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父子同为将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韬文略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9章父子同为将

从上郡逃出来的官兵跑到邻郡,报告军情。邻郡不敢怠慢,举起烽火,一时间匈奴入侵的消息传遍关中大地。

骊山烽火台的浓烟滚滚升空,长安城头的守军第一时间看到眼里,立即把紧急战报送到皇宫。

皇帝刘恒自继位以来,四海宾服,上下翕然,突然遇到匈奴犯境,心里一时难以接受。

不用谁通知,群臣早已在未央宫聚齐,即使那些平时称病在家的老臣,也都想法赶至未央宫政事堂,随着三声响亮的鞭声,刘恒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丹墀,静静地坐到皇帝的宝座。

丞相灌婴领着群臣叩头行礼,然后文左武右,立在两厢。只见他首先站出来,朗声禀报:“陛下,匈奴右贤王率部三万,攻入上郡,据上郡突围出来的官兵报告,上郡几千名官员、士兵已被他们残酷屠戮,当地的百姓也被他们掠为奴隶,房屋被烧毁无数间,牛、羊、马损失不计其数。”

听了灌婴的禀报,刘恒愤然而起,激怒地说:“匈奴真是禽兽不如,汉朝每年送给他们大量的丝绸、粮食和酒,然而他们却不知礼仪,屡次侵犯边境,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匈奴虽然势力强大,汉朝不具备大规模反击他们的条件,但也不能让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横行。”御史大夫张苍捻着银白的长胡须,用雪白的牙齿咬着紫红的嘴唇,十分生气而又不失睿智。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不把匈奴的威风打下去,他们什么时候想来,就什么时候来,想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陛下会被他们弄得焦头烂额。老臣早想与他们大干一场。”东阳侯张相如捋起衣袖,一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杀鸡焉用宰牛刀,老臣早想带一支兵马,与匈奴大战三百回合。”棘蒲侯柴武一拍胸脯,怒睁双眼,血热胆壮。

“陛下一声令下,本将自当出征。”曲周侯郦寄不甘示弱。

刘恒看诸位将军纷纷请战,血脉里的血液流速加快,面向灌婴,急切地问道:“卿是出将入相的豪杰,见多识广,如何应付此事?”

经皇上这么一问,灌婴豪气冲天,主动长缨请战:“匈奴出兵三万,臣愿率精兵五万,为陛下分忧解难,灭此来犯之敌。”

刘恒摇摇头,担忧地说:“五万太少,匈奴兵凶悍,我军不可小觑。”

灌婴看着皇上,心说五万太少,你准备拨多少?刘恒看透他的心思,笑了笑,慷慨地说:“朕拨给你八万五千人,几乎三倍于敌,如何?”

“如果是这样的话,臣胜算更大。”灌婴笑了,信心更足。

刘恒从御案拿起虎符,走下丹墀,来到灌婴的眼前,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把虎符亲手交给他,语重心长地说:“灌丞相,救兵如救火,卿立即统领大军,赶赴上郡,把右贤王驱出塞外,如能全歼更好。”

“臣遵旨。”灌婴一边答应,一边请示刘恒:“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臣请冯敬将军担任运粮官,保证军需开支。”

刘恒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一切为了前线,朕会亲自过问粮草供应,沿路如有怠慢,定斩不饶,同时朕会亲自赶到前线,犒劳参战将士。”继而,他转向御史大夫张苍和大将军柴武,平静地说:“卿等是朕的股肱大臣,留守京城,张大人署理政务,柴将军署理军务,各司其责。”

两位老臣不约而同地答道:“陛下放心。”

刘恒扭过头,看一眼壮武侯、卫将军宋昌。宋昌会意,一个箭步,走上前来,声如洪钟地喊道:“陛下,不知对臣有何吩咐?”

“大乱之时,不仅要严防外敌的侵略,同时也要提防内部奸臣作乱,南、北两军担任京都防卫,责任重大,望卿睡觉的时候睁着一只眼睛。”刘恒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意味深长地说。

宋昌一向胆大心细,当然明白皇帝的用意,连忙保证说:“臣日夜巡逻,不敢懈怠,请陛下放心。”

一切安排妥当,刘恒重新走上丹墀,神态凝重,一字一句地说:“诸位按照刚才分工,各自准备去。”

灌婴揣着虎符,坐上马车,马蹄哒哒,回到相府,开始调兵遣将。儿子灌何听说父亲挂帅出征,眉梢挂满喜悦,骑上马,也不给别人说什么,风驰电掣赶回相府,把马系在木桩上,咚咚咚一阵疾步,走到父亲平时署理公事的大厅。

与往常稍有不同的是,此时大厅的门口多了两个把门的士兵,其中一个士兵与他比较熟悉,看到他,啪的一个立正,严肃地说:“少将军来了,大帅刚才吩咐,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包括我吗?”灌何指着自己的鼻尖,厉声问道。

士兵点点头,轻声说一句“少将军不要为难我”,言下之意很清楚。

灌何进不了门,不耐烦地原地踱步,不停地搓着双手,就在他急躁不安的时候,只听里边传来一声浑厚的声音:“让他进来吧。”他瞪一眼把门的士兵,戏谑:“你个小屁孩,连我都管。”

士兵笑着说:“对不起,少将军。”

灌何走进大厅,只见张相如、柴武、冯敬、郦寄等将军身穿铠甲,佩着宝剑,正围着他的父亲热烈议论军情。他走上前去,大声说:“爹,此次打匈奴,让孩儿当先锋吧。”

“嚷什么嚷,都这么大了,还学得毛手毛脚!”灌婴坐在一张檀椅上,眯着眼睛,看着儿子,只见儿子虎背熊腰,浑身好象有千斤的力气,一边看,一边用训斥的口气说:“即使你老子是皇帝钦封的主帅,也不能徇儿女私情,再说,让你当先锋,你有多少实战经验?”

“孩儿实战经验是少了些,但孩儿枕戈待旦,日日习练武艺,也称得上弓马娴熟。”灌何不服气地说。

灌婴瞪起双眼,严叱道:“越说你越带劲,兵者凶事,你太不知深浅。”

东阳侯张相如看不下去了,劝住灌婴:“灌丞相,你对灌何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也不能把他看得太扁,我是看着他长大的,我看这孩子行,可以大用。”

棘蒲侯、大将军柴武笑着说:“灌丞相,没给匈奴干上,倒先给自己的儿子干上了。”

“随你们怎么说,本帅心里有数。”灌婴沉下脸,不客气地对儿子说:“你当先锋不行,当个副先锋,似乎可以考虑。”

一听事情有转圜的余地,灌何马上喜上眉梢,高兴地说:“正副先锋无所谓,只要能冲锋陷阵,驱除匈奴,为死难的同胞报仇,为国家出力,我就心满意足。”说罢,转身就要离去。

“慢走。”灌婴喝住他,叮咛道:“张孟将军骁勇善战,是这次北征的先锋,你去找他报到,记住,凡事要多向他请教,不可鲁莽和造次。”

“儿子记住了。”灌何此时方才理解父亲的苦心,风风火火走出大厅。

灌婴看儿子出去,笑着说:“犬子让大家见笑。”

几位将军哈哈大笑,纷纷翘指称赞:“灌何这孩子遇事敢于担当,丞相后继有人啊。”

灌何从相府出来,翻身上马,纵马飞驰,直奔兵营,来找张孟,两个卫兵吆喝着坐骑,紧紧跟随在他的马屁股后边。

张孟何许人也?值得灌婴如此看重,原来张孟是颖阴(河南许昌)人,因作战勇敢,为人讲义气,素来为灌婴倚重,此次北征匈奴,灌婴挑选他为先锋,并让自己心爱的儿子灌何做他的副手,说明他在灌婴的心目中举足轻重。

灌何来到营房,打听当值的小校:“张孟将军现在何处?”

当值的小校向北一指,爽朗地说:“听说匈奴人侵扰边境,张将军正在操场抓紧训练人马,时刻准备开拔。”

“谢谢小老弟。”灌何把马交给卫兵,甩开大步,朝北走去,没走多远,便来到视野开阔的训练场,看见一群群战士舞枪弄棒,闪展腾挪,练得热火朝天。

西北角上,一群战士围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只见他目若朗星,猿臂狼腰,娴熟地舞着一支长槊,时而像蟒蛇出洞,时而像梨花飘雨,时而像飞雕扑兔,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灌何看得入迷,不由心痒,从旁观士兵手中接过一枝长枪,跳入圈中,与中年男子比试,两个人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大战五十个回合,不分输赢胜败。

战士们连声喝彩,训练场响起阵阵掌声。

两个人斗到深处,那中年男子故意闪出一个破绽,跳出圈外,朝灌何一抱拳,抱歉地说:“少将军,多有得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