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不死之药
御花园内,乐曲清丽隽永,哀婉缠绵,武帝的歌声一波三折,乐极哀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妙,妙!没想到皇上的才情如此了得。”相如赞道,“这首《秋风辞》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慨而悲,闻之怆然心动……”
“朕知道你下面要说,‘不过……’,朕猜得对么?”
“微臣的心思陛下全知道,臣确有一言,不知当奏与皇上否?”
“朕允了!司马爱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都不责怪于汝!”
“谢皇上!臣当年见皇上作《天马》曰:‘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沬流赭’,抒写了对天降瑞物的喜悦和安定边境的雄心;而今所作《秋风辞》,臣不知皇上何来如此幽情哀音?”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武帝叹道,“事非成败转头空,大浪淘尽英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了。纵然朕乃是绝世英雄,也抵御不了岁月无情的侵蚀。眼看公孙弘等一班大臣辞世,眼看王夫人、李夫人英年早逝,朕,心内亦甚恐惧。”
“人之生老病死,此是自然规律,皇上莫要强求。”
武帝皱眉道:“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皇上,多想一些开心之事,便少一些烦恼之忧。”
“否,朕不甘心!若能长生,或能成仙,则何惧死神?”
“神仙,只是传说,不知何人亲眼得见?”
“汝不是神仙,不谈这个。”武帝霸道地挥着手,“朕已找到了大仙李少翁!朕今召汝来,是要汝陪朕访神求仙,从朕的求仙活动中找到灵感,与众文人继续写作《郊祀歌》。然后交与李延年作曲,以祭先祖,祀神灵。”
相如犹忆十余年前,武帝在未央宫偏殿曾语重心长地道:“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朕要改制作乐!朕今任汝为诗赋都尉。汝可自挑几十人集体创作《郊祀歌》。”相如当时便格外兴奋:“兴礼乐,施教化?”“嗯。这乐府诗、曲要冲破传统的束缚,主流要强调诗歌的颂美功能。变以前的‘怨声多’而为‘颂声盛’,歌功颂德、润色鸿业,起到洽和天下的作用。这个度就由汝来把关吧!”
已编写出的《郊祀歌》确实为汉朝的大一统从思想认识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帝这次召他回宫继续编撰《郊祀歌》,虽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相如想着又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回答中亦不减当年的兴奋,试探着道:“臣遵旨!臣当为‘兴礼乐,施教化’尽微薄之力。”
“‘兴礼乐,施教化’?大可不必了,如今政权已然稳定,匈奴已然消灭。朕,要《郊祀歌》表达出升仙延寿的主题来!”
虽早有些预料,但武帝一席话依然说得相如瞠目结舌。
其实,早在即位之初,武帝就一直在不停地寻找升仙之路,以摆脱死神的纠缠。
他掌上握有最尊贵的权力,他可以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但对于死亡却束手无策。
他并不只想为了自己独尊至上的权力而生存,为了成仙长生,他愿意抛弃一切。
一次一次的失败,又一次一次地追求,他陷在求神的泥潭中已然不能自拔了。
的确,大汉的政权已然稳固。从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19年这十年反击匈奴之战,以漠北决战卫青与霍去病共歼敌精锐9万余人的完胜而结束。自此,漠南无王庭,汉朝基本上解除了匈奴人的威胁。留下的是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捕获单于的王妃阏氏后,在那个叫旗干顶的峰峦上设坛祭天时,阏氏唱出的惊天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于是,武帝正式设立乐府,相如再一次应召来到长安,加入了作诗写赋的行列,十天半月才到霸陵去履行一下他的文园令职责。
相如与协律都尉李延年一个主诗一个主曲,二人合作极为融洽,闲时亦谈些宫中之事。相如也正是从李延年的口中知道了一些趣闻和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李夫人的死,比如李少翁的法术。
原来,武帝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
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
建章宫周长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十二个门,台阶都以美玉装饰。又用黄金铸了一个凤凰,放置在殿顶上。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的仙山。
武帝因嫌宫殿在城外来往不便,就造了飞阁直通未央宫。
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未央宫北建桂宫,都筑复道相连。金玉珠玑为帘,墙壁上嵌着夜明珠,昼夜光明。选燕、赵美女两千人居住在其中。所选的良家子女,年纪都在十五至二十多岁,若年满三十便遣令出嫁。
当时各宫的美女,共有一万八千人。幸运的女子几年之中有机会被进幸一次,大多数一生也未曾见过武帝一面。
武帝后宫佳丽虽多,但自从王夫人死后,却没有一个得到武帝专宠的。一日,武帝在其姐平阳公主宫中置酒。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自作的一首新歌,其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听得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叹息道:“世间哪有汝所唱的那种佳人啊?”
平阳公主道:“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
武帝遂专宠李夫人,所有宫女无不艳羡嫉妒。
相如还听到一个故事,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拔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飘升数倍。
谁知月有阴晴圆缺,李夫人不幸病入膏肓。武帝难过不已,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转面向内,掩泣,任凭武帝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啜泣不见。
李夫人去世前叹气道:“我本出身微贱,皇上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天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恶啊。”
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仪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
武帝召来一个叫李少翁的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于是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远去。
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原来深海里有潜英之石,颜色发青,且轻如毛羽,天气寒冷石头却是温的,当暑热时反而变冷。把这种石头刻成人像,可以说话,方士将石像置于纱帐里,宛若李夫人生时。
但因石头有剧毒,不可接近,只可以在远处观望。
于是,武帝思李夫人心切,便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并重用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李广利。