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出手
“等等,”这是开口的人是坐在驾驶座上的张瑾,他眼睛直直注视着前面女人将要面对的一切,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
“还等什么啊?难道我们就这样坐在这里,看着一个小姑娘顶在前面?”石磊语气很冲,显然情绪已经不能平复下来了。
“张瑾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这次开口的人竟然是项寄北,男人清冷的声线下掩藏的是一颗同样为关陶陶而担忧着的心,只不过他要更冷静一点。
“是的,我就是不是说让我们都躲在车上不管陶陶,”张瑾感激于终于有人理解他了,连忙继续解释道,“我的意思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的手?”
“谁的?”
“瑾哥你是说,桃子姐的手么?”
在石磊问出问题的同时,小君也出声答道。
张瑾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觉得她看上去是在给我们打着什么手势。”
被男人这样一说,石磊小君以及一直在心中紧张女人的项寄北不约而同的把视线以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了女人背在身后的双手上。
由于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想看的仔细清楚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像苏怀君以及石磊这样的近视眼来说——
“太远了,我眼神儿也不好,什么都看不清,”石磊也是因为非常担忧关陶陶,所以有时候说话会变得稍显焦躁,在这一点上,大家也是都能够理解包容的。
“我也看不太清。”虽然尽力的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但是苏怀君能做的,也只是承认他的近视程度也不比石头哥低多少而已。
倒是项寄北,同行的人除了项寄北的眼睛视力很好没有问题之外,其他人似乎都是看不太清楚女人正在做出任何手势动作。于是乎,全车人的希望就这样寄托在了项寄北的身上,似乎只有他可以看清楚不远处的女人在悄悄打着什么手势。
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视力好可以看清关陶陶的动作之外,关于这些手势背后的涵义可以不夸张的说,关于这些,只有项寄北他一人才知道。
关陶陶做的那些手势,全都是当年她在大学和齐川两个人做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时才会用到的,一开始他也只是偶然见过几次,没想到之后他自己也加入了这两人的行业,等到了毕业实习的时候,终于在考古队被这两人带的融会贯通。
可是,这女人现在做这些手势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一车的人,除了张瑾她也是昨天才刚刚遇见的。而张瑾,项寄北暗暗看了他一眼,显然张瑾并不能看懂女人正在做的手势——
“她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啊?让我们帮她?还是怎么样,真是急死人了……”张瑾此时说出的话也正好印证了刚才男人的揣测。
关陶陶的这个手势,是做给他一个人看的。醒悟到了这一点的项寄北此时眉头皱的更深了,他们曾经的恩怨在这一刻仿佛化为乌有即便是暂时的。男人深知自己不行见到女人出什么事情,但是关陶陶现在正在背后反反复复比划着的手势,非常简单好认——
“不是的。”从刚才开始就已经沉默了许久的项寄北此时突然开口否定道,一时间车上其他人的目光突然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男人却像是毫不在意一样继续说道,“她不是这个意思,她做的这个手势的意思是‘不要动,不要过来’。”
项寄北的声音低沉,像是在压抑着什么一样,他此刻的心情也的确十分的沉重,他大概知道女人的用意,不想让他们卷入其中,所以愿意只身涉险。但是,关陶陶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他们这一车的大男人被一个小姑娘这样子保护,心里会有多好受么?
这些话项寄北没有说出口,他在心里疯狂的想要把车外的那个女人骂醒。不光是他,车上的其他人听了项寄北解读完的手势涵义也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想来在这种危急关头被这样子保护的感觉都不太好消化吧。
“你怎么知道这手势是什么意思的啊?”问这话的人是张瑾,他也是关心则乱。
关陶陶的突然就范下车,一时间让张瑾慌了手脚,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其实他并没有想要质疑或者攻击项寄北的意思。不过好在,对方也没有想要深究他话中毛病。
“我们以前是同学。”项寄北因为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车前面被那群不良分子包围着的女人身上,所以只是下意识的刚出了这个简单的解释。
事已至此,车上也没有别的人还准备再反驳或者质问什么了,只不过,大家对于关陶陶这样的决定,都十分的担忧。
就在这时,项寄北一直注视着女人背在身后不停打着手势的手突然停了一下,然后,他发现女人换了一个新的手势——
时隔八年,关陶陶在心里暗暗担心,不知道项寄北还会不会记得这个手势的含义,但是眼下的她显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她忍住心里的惊慌,再次在身后把这第二个手势打了两遍。
“阿陶的手势是不是变了?”此时,发现女人换了手势的人已经不只是项寄北一人了。张瑾突然转过头来,急切地望向男人追问道。
“嗯,是变了,”项寄北此时也在此确认了一遍,回答道。
他竟然还记得!项寄北在心里这样感慨道,时隔多年,原来这个女人给自己带来的印象竟然如此的深刻,下意识的,男人牵了牵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你这是笑什么呢?快说啊!”一旁的石磊已经不能再等了,当然,他也是说出了车上其他人的心里话。
“这个手势的意思应该是‘电话,打电话’。”项寄北微微蹙眉,揭晓了答案。不过手势固然可以传递讯息,可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传递的信息非常简洁,所以有时候,比如现在就很考验接收信息人和传递者之间的默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