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心结(下)
第三十八章心结(下)
“他俩是我义子的朋友,都是好心人,来照顾我的。每天的饭食如果没有她俩轮换着送过来,我和辉子我们爷俩就要饿肚子了。”刘老介绍道。
姜老把电动轮椅转了一下,正对着郑大嫂和秋雨凝,做出鞠躬的姿势:“谢谢,谢谢!让你们劳力费心了。”
他又转头对刘老吼道:“刘君那个狗东西怎么还不露面?送饭不应该是他们两口子的事情吗?”
郑大嫂嘴很快:“哼!别提那个东西了,我和小秋就差给他下跪了,求他来看看他亲爹,可这个绝情绝义的家伙总是说忙啊忙的,除了那天送昏迷的刘老来医院,不到半小时就走了,到现在也没露过面。”
姜老脑袋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混账!给他打电话!我要听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刘老的脸上涌上来一丝不正常的血红。
不过,冷寒辉不担心,这种程度的刺激不会让刘老的病情恶化。
反而是冷寒辉看到姜老的样子,心里却非常担心,此老姓xing如烈火,如果再被那个刘君刺激几句不中听话,或许就会和刘老躺在一起了。
这可不行,不能让他和刘君通电话。
他朝着正要拨打刘君电话的郑大嫂摇摇头。
然后,他抓住姜老的手腕,按住了老人的脉搏。
果然,交替脉和奔马律又出现了,而且这一次非常凶险!
冷寒辉急忙取出那套师祖送给自己的银针,用酒精消毒,然后,一针刺入老人头上的一个阿氏穴!
这是师门的不传之秘。
这个穴位很难找,几乎和百会穴重叠,要想用银针准确刺入这个基点只有一个小蚂蚁脑袋那么点的穴位没有十几年的功底很难做到。
姜老烦躁暴怒起来的情绪几乎是瞬间就平复下来。
他刚才感觉自己就要死了,被刘君那个不孝之子气死了。冷寒辉的这一针也算是救了他的命。
“好小子,好本事!怪不得你爷爷,不,你义父这么维护你呢。”姜老发自内心感谢这个个子高高的帅气青年人。
冷寒辉没有说话,眉头紧皱。
他从姜老的脉象上可以判断出,此老如果不要总是发火,平心静气地安稳静养,或许还能活三年左右,但是,如果总是这样动不动就发火,肯定活不过半年!甚至在发火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猝死的可能超过八成!
“您以后绝对、绝对不能发火了!”冷寒辉非常严肃地对姜老道。
刘老看到冷寒辉的表情,马上紧张起来:“寒辉啊,我老哥哥的情况是不是不太好?”
冷寒辉点点头,实话实说吧,对姜老和刘老这样层级的高智慧长者,如果再藏着掖着的,会让他们不高兴。
“姜老早间就有心疾,也就是西医说的冠心病。我从老人的脉象中可以判断出姜老在十年前就有轻微脑梗了,大约就在三年到四年前,突发脑溢血,幸亏救治及时,颅内积血没有压住迷走神经,却造成了双下肢瘫痪。
而且这种情况是在激怒过后第二天凌晨发生的。
所以,姜老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要在发怒了,克制一点自己的情绪,不然,后果很严重。”
冷寒辉可以判断出来姜老的病程,也是因为有了十几年跟着师祖身边观诊后来有直接诊断病人病情的经验。
他还知道了,姜老虽然看上去比刘老还要冲动,更像抑郁症中的躁狂症,实际上,他就是脾气大,性格暴烈。
刘老才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他老人家不过是用他极大的意志力和精神力压制住了病情,这才没有明显的症状。
可惜啊,刘老寿命已尽,治疗和不治疗已经没有意义了。
“你叫寒辉是吧?不要难过,我俩都七老八十了,生死早已看淡,能活下去自然很好,活不下去了,那就死吧。没什么了不起的,没事的,别难过。”姜老是个热心肠,看到冷寒辉愁眉不展,反过来开始安慰这个青年人了。
“寒辉是个好孩子,他比我那个不成器的逆子要强胜百倍。不是因为他一丝犹豫也没有地给我服下价值千万的七还散,而是他的善良和真诚。
我们本来无亲无故,他对我这样一个只见了一面,相处不到半天的老人就能做出这样大的决定,可见这个孩子心胸之广,心地之善。”刘老在旁边夸道。
姜老也非常震惊,他久居天海市,怎么可能不知道七还散的鼎鼎大名?
“原来,你是梅老的传人啊,怪不得仅凭号脉就能知道我的病情。这些我放心了,我这个老兄弟……”姜老说到了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只要是到了一定地位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梅老的医术仁心。
他的传人必然会承继梅老的这些美德。
同时,只要用上了七还散,那么此人最多只能活十天!
姜老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但是,很快,姜老就从难过中走出来,担忧地看向自己的老友。
现在,无论是冷寒辉还是姜老,甚至就连大大咧咧的秋雨凝包括郑大嫂都能看到,刘老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遗憾神情。
姜老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兄弟心里还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呢?
姜峰是刘老的老兄弟,他们之间说话没有任何顾忌,看到刘老从心底显露出来的伤感,一下子就不高兴了,自己的这个老兄弟还是有心结没有解开啊。
他喝了一口水,伸手指向了刘老的鼻子:“你是写书把自己写成了傻子,你睁开眼看看,现在谁还活在儿女的关照里?谁还活在虚名里?都是在现实中活着呢,现在你还喘气,在活着,不知道哪一天,你的双腿一蹬嗝屁朝凉了,用不了多久,你身后的事情包括评价啥的谁会在意?
即便你儿子也是该吃吃,该喝喝,就是做梦也不会梦到你!
只要你活着的时候没觉得你自己对谁有亏欠,没觉得还有什么遗憾,尤其是对你那个绝情的儿子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这就可以了,算是很不错了。
现在啊,人们的思想转换得太快,或者说也有人根本就没有转换过,他们只是在蛰伏罢了。你非要把它拧巴过来?有必要吗?
别说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了,就是那些大什么家的人,不也是一个样吗?人活着的时候谁敢胡说八道的?哪怕你放个屁看看有没有人管着你?敢扎刺?你就试活着!
等人没了,对这个人的说法可就由不得他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