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狗血文中的废物太子1
第九十一章狗血文中的废物太子1
东宫,其实,是一座溅满鲜血的宫廷。谁能登上东宫之位,必定成为众人之间的眼中钉。
有人说:东宫之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皇帝更难做的就是太子。
在李谨行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了这个浅显的道理,作为李朝唯一幼儿登上太子的人,他的母后曾告诉他,要登上东宫之位必定先对自己狠,再对别人狠。成大事的人若不心狠,就会优柔寡断。因此。在他十二岁之前,他也一直听从自己母后的话,学兵书练弓箭。可惜,李朝灭亡的太早了,而他至今也没能入住东宫,反而苟延馋喘地成为了裴朝的摄政王。
摄政王,顾名思义,裴朝皇帝手下的棋子。
李谨行也不得不改名沈谨行,忍欲负重十二年,终登摄政王的之位。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亦没有知道他是谁家的公子。
众人只知道,他一个人从军营里面冒出头,常打胜仗,战功赫赫。
到后来,功高盖主,且富可敌国,成为文武百官里面的风向标。
李谨行看上的人,大臣们跟着一起举荐。
反之,李谨行出言教训的人,活不过明天。
不知从何时开始,裴朝的天逐渐变了,更倾向李谨行。
而他们的皇帝一直浑然不知,沉迷美色,输掉了江山。
其中,恩宠最多的莫过是李朝曾经的皇后。
李朝皇后,陈氏,倾国倾城,花容月貌。
于李朝十二年,成为李朝皇后,母仪天下,生下一儿。
只可惜,昔日的一代李朝皇后成为裴朝中妖言惑众的恶毒贵妃。
这不由令元老级别大臣们惋惜,但,他们没有上书的权利。
因为,这已经不是他们的天了。
裴朝十七年。
贵妃与摄政王密谋的消息在宫里传的沸沸扬扬。一时之间,宫廷大乱,更有人指出摄政王是前朝太子,为了避嫌而改名为沈谨行,和他的母后(当今贵妃)联合起来一起复兴前朝。
一个控制朝廷,一个则是迷惑皇帝。
这样的言论数不胜数。几乎不出一炷香的时间,弄得宫里人人心惶惶。
可没过多久,第二天掌事的嬷嬷打开冷宫大门时,才发现那些曾指责贵妃和摄政王的宫女被贵妃娘娘一一赐死,死不瞑目。应正了那句话祸从口出,从此以后,宫女们再也不敢胡乱猜测了,贵妃娘娘也成为她们之间不敢得罪的主子。
只有裴朝皇后安氏不顾皇帝恩宠出手教训贵妃娘娘,让其罚抄宫规,后被皇帝知晓,两人大吵一架。
可见,贵妃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而李谨行,也人如其名,谨慎,在仕途这条道路上谨慎前行。
那些没有证实过的造谣都不能成为他册封路上的绊脚石。
比起朝廷上的文官。李谨行比其他人更加阴狠,更加令人捉摸不透。
该杀就杀,该判就判,毫不手软。
甚至是相处十几年的属下,一旦背叛了他,必定万劫不复。
月光似血,剑如刀光。
——是夜。
裴朝皇帝为册封摄政王大摆筵席,彼时王公贵族入,歌舞升。
不少世家子弟应邀而来,纷纷祝贺李谨行荣登大位。只听宫廷里面的琴音嘤嘤而传。李谨行正正坐在主桌,他先是对皇帝行了一个礼,然后对着众人莞尔一笑,举起酒杯,喝了下去,后入座,搂着几个美人开怀大笑,仿佛在感谢众人给的赏赐一般。
他眼眸虽然在笑,嘴巴轻抿,作出一副放荡不羁的模样。
可你看仔细了,他眼眸那里面的光却越来越冷。
美人身上的胭脂味令他作呕。
望着江面的火光,不由冷笑。
因为十五年的那场火灾和灭国让他沉闷不已,郁结于心。
换做以前,他尚且可装,如今狐狸尾巴露了出来,就再也装不下去了。
李谨行再也不是当初那十六岁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他只是从乱葬岗爬出的一具尸体,行尸走肉。
李谨行记得,十五年前的月,像今晚那样洁白如雪,倾洒在乱葬岗的尸体上。
那一排排的尸体如他杯中的酒一般——杯弓蛇影。
而他的双眼染上大量的血液,被人捅杀的伤口不断流脓。
李谨行当时望着躺在地下的尸体,懵懵懂懂。里面有一起长大的侍卫,和宠他的太皇太后,他们全部死于非命。回过神来,而那种作呕的味道似乎离他很远了,又离他很近。就像他再也不能叫自己的母后,而是叫一句贵妃娘娘,多么可笑。
“贵妃娘娘到!”
一代皇后贬成他人的贵妃,又是多么讽刺。
忍欲负重十二年,他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复兴李朝。而今,李谨行瞧着上座的贵妃,也只是微微一笑,示意对方不要害怕。便独自一人举着酒杯,谢绝了皇帝老儿的好意,暗自神伤地来到后花园对饮。
东宫离后花园很近,只有短短数百米,和他儿时一样,沿路全是红色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