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世外桃源 - 星际学院 - 烈鹰少校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星际学院 >

第一百一十七章世外桃源

1954年6月19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联邦调查局总部

有着“傀儡王”之称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战战兢兢的手下递上来的报告,目光中出现了少有的疑惑和愤怒。

自从1924年担任调查局局长直到1935年正式更名为联邦调查局,继续担任局长至今,无论总统怎么换,议员怎么换,法官怎么换,国际局势怎么变化,都动摇不了这位埃德加,胡佛局长,牢牢的把持着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内执法和情报机构的领导地位,并且将其逐渐从一个只有数百人规模的调查组织,变成现在集合情报收集,反间谍,联邦罪案处理等一系列职能,人数近万人的执法和情报组织。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人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

当然,他的手下更加了解的是他那反复无常的性格——一些让他不太高兴的特工人员或者是被他认为是“白痴”的特工人员无论有多少功绩,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扔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或者干脆被踢出调查局。

“那些科学家,还有他们的家人,都凭空消失了不成?肯定是那些俄国人和亲共分子把他们藏起来了,或者是送到俄国和中国去了。你们这些负责监视他们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胡佛局长把报告一摔,愤怒的吼道。

“我们安装了窃听器,也有人24小时监视他们和他们家人的行动,但是他们就这样,就凭空消失了,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我们事后调查了上千人,排查了所有的路线都没有找到他们。”

一个特工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们该不会是被外星人劫走了吧!跟去年这个时间应该被判处死刑的罗森堡夫妇一样,在上电椅前一天莫名失踪?6月19号这个日子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胡佛无不讽刺的说道。

特工们低下头,一言不发。

不过,没等胡佛继续发脾气,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他只好摆了摆手,示意这些特工们出去。如蒙大赦的特工们逃一般的跑出办公室,将门带上。

胡佛拿起电话,里面立即传来了国会参议员雷蒙德,麦卡锡那歇斯底里的声音:

“怎么又失踪了?你们这帮联邦调查局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不用我提醒你这帮亲共的科学家会对我们的的政权造成怎样的影响吧。苏联人已经拥有了原子弹,下一个呢?难道要让中国人也有原子弹?他们已经在朝鲜打败了我们,让他们拥有原子弹他们会直接杀到美国本土,摧毁我们这个自由的国度,上帝的国度!”

“参议员先生,我理解您的愤怒!”

胡佛用不卑不亢的声音说道,只是声音中也充满了威严——毕竟比起这个依靠瞎编所谓“证据”,利用反共情绪煽动民众,欺骗政府高官以获得自己更高地位的小丑式议员不同。自己可是实打实的实权派人物。

“我向您保证,参议员先生,我们联邦调查局会全力追查这些人的下落。另外,我们还没有任何情报显示这些人抵达了苏联或者中国或者其他共产党的国家,苏联大使馆那边我们也一直在注意着。”

“早就该把这些国家的敌人统统送上电椅,我们早该知道这些科学家靠不住,一个个的不相信上帝,却去信仰什么共产主义。你们这些调查人员也要小心,你们之中也可能藏着亲共分子……”

麦卡锡在电话里滔滔不绝的发挥着自己的煽动优势,只是对于见多识广的胡佛来说,这只是纯粹浪费嘴皮子。

“还有别的事情吗?参议员先生,如果没有,我要继续我们的调查了!”

胡佛说完,没等对方回复就直接挂断了电话,用带着鄙夷的眼神看了一眼电话,内心十分厌恶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参议员——他知道这位参议员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没必要去在意他。

这个疯子之前疯狂指责马歇尔是亲共分子,逼得这位前陆军参谋长辞职就已经让军方十分不爽了。前几天的听证会上,又公然指责美军中到处都是亲共分子,到处都是苏联间谍才导致朝鲜战争的失败,要求对美军进行彻查,彻底触怒了美国军方。现在以军方为首的政治势力正在搜集信息,将麦卡锡的所有违法,越权行为披露,让这个自以为是的蠢货彻底垮掉只是个时间问题。

接着,胡佛打开了档案袋,亲自查看档案盒相关照片,从去年即将被处死的罗森堡夫妇失踪一案开始重新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东海岸某无人小岛伊甸

这是一座距离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大约120公里处的无人小岛,南北最长约3.5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为2.2公里。面积虽然不小,但是岛上地形十分复杂,很多地方山峦叠起,又因地处热带地区,大量热带植物在这里生长。而岛的周围则暗礁遍布,暗流汹涌,对于路过的船只来说是一片“死亡之地”。同时,岛屿周围气候也变化多端,随时可能出现雷暴,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对于这个时代的飞行器来说,也是危险之极。因此,平时并不会有人来到这里。

不过,如果配备超高分辨率相机的侦察卫星能够在这个年代提前出现,会发现在这座岛屿中央部分有些许不同,一个充满科幻感的巨大半透明穹顶罩子罩在这里,和四周那些山体融为一体,似乎在之中隐藏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此时,岛屿周围狂风大作,暴雨肆虐,岛上的那些植物也被吹得东倒西歪。而穹顶内则是另外一幅景象——一座仿佛与世隔绝,充满科幻气息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小镇。

模拟的太阳光似乎从穹顶上照耀下来,温暖却不灿烂,给人舒适的感觉。时有微风拂过,空气中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清新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大约4000人生活在这里,在超市里挑选全免费物品的妇女,在教室里读书的孩童,在设备间工作的工作人员,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观众,外面巡逻的治安员,让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镇——如果忽略其使用的科技水平超越外面的世界几百年外。

而在这座岛屿下方,有着更大的空间,在这里,粒子加速器,强子对撞机等超越时代的设备比比皆是,更有无数专门的数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们正在这里一边讨论着手上那些来自26世纪的课本,一边进行着各种研究。

在地下三层最大的一间大礼堂里,众多头发花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丝不苟的听着讲台上那个看起来只有14岁左右的孩子的讲课,认真做着笔记。不过,如果对这个时代的科学界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必然会对现场这些听课的“学生们”的身份大吃一惊。

本该临近到了大脑被切片研究的爱因斯坦,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克劳斯,富克斯等等,本该被处死的朱利叶斯,罗森堡,甚至还包括几个中国人……

在原本的历史中,这场麦卡锡式的政治迫害害死了超过1500名科学家,给世界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现在,这些科学家大部分已经携家带口的来到了这个被他们命名为“伊甸”的小岛上,开始享受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

亚当用了将近1年时间,利用自己具现化的26世纪工具,完全建立起了一套ai自主施工和生产系统,将这个岛屿改建成了一个科技含量超高的大型基地。利用采集的海底资源和其他岛屿的资源以及从美国本土偷来的各种资源,岛上的生活物品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更是上了一个档次。

然后,他潜入美国,找到这些被迫害的科学家们,直接告诉他们自己来自未来,是来救他们的。虽然一开始,大部分科学家根本不信。但是在亚当拿出了自己具现化的26世纪装备和展示了这些人悲惨的下场后,他们大多心一横——反正都是一死,死于科学可乎?于是跟着亚当来到了这座岛屿生活。

虽然一开始,有些人还担心这个小岛生活艰苦,会怀念美国的优越生活。但是很快,在认识了26世纪的生产力和无限量物资供应和超越时代的娱乐产品供应后,大部分这些人都已经适应了这里富足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科学家们——亚当利用自己芯片中提取出来几百年的知识让他们更是深陷其中。每一天都如同一个虔诚的朝拜者一样过着“朝闻道夕死可”的生活。

不仅如此,26世纪的医疗条件也轻易治好了其中几个人的癌症,让他们重获新生。

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受到审查迫害,被牵连的人足有上千万,但是只有这些科学家们有此待遇,这一点,亚当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因为这些科学家确实在这个年代拯救了世界,起码拯救了人类,值得这样的待遇。

当1945年原子弹出现后,人们对于这种一发直接摧毁一个城市的武器惊叹之余,却并不了解这种武器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而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则比普通人看得更远,他们意识到,掌握了这种武器的国家对其他任何国家的武力来说都是一种降维打击,战争将无分正义邪恶,只剩下赤裸裸的单方面杀戮,而走出孤立主义的美国建立的全球范围内的超级霸权会让全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于是很多人立即投身反核武器的运动中——要知道二战中他们之所以选择美国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当时盟国中也只有美国有这个条件能够造出原子弹来。

果然,二战刚结束,美帝国主义就开始显露出霸权的獠牙来,他们利用核武器赤裸裸的对苏联进行讹诈,庇护大量法西斯分子。同时,在法国,希腊大肆屠杀那些反法西斯的共产党组织,提供蒋介石大量武器协助其内战,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而其内部,则开始加紧生产原子弹,并且已经做好了和苏联开战后的具体使用计划,准备趁着苏联二战的损失尚未恢复元气就彻底将其消灭,以灭亡共产主义的思想。

于是,这些科学家们想方设法将核武器的资料交给同样在赶制核武器的苏联,希望让战后一片废墟的苏联拥有这种武器,实现核武器的战略平衡,避免这场核战争的爆发。而苏联也不顾自己战争巨大的损失,立即开始投入原子弹的研究中来。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怕是二战中被摧毁了大量国土,牺牲了整整一代人,苏联还是成功在1949年8月完成了第一枚核武器的引爆。消息传来,美国上下大为震惊。单方面核威慑的霸权已经被解除,世界反而进入了核平衡时期。

也正是由于这样,当一名苏联特工叛逃美国,透露了有参加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为苏联提供相关情报后,麦卡锡的煽动和挑唆,才能迅速在全美获得回应。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的失败,美国国内也需要一个替罪羊来分担对政府的质疑。随后,就是“苏联间谍”的帽子满天飞,对这些思想有些左翼或者是“莫须有”左翼思想的科学家进行了一场类似“女巫审判”式的调查和迫害活动。

现在,已经适应了这种26世纪生活的他们早已经回不到美国那种落后的环境中了,除了几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依然抱定了在这里多学点东西然后回国的决心。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历史书,知道26世纪那个真正的跨星际文明缔造者前身就是自己出生的这个伟大国家的时候。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教授们辛苦了!”

亚当冲着台下这些科学家们鞠了一躬。

“同学辛苦了!”

学者们齐声回应。接着有说有笑的一起走出了会议室,脸上都挂着掩饰不住的欣喜——每一节课,他们都能够学到更多新知识,对世界的了解也会增加一份,这是这些一心扑在科研的学者最大的乐趣。

他们相互交流着,讨论着,有的回到自己家里休息,有的则直接来到实验室想要验证所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