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脾气
方离倒也习惯了,毕竟人家有能耐,b格也高,他现在的地位很尴尬,就像是跟在老大后面的小喽啰,唯其马首是瞻,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孔子还不耻下问呢,方离对这方面又不懂,装孙子当学生有什么值得羞耻的呢?
至于这次要去见的人,杨安也提前透了透底细,他说这人你一定很熟悉,但却不一定认识。这可把方离整糊涂了,这就好比当年德国准备横扫法国时,希特勒一纸电令:对面的高卢弱鸡是我们的敌人,可是你们不准进攻,这叫什么事?
熟悉又不认识的陌生人,方离对这个神秘人更加的感兴趣了,根据杨安介绍,他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区里,那栋楼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已经显露不出往日的荣光,显得有些破旧不堪了。
“这里就是么?”方离捂住了鼻子,这里由于道路太过破旧,坑坑洼洼的还有积水,连扫垃圾的车都不愿意一天来一次,隔着两三天才过来一趟,这垃圾堆满了角落,在太阳的烘烤下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不时有流浪狗和流浪猫过来寻找食物,嗡嗡的苍蝇叫就好像一架架俯冲的斯图卡轰炸机,千万声音汇聚在一起震耳欲聋,让人的心都有些嘈燥起来了。
“恩。这是老房子,环境比较差。”杨安也捂住了鼻子,以一种厌恶的眼神看着这堆垃圾:“每次来都没人清理。”
二人在晾满衣服的小巷里走了许久,才转到一扇破旧的楼门口,杨安轻轻地推开那扇门,走上三楼敲门问候:“故友在么!”
“怎么又是你!”只听门内传来了叫骂声,还有些难听:“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这次又想拿什么来祸害我?”
人还没见到,话就先骂上了,这人是够粗犷的,在方离的脑海里实在是想不到有这样的人。
“好了,先把门打开再说。”杨安再次敲了敲:“知不知道把客人拒之门外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礼貌,和你还需要讲礼貌?”门忽然一下打开了,里面是个敷着面膜的女子,她先是看了一眼方离,随即冷笑道:“咋的,带人砸场子是吧!”
“诶呦我的大姑奶奶,我哪敢啊!”杨安先是将那女子扶进房里,然后义正言辞的说道:“我这次来是有事相求。”
“诶呦,你也有求人的时候,我可不打算帮你。”那女子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杨安道。
“别啊,你怎可如此无情。”杨安再三恳求,那女子总算是松了口:“得了,也算我心太过慈悲,你这小子又惹了什么灾祸。”
“没啥,只是想求你帮个忙。”杨安谨慎的说道:“最近这座城市经常发现人员无故变成痴呆的事,我觉得其中有蹊跷,可是找不到证据,我想请你帮忙看看。”
“恩.....供奉有么?”那女子思考了一番,忽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这关系还需要供奉?”杨安的脸色大变。
“那可不是,没有供奉我们吃什么?”女子笑呵呵的说道:“现在经济不景气,我们都领不到上面给的工资了,这要是不搞点外快,还不得饿死。”
“不是吧。这么可怜的么?”杨安白了她一眼:“连工资都收不到了,boss还没有low到这个地步吧。”
“兄弟你没睡醒吧,现在boss还有个卵用,现在的公司可不比以前了,当时那是富得流油,高薪红包加奖金,可现在你看看,现在是穷的都快要当裤子了,像我们这类的低级雇员,都快要砸锅卖铁卖肾了。”女子不停的吐槽着,一副怨妇的样子,让方离很是不舒服。
“哇,真的是穷途末路了啊。”杨安摆出一副很惊讶的样子,然后迅疾回到一本正经的模样:“可是我还是没带供奉。”
“哼,那此事免提。”女子气呼呼的转过身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你还是这么贪。”杨安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里面的钱够你花很久了。”
“这才像话么!哪有找人干活不给钱的。”女子见了银行卡后喜笑颜开,然后说道:“我先准备一下,毕竟很久没用了。”
“哼,提前说一句,你要是算不出来这些钱我都得拿回来。”杨安看了看女子:“都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现在可是提前把钱给你了,你这货不得保质保量啊。”
“放心吧,我还没low到那种程度。”女子笑了笑,进了卧室门并反锁住了。
这房子里的布置并不是很奢华,装修上属于那种较为平民的,估计总花费也不会超过十万元,客厅里的家具并不是很多,最明显的还是三张椅子和一张桌子,其余的便不值得一提了,从这家的装修来看,这似乎是一家家境较为贫寒的穷人家。也是,这片地方大多都是这样的人,不然早就拆迁重建了。
“诶,你这是什么装扮。”女子从房里出来了,她的面膜已经卸下来了,这是个较黑的女孩,想必是被太阳晒久了,说好听点叫做古铜色,说难听点就是挖碳工人。
她穿了一套白裙,将其肤色衬的黝黑,堪比非洲黑叔叔,惹得杨安捧腹大笑:“你自己什么样心里没点b数么?黑的和块碳似的,走在路上别人还以为是包公转世呢,穿什么不好非要整白裙子,诶呦,笑死我了。”
“不许笑。”她气呼呼的说道:“你这叫没品位,地底下的乡巴佬。”
女子咒骂了杨安一顿,然后径直走向了客厅的桌子,只见她一挥手,那玩意便变了个样,居然成了一神坛,上面有铜钱和龟甲,显然是用来占卜的。
这种技术在上古时期特别普遍,当时的人迷信鬼神,在夏商周三代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正所谓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商朝时好用龟甲兽骨作占卜,并以此衍生出了甲骨上的文字,这也为后世研究殷商文化起了一个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