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蓝
蓝。清幽,静谧。
爱着蓝。与生俱来的神秘。在学院顶层平台,拍摄下夜景。艺术性的建筑,天和窗里撒满蓝光。妖媚的很。它很静,很柔美,很清丽。恰似蓝色绸缎,摸上去凉的,滑的。贴心贴肺的柔软。那晚,站在平台之上,秋风徐徐,吹动了天上的蓝缎子。如海,微微荡漾。忽然想到巴黎圣母院,一个神秘雄伟的建筑,在夜色里,一定悬挂一扇扇蓝色窗扉。卡西莫多,那个相貌丑陋,内心美丽的人,是否幽灵般穿行在圣母院每个角落,守护心中的女神。冰冷、坚硬的建筑里,悬挂一片片蓝。那是男人坚韧躯壳下的柔软么?
清丽的蓝,惊了我的眼。夜是黑色么?不,不是。她是蓝。黑色太抑郁,太低沉,压得内心喘不过气。镜头下,天露出本色。她是黑暗外衣裹藏下的蓝。登高望远,她在暗夜里散发幽微的蓝光。蓝色的夜,无法抗拒的美。我不叫她黑夜。黑,邪恶,丑陋。我不想污浊如此美妙风景。在这样的静夜里,她是不安的,狂乱的。不住地在心里游荡。蓝月亮挂了起来。月和天开始缠绵。爱情,迷离的味道,一定发生在蓝色的夜里。平静的内心,掩藏一片迷乱。唯有夜,浪漫了爱情。这样的爱情是蓝色的。
蓝莲花。来自雪山之巅,传说中的花朵。她选择高山,钟情寂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她自由,无拘无束,独自开,独自赏。她清高么?是,因为她内心强大。她有清高的资本。不需要赞美,不需要肯定。她独活。任凭风欺雪压,活出自我。
《布列瑟农》是马修·连恩的歌,它是蓝调的。缠绵忧郁的色彩。蓝天下,老式黑色火车,冒着浓郁的白色烟雾,穿过郁郁葱葱的森林,呼啸而去。恋爱中的女子,伫立风中,遥望火车驶来远去,无限凄楚与悲凉。火车载着爱情飞向远方。爱情在布列瑟农里,是蓝的。舒缓、沉郁、凄楚。
蓝调,来源西方。起源美国黑人灵魂乐,赞美歌、圣歌。来自心灵的音乐。它是即兴的,原始的。它呐喊,它宣泄,它是情绪的。
国家大剧院。法国安德鲁的作品。蓝调的。流畅的线条,恰似一首抒情的音乐。蓝,宁静的色彩。蓝调里笼罩着生机。安德鲁说:“外壳、生命和开放,是我设计的理念。”国家大剧院,夜晚,纯净的蓝,生命的色彩,恰似一朵美丽的蓝莲花。蓝色天空,蓝色地球,蓝色海洋……蓝,是永恒,是生生不息。
青花是蓝的,附着在瓷上是静的。青花瓷,是穿着青花的女子从瓷上款款走出,倾诉心中的幽怨。告别深宫庭院,生命自由呼吸。寻一个安稳的男子,相亲相爱,安享流年。
青海湖,忧郁的湖。大地一颗蓝色泪滴。湖里流动着仓央嘉措一首又一首情诗。人们循着青海湖而去,念着他的诗而来: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深爱蓝。在蓝里呼吸,沉淀。在蓝里浪漫,忧郁。她唯美,妩媚。她安静,沉稳。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