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成功学的秘密 - 墨菲定律 - 李原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墨菲定律 >

第2章成功学的秘密

第2章成功学的秘密

洛克定律:确定目标,专注行动

有目标才会成功目标,是赛跑的终点线,是跳高的最高点,是篮圈,是球门,是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所要达成的自己,是奋斗的方向。没有目标,人就会变成没头的苍蝇,盲目而不知所措。没有目标,你终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没有目标,你就很难与成功相见。

人要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活起来才有精神,有奔头。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无聊至极的人,就是因为没有目标。从小就要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地向它靠近,终有一天你会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从小就糊里糊涂,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那这一生也难有作为。每个人出门,都会有自己的目的地,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漫无目的地闲逛,那速度就会很慢;但当你清楚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的步履就会情不自禁地加快。如果你分辨不清自己所在的方位,你会茫然若失;一旦你弄清了自己要去的方向,你会精神抖擞。这就是目标的力量。所以说,一个人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目标”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没有目标,6%的人有目标,但目标模糊,只有4%的人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20年后,研究人员回访发现,那4%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活、工作、事业都远远超过了另外96%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96%的人所拥有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除非你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成为职场中的强者,我们首先就要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走。

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

目标是灯塔,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有了目标,就会有方向;有了目标,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目标要“跳一跳,够得着”

目标不是越大越好,越高越棒,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才最有效。这个目标不能太容易就能达到,也不能高到永远也碰不着,“跳一跳,够得着”最好。

这个目标既要有未来指向,又要富有挑战性。比如那篮圈,定在那个高度是有道理的,它不会让你轻易就进球,也不会让你永远也进不了球,它正好是你努努力就能进球的高度。试想,如果把篮圈定在1.5米的高度,那进球还有意义吗?如果把篮圈定在15米的高度,还有人会去打篮球吗?所以,制定目标就像这篮圈一样,要不高不低,通过努力能达到才有效。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很有才能,得到了美国汽车工业巨头福特的赏识。福特想要帮这个年轻人完成他的梦想,可是当福特听到这位年轻人的目标时,不禁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年轻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赚到1000亿美元,超过福特当时所有资产的100倍。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了,福特不禁问道:“你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年轻人迟疑了一会儿,说:“老实讲,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只有那样才算是成功。”福特看看他,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一个人果真拥有了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是先别考虑这件事,想些切实可行的吧。”5年后的一天,那位年轻人再次找到福特,说他想要创办一所大学,自己有10万美元,还差10万美元,希望福特可以帮他。福特听了这个计划,觉得可行,就决定帮助这位年轻人。又过了8年,年轻人如愿以偿地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大学—伊利诺斯大学。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定得过大,听起来很空洞,没有一点可行性,那这个目标只是一个空谈,永远没有可以兑现的一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汪洋大海积于滴水。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当然也有人一夜暴富,一下成名,但是谁又能看到他们之前的努力与艰辛。在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巴甫洛夫只说了八个字:“要热诚而且慢慢来。”“热诚”,有持久的兴趣才能坚持到成功。“慢慢来”,不要急于求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不断提高自己;不要妄想一步登天,要为自己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有挑战又能达到,不断追求,走向成功。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人能够想到一件事并抱有信心,那么他就能实现它。”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有坚定明确的目标,他就能达成这一目标。坚定是说态度,明确是讲对自我的认识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爱好与厌恶,所以每个人所制定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首先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潜力,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一个明确的把握,经过仔细考虑定出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些人之所以一生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的人生没有目标;有些人之所以总是失败,是由于他的目标总是太大太空,不切实际。因此,想要成功,就要先为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属于自己的“跳一跳,够得着”的奋斗目标。

瓦拉赫效应:成功,要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

经营自己的长处,让人生增值

曾有一个叫奥托·瓦拉赫的人,中学时,父母为他选了文学之路,可一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竟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无奈,他又改学油画,但这次得到的评语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这是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谁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并最终成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

这就是人们广为传颂的“瓦拉赫效应”。

比尔·盖茨,这位赫赫有名的世界级成功典范,令无数的人仰慕不已。他的成功,与他把握住未来的大趋势,尤其是懂得经营自己的强项密不可分。

事实上,盖茨一开始就与伙伴保罗·艾伦看到了个人电脑将改变整个世界的趋势,他们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探讨个人电脑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对这场革命的到来深信不疑。对于初出茅庐的微软来说,“它将到来”是他们的坚定信念,而他们为这将要到来的计算机时代开发软件。虽然他们没想到他们的公司能迅速跻身于世界舞台的前列,并发挥着超凡的作用,但当时他们至少窥见了ibm或数字设备公司这样的主板生产公司已陷入他们自身无法意识到的困境了。“我记得从一开始我们就纳闷,像数字设备公司这样的微机生产商生产出的机器功能强大而价格低廉,那么他们的发展前景在哪里呢?”“ibm的前景又在哪里呢?在我们看来,他们好像把一切都弄糟了,而且他们的未来也将是一团糟。我们对上帝说,天啊,这些人怎么能不警觉呢?他们怎么能不震惊害怕呢?”

盖茨的技术知识是微软所向披靡的成功秘诀中最重要的一条,而这也正是他的核心强项,他始终保持着对这一领域的决定权。在许多时候,他比他的对手更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科技的走势。

微软公司的同事们都盛赞盖茨的技术知识让他独具优势。他总是能提出正确的问题,他对程序的复杂细节几乎了如指掌。“你会纳闷,他怎么知道的呢?”布莱德·斯利夫伯格这位参加了视窗开发设计的人这么说过。

和盖茨个人以强项打天下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微软公司把开发新产品作为全部事业的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发挥自身优势,力求变弱为强,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牢牢把握住了世界信息产业市场的未来。

微软与任何公司一样,实际上类似于一个动态的人体系统。它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行,是因为微软人将竞争所需的各种技术能力和市场知识结合起来,并且把它们付诸行动。产品开发是微软所有事业的中心,公司的存亡和盛衰关键在于新产品。

微软还必须源源不断地增添有用功能来说服其成百万的现有顾客购买产品的新版本,虽然旧版本对于绝大多数人已经够用。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在未来持续增长,微软计划创建种类繁多的、结合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通信技术的消费性产品。显然,微软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公司是否能够继续增进其开发能力,并且建立更大、更复杂的软件产品和以软件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就像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微软还必须极大地简化这些中间产品,从而将它们成功地推销给世界上数十亿的新兴家庭消费者。

不言而喻,微软公司今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盖茨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的推陈出新。人们公认微软公司的成功是由于“不停地创新”,而盖茨对未来形势精确的分析和其独有的战略眼光,以及对自己强项的经营程度,不仅为微软公司的员工,也为其对手所称道。

这一切,也正是“瓦拉赫效应”的典型体现,幸运之神就是那样垂青于忠于自己个性长处的人。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承认缺憾,弥补缺陷

在美国某个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坐着一个8岁的小孩,他胆小而脆弱,脸上经常带着一种惊恐的表情。他呼吸时就好像别人喘气一样。

一旦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他就会惴惴不安,而且双腿抖个不停,嘴唇也颤动不安。自然,他的回答时常含糊而不连贯,最后,他只好颓废地坐到座位上。如果他能有副好看的面孔,也许给人的感觉会好一点。但是,当你向他同情地望过去时,你一眼就能看到他那一副实在无法恭维的龅牙!通常,像他这种小孩,自然很敏感,他们会主动地回避多姿多彩的生活,不喜欢交朋友,宁愿让自己成为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这个小孩却不如此,他虽然有许多的缺憾,然而同时,在他身上也有一种坚韧的奋斗精神,一种无论什么人都可具有的奋斗精神。事实上,对他而言,正是他的缺憾增强了他去奋斗的热忱。他并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使自己奋斗的勇气有丝毫减弱。相反,他使经常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声响;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牙根使嘴唇不再颤动;他挺直腰杆使自己的双腿不再战栗,以此来克服他与生俱来的胆小和众多的缺陷。

这个小孩就是西奥多·罗斯福。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憾而气馁。相反,他还千方百计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本,并以它们为扶梯爬到了荣誉的顶峰。他用一种方法战胜了自己的缺憾,这种方法是大家都可以用得上的。到他晚年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有过严重的缺憾,他自己又曾经如何地惧怕过它。美国人民都爱戴他,他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得人心的总统之一。

盖茨说:“我们尊敬罗斯福,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像他一样,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做些努力。如果我们尝试着去做一件还有点价值的事,假如失败了,我们便借故来掩饰自己,那么我们就是在以自己的缺憾为借口了。”缺憾应当成为一种促使自己向上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一种自甘沉沦的理由,它暗示你在它上面应当做一点努力。

重要的并不在于你所做的是什么事,而在于你应当采取某种行动。最不可取的态度是一点事情都不去做,一味让自己躲藏在困难的后面,动不动就被困难吓倒,这很容易让自己滋生一种自卑感,久而久之,就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做了。那么,一个人什么时候应当坦然承认自己的缺陷,什么时候又应当去和困难斗争呢?

不言而喻,真正懂得经营自己强项的人是十分明智的,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承认缺憾,弥补缺陷。

【定律链接】经营强项要有条理性

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要巧妙经营自己的强项,就要善于管理自我。而要想成功,必须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否则你不可能有什么过人的强项,甚至生活会变成一团糟。

某杂志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商人在小市镇做了几十年生意,到后来竟然完全失败。当一位债主跑来要债时,那位老商人正在紧皱双眉,思索他失败的原因。

他说:“我为什么会失败呢?难道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而债主却劝他从头干起。

“什么?要从头干起?”

“是啊!你应该把你目前的经营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从头做起。”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要把门面、地板、桌厅、茶几、橱柜都重新洗刷油漆一番,弄成新开张一样吗?”

“是的!”

“这些事我早在15年前就想去做了,但后来因为我没有下定决心,所以一直没有去做。”

无论你是在大都市里还是小城镇里经营生意,你都应该把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些把什么东西都弄得乱七八糟的人,终有一天是要失败的。

经营任何事业千万不要做做停停、停停做做。有许多人往往今天说得头头是道,但明天还是毫无改善。对这种人也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莽汉”或“懒猪”。他们哪里知道:没有一样事业仅靠喊口号就能成功的,要成就事业,非得集中心思,有条有理,持之以恒,不断地奋斗不可!

所以,要经营自己的强项,使之达到成功,就要做到有条有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