑是很危险的,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果不其然,由于银行全面断贷,dl系的资金来源被切断,头寸吃紧,挤兑风潮近在眼前。

范伟进知道,因为这回提早发动,twx原本的应对策略,现在肯定是行不通了。

dl系的旗下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才刚刚开始,stzy的重组方案还没获批,沪市的总部大楼的出售计划又被自己捅了出来,想来短时间内肯定是卖不出去了。

范伟进可以确定,dl系这次肯定是熬不过去了。正是由于他的介入,颜教授才提前放出了那篇文章。

他仔细读着《dl系资金链紧绷》,边看边琢磨,越读越是心惊。

颜教授毕竟是专家,写出来的文章论据充分,自然不是范伟杰这个新手可比的。

在文章里面,颜教授从学术角度,仔细剖析了dl系“产融结合”的优点和弊端。

他在文章里提到,dl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盲目扩张,完全无视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刻意忽视了自身的造血能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颜教授同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的证券市场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问题。

企业忙于制造题材在股市“圈钱“,就不会深化产业改革,也没有动力去改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

长期下来,就造成了实业产业逆向淘汰的怪现象。

专心搞实业的被玩金融的并购,大量民间融资进入实业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扩张,短时间内催生了大量的重复建设。

这就必然会催生大量经济泡沫的产生,而dl系近三年的发展,无疑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